半城流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0章 击掌为誓,汉末:家祖乡啬夫,半城流烟,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50章 击掌为誓
周琦看着曹操,叹道:“吾尝闻孟德兄刚刚及冠就被举孝廉,入京都雒阳被拜为郎,可有此事?”
曹操有些赫然的说道:“事实上,某被举孝廉时虚岁二十,尚未及冠。”
周琦继续问道:“推举孟德兄为孝廉者,可是沛国官吏?”
曹操点了点头。
周琦再问:“他们为何推举孟德兄为孝廉?”
曹操却是默然不语。
沛国官吏之所以推举曹操为孝廉,既非看重其品德,亦非看重其才学,而是因为其家世。
曹操本人自然是才华横溢,哪怕如今尚且不被大家承认,却也不能掩盖其拥有真才实学这个事实。
他少时任侠放荡,不治行业,品德也不过关。
若没有其背后家族的影响,曹操绝不可能如此轻易就被举孝廉,继而入雒阳为官。
曹操正是明了这点,所以才不好多说什么。
周琦笑了笑,略显自嘲的说道:“大父苦读家传经学,虽不算当世大儒,却也学识渊博,有口皆碑,然至死都只能屈居乡啬夫之职。”
“家父年少便才华横溢,决心入朝为官,以报效朝廷、光耀门楣,在我年幼时便外出游学,希望能拜入名师门下,好有晋升之资。”
“不曾想,家父崩于途中,英年早逝。”
说到这里,周琦语气变得无比低沉,道:“孟德兄才华横溢,举孝廉自无妨。然整个大汉境内,又有多少被举孝廉者拥有与其相配之才学?”
“彼能被举孝廉,多仰仗族中有人在朝中任职尔。”
“士族、官员互为朋党,相互吹捧,他们能够轻易入朝为官。庶民、黔首哪怕拼上性命,亦难上升分毫。”
“世家门阀相互联姻,相互举荐,几乎彻底把控地方官员选拔名额。”
“久而久之,世家越强而皇权越发式微,黔首上升之路断绝。”
“这也是为什么,先帝发起党锢之祸;这也是为什么,当今陛下继续扩大党锢规模。”
周琦的话,对于曹操而言宛若当头棒喝。
他握紧了拳头,脸色有些发白,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却是不知道应该如何出言反驳。
作为既得利益者,他们觉得本该如此,觉得世家大族理应享受这种待遇。
曹操以及绝大多数士人,都理所当然的享受着士族不断壮大所带来的红利,对于瓜分皇权与普通百姓的利益,也随着时间流逝而成为常态。
天下间并非没有聪明人,但是这个问题却没有人胆敢触碰。
以世家之强盛,这个问题谁碰谁死。
朝廷自然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却又不能利用士人制衡士人,所以只能在重用宦官的同时,开始禁锢党人。
以曹操之聪慧,被周琦一语点破以后,很快就想通了其中关键。
他深吸口气,一扫方才之颓势,目光灼灼的盯着周琦,问道:“子异以为,如何才能革除此等弊病?”
曹操并非迂腐之人,也不会抱残守缺。
事实上,历史的曹操也洞悉了这点,所以执政期间曾三次颁发招贤令。
按照大汉如今的用人方式,品德、名声明显比才能更重要,如果没有才无德,根本不可能入朝为官。
然而,无论品德还是名声,并非自己拥有就行,还必须得到他人的认可。
包括孝义的名声,可以通过包装、作秀、宣传获得,名声也可以靠着名士们的互相吹捧慢慢积累。
有能力包装、宣传自己的人,往往也出身世家大族。
真正的黔首、百姓,三餐尚不能果腹,又怎会有余力包装、宣传?
曹操所颁布的第一次招贤令,就拿生活奢华,并不廉洁的管仲举例,还特意提到了“盗嫂受金”的西汉开国丞相陈平,以此向天下人说出了自己唯才是举的用人举措。
第二次招贤令,曹操再次提到了陈平,还加上了言而无信的苏秦,继续重申当用人以才,而非用人以德。
第三次颁布招贤令的时候,曹操已经位极人臣,手中并不缺乏人才为其效力,却还是列举出了历史上的八位品德有污的名臣。他甚至直白的说道:就算是不仁不孝之辈,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都应该重用。
曹操三次颁布招贤令的时间不同,心境不同,但是主题其实都相同,那就是要打破汉朝固有的察举制度,以及世家大族对于官职的垄断。只要有才学之人,无论是何出身,是何品德,都可以委以重用。
观其一生,真正能被曹操完全信任、重用的,要么出身不好,要么私德有亏。郭嘉、程昱、贾诩之流,无不如此。
反观荀攸、荀彧,或许是出身世家的缘故,或许是二人品德太好、名望太高,反而下场凄惨。
让人觉得好笑的是,曹操终其一生都想要打压世家门阀,重用寒门子弟。
可是他的儿子曹丕,却为了朝廷的暂时稳固,反而推行了九品中正制度,再次将世家门阀推上了巅峰。
最终,曹魏只能自食恶果,倒在了世家门阀面前。
“如何革除弊病么?”
周琦看着目露期盼之色的曹操,忍不住喃喃自语。
想起了未来的历史发展趋势,周琦却是叹道:“国家积弊已久,想要革除弊病谈何容易?”
他看着脸上逐渐露出不甘之色的曹操,终究还是不忍心,道:“若能做到三点,也未尝不能尝试改变现状。”
曹操急忙道:“还请子异教我!”
“首先,要掌握极高的权利,只有身居高位有能力与魄力进行变革,才有成功的可能。”
“其次,能够极大降低书籍成本,让天下百姓在不依附豪门的情况下,也有能力自费购买各种书籍。”
“其三,废除察举制,推行科举制。”
听到前面两条,曹操倒没有太大异议。
就比如商鞅变法,如果没有身居高位,没有秦孝公的鼎立支持,秦国变法又怎会成功?
至于第二条,虽然有很大难度,却也非常容易理解,其目的是为了打破世家对于知识的垄断。
相比起治标不治本的熹平石经与鸿都门学,这一条却是釜底抽薪之策,只是对于如今的时代而言,想要做到这点还比较困难。
反倒是听到第三条以后,曹操却是有些疑惑的问道:“何为科举制?”
周琦口中吐出八个字:“分科举人,考试进用。”
科举制的诞生,有其必然性。
中国历经了汉末、三国、两晋时期,统治者深刻认知到了世家门阀存在的危害性。
想要打破世家门阀对于知识的垄断,就必须改变传统的选拔官员制度,科举制也就应运而生。
造纸术的改进,以及印刷术的诞生,能够将书籍廉价的普及开来,让绝大多数人都有机会读书。
再加上科举制的推行,才彻底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状,让无数寒门子弟拥有了当官的机会。
“分科举人,考试进用。”
曹操口中呢喃着这八个字,眼神却是越来越明亮。
他目光热切的看着周琦,道:“子异能否详细讲来?”
周琦倒也没有藏私,侃侃而谈:“所谓分科举人,就是按照不同职位的用人要求,细化出来那些相对较为重要的科目,再利用这些科目选拔出每种官职相对应的人才。”
“人们精力毕竟有限,不可能都是全才。”
“需要精通算学的官职,就专门考核选拔此类人才;需要冲锋陷阵的先登猛士,就可以通过比试弓马武艺挑选先锋;需要统兵将领,就可以通过考核兵法战策进行初步筛选……”
“以此类推,每种官职都挑选相对应有着专业能力的人才,对于他们超过本职以外的能力,可以不必太过计较。”
“如此既能保证才尽其用,亦不会令那些专业才能极强,其他方面却平平无奇之人被埋没。”
“所谓考试进用,就是抛弃以往通过名声、品德、孝义等方式来选拔官吏的制度,而是使用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式,让所有人参加统一的考试,随后择优录取。”
“公开选拔,不分年龄、不分出生、不分名望,优者胜,劣者汰,唯才是举!”
听到这里,曹操忽然感觉热血沸腾,忍不住击掌叹道:“好一个优者胜,劣者汰!”
“好一个唯才是举!”
“子异之言,令吾茅塞顿开。若朝廷能够重用子异此等人才,则天下可定、汉室可兴矣!”
曹操的这番话,对于周琦的评价已经非常高了,言语中还透露出了深深的敬佩与折服。
并非周琦才能远超曹操,只能说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很多事情自然比曹操看得更为透彻,看得更远。
特别是那半首《短歌行》,以及周琦今日唯才是举的论调,更是直接戳中了曹操的内心深处,这才让曹操将周琦引为知己。
周琦却是谦虚道:“孟德兄谬赞了。”
“我不过纸上谈兵罢了,才能远不及兄长。能安邦定国者,必孟德兄也。”
曹操闻言大笑数声,倒也不谦虚,反而笑道:“若真有那日,吾必竭力推行科举制,彼时还望子异能够不吝相助。”
周琦眼神微动,笑道:“若真有那日,弟必当竭力相助!”
曹操伸出右手,脸上满是振奋:“我等且击掌为誓。望君不负今日之言。”
“啪!”
周琦右手拍了上去,脸上满是郑重:“必不负今日之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