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饱除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5章 天子分身火耳,藩乱,吃饱除人,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其实,郑军反攻大陆,立足八闽,当时还是跟耿精忠有关的。
事情要从三藩开始叛乱说起。
康熙十二年(1673年)三月,年已七十岁的平南王尚可喜上疏呈吿清廷,乞请归老辽东海州老家,希望留长子尚之信袭平南王爵并继续镇守广东。
清廷早有撤藩之意,又不好开口,此番尚可喜主动要求“撤藩”,正好给康熙一个借口。
经清廷六部及议政王贝勒大臣集体商议,清廷以“父亲健在、儿子承袭爵位未有先例”为由,否了尚可喜的承爵请求,但批准了他归老辽东的要求。
并冠冕堂皇的申明
“……但该王之子尚之信仍带领官兵居住粤东,则是父子分离,而藩下官兵父子兄弟宗族亦至分离。今粤省已经底定,既议迁移,似应将该藩家属兵丁均行议迁。”
尚可喜本意,是自己带着部分家口兵丁撤回关外故乡,把藩地和王爵传给长子尚之信。
可没料到康熙这个年轻人不讲武德,趁机诏令要撤掉尚藩,削其兵权藩地。
这是纯纯地擦完就丢,连头都带不回的。
七十岁的尚可喜,为大清流血流泪一辈子了,到头来只求子孙富贵却根本没法保住。
而如今他已年老体衰,无力反抗,只得俯首听令。
吴三桂和耿精忠在得知清廷同意尚可喜的撤藩后,惶惶不能自安。
为打消清廷猜忌,二藩打算以退为进,上疏清廷自请撤藩,以示自己无异心。
吴三桂和耿精忠的上疏到达清廷后,在清廷六部及议政王贝勒大臣集体商议下,出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意见
一派是以康熙的岳丈索额图、大学士图海为首的反对派,他们认为
“吴三桂镇守云南以来,地方平定,总无乱萌,今若将王迁移,不得不遣兵镇守,兵丁往返与王之迁移,沿途地方民驿苦累,且成守之兵系暂居住,骚扰地方亦未可定,应仍令吴三桂镇守云南。”
一派是仅有三个人的撤藩派,分别是户部尚书米思翰、兵部尚书明珠、刑部尚书莫洛,他们主张
“应将(吴)王本身并所属官兵家口均行迁移,在山海关外酌量安插”。
虽然两派意见相左,但统一的意见就是即使要撤,也是先撤尚、耿二藩。
理由是尚藩老矣,而耿藩是“无胆鼠类”,柿子拿软的捏嘛。
为什么清廷这么看不起耿家,因为第一任靖南王也就是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就是被“逃人法”吓得上吊自杀的。
爷爷是无胆之人,惧怕大清天威,其子孙又有什么胆气?
老实巴交的孩子,谁见了不都得踩上一脚。
而对于势力最大、战力最强的吴藩,绝大多数大臣认为,则应暂时予以保留。
本来嘛,谁都看得出,吴三桂和耿精忠所谓的“上疏移藩”就是在做做样子,是迫于形势,并非本意。
这事也不是什么新套路,自古有之。
总公司的年轻领导刚上任要改革做成绩,负责分公司的老经理心神领会,做个姿态。
在正式场合里,向年轻领导自言老迈,想要退养二线;而年轻领导则牵着老经理的手,在众人面前,夸赞老经理忠贞可靠、国朝栋梁,然后给老经理提个级别待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