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怀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三十五章 潼关陷落 玄宗出逃,盛唐陌刀王,夜怀空,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十二月下旬以后,叛军停止了向西的攻势,安禄山在洛阳谋求称帝。高仙芝率兵退入了潼关,李隆基连下数道圣旨斥责训问东征军惨败原因,高仙芝连忙上表陈述。
边令诚因担心这场惨败影响到自己的晋升之途,又因与高仙芝的矛盾加剧,遂抢先向长安的皇帝上表,说高仙芝丢弃陕郡退回潼关,将数百里之地拱手让给叛军,又盗减给予军士的粮赐。
真实的情况是东征军在武牢关惨败之后,退回陕郡无险可守,军中粮草又出现短缺,撤回潼关积蓄力量才是明智之举。
李隆基收到边令诚的奏报之后勃然大怒,即使有高仙芝的申诉上表在后,也先入为主认为高仙芝大罪,给边令诚下了敇令,命他到军中斩杀高仙芝。
十二月二十日下午,潼关地区下起了小雪,纷飞的雪花如同柳絮飘在女墙后站岗士兵的肩头上。
边令诚身披斗篷手持敇书,领着刀斧手来到潼关城楼议事厅内,面对坐在玄豹屏风前的高仙芝堆起笑容说道:“高元帅,陛下有敇旨给你。”
高仙芝连忙起身跪地接旨,边令诚拉开敇旨黄绸,高声念道:“门下!高仙芝枉负圣恩,先败于武牢,后弃陕郡数百里,今又贪墨将士粮赐,使军心涣散。朕往日待你何等恩厚,赐官加爵赏赐万金,你就是这样回报朕的?念在你我君臣一场,只降罪你一人,敇书到日,即刻问斩以安军心。”
边令诚合上敇书,即对左右下令道:“将高仙芝押至城头上,斩首!”
高仙芝惊怒地抬起头来,高声说道:“我遇敌战败而退,死是应该的。今上有天,下有地?说我盗减军士粮赐?纯粹是诬陷!”
边令诚冷然发笑:“这是陛下的敇书,上面写的是陛下的意思?你说陛下诬陷了你?左右!推出去斩了!”
李承光等部将进入厅中?见状连忙向边令诚跪地求情:“边监军!临阵斩杀大将乃是兵家之大忌,还请监军上表陛下求情?让高元帅待罪立功!”
边令诚哪里肯听,高抬起下巴傲然坐在帅位上?挥手说道:“高仙芝罪不容赦?岂容尔等求情!推出去斩!”
高仙芝被刀斧手押出议事厅,门外聚集了一堆将校兵士,肩头铁甲上落下积雪,跪地求情:“高元帅不可杀?高元帅并未盗减粮赐!”
一时间?整个潼关城墙上所有士兵都拄着长枪跪了下来,高呼元帅冤枉,然而边令诚不肯听从,一代名将高仙芝在潼关城头上殒命。
高仙芝被杀后,边令诚感觉自己身边充满了敌意?心中惧怕被暗害,遂命李承光暂时摄领军事?连忙向皇帝上表请求调离潼关回长安。
潼关暂时没有了得力大将镇守,如果安禄山此时强攻?必然能长驱直入,但是这位偷羊贼正忙着称帝呢。
长安城危在旦夕?人心惶惶?李隆基决定起用在家养病的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命他率令关中新招募的兵勇,以及抽调戍京各卫兵马,包括一部分龙武军,羽林军在内共计二十万人,赴潼关驻守对抗叛军,皇帝等于是将所有宝都押在了他一人身上。
哥舒翰本以重病推辞,但皇帝再三下旨,封赏给他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尚书右仆射,又以他陇右的老部下,田行丘为副,王思礼为马军统领,李承光为步军统领。在皇帝如此的盛情之下,老将只得出马,李隆基亲自给他饯行,并命百官在郊外相送。
插一句题外话,百官相送这是除安禄山和李嗣业外,玄宗朝将领中第三个享受这种待遇的将帅。前两位一个已经兴兵造反,另一个拥兵太重,致使皇帝顾虑太多不敢召他率兵入关中。
哥舒翰率军到达潼关之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截获假情报,诬陷他的老对头安思顺暗中款通安禄山。
安思顺与安禄山虽为表兄弟,但立场向来不同,早在安禄山反叛前,安思顺就多次向皇帝上表,指出安禄山图谋不轨,但李隆基没有听信。所以安禄山造反后,李隆基接连杀了安禄山长子与其在长安的亲信几十人,但对安思顺给予信任,命他回京担任户部尚书。今哥舒翰施计诬告安思顺,皇帝本不足信。但哥舒翰执掌关中兵权,皇帝需要依仗他带兵取胜,所以只好同意将安思顺以及其弟安吉贞赐死,亲族流放岭南。
这其中有哥舒翰的心腹将领王思礼暗中谋划,王思礼及陇右将领曾建议哥舒翰细数杨国忠之罪状,上奏请皇帝杀杨国忠,仿效汉时安七国之乱之策。哥舒翰虽然没有这样做,潼关军中的这些传言泄露到了杨国忠的耳朵里。
因为哥舒翰新近又冤杀了安思顺,杨国忠心中担忧,遂向皇帝上书,要求招募了一万精兵屯在灞上,由其心腹杜乾运统领,表面是防备叛军,实则是在防备哥舒翰。哥舒翰心知肚明,遂上表皇帝将这支军队纳入他的统领之中,又设计杀死了杜乾佑。这使得杨国忠和哥舒翰之间相互猜疑,矛盾重重。
这个时候杨国忠的内心想必是绝望的,朝野传言安禄山是他逼反,不但安禄山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就连河西藩镇李嗣业和哥舒翰都意图逼迫皇帝杀他。
这场神州浩劫的第一年过去了,安禄山在新年元正于洛阳称帝,国号大燕,年号为圣武元年。
然而安禄山称帝后不久,东平太守吴王祗和济南太守联合起兵抵抗叛军,各地郡县不愿意附贼者纷纷响应,平原太守颜真卿招募数万兵勇起兵,河北多郡开始拨乱反正,尊颜真卿为盟主相约抗贼以待朝廷援兵。然后有常山太守颜杲卿起兵斩杀安禄山义子李钦凑,并联络各郡开始反抗。郭子仪又率军在河东接连击败了叛将高秀岩的静边军。
玄宗听说后大喜,认为叛军势力日渐衰竭,遂产生了收复东都的想法。他给哥舒翰下旨命其出陕郡攻洛阳。
哥舒翰知道自己手里的募兵为多,战斗力极弱,况且叛军将多数兵力集中在潼关一线,只要他坚守住潼关,安禄山迟迟不能西进,军心自然涣散,长久必败。
哥舒翰向皇帝上表阐述自己的谋划,杨国忠则认为哥舒翰在潼关久久不肯进兵,是怀有别的想法,或是想逼皇帝杀自己。将相之间的矛盾使得李隆基偏听偏信,心中产生疑窦。
安禄山将进攻潼关的大任交给了部将崔乾佑,崔乾佑到任后,每日率领几千病弱残兵在潼关下叫阵,哥舒翰按兵不动,杨国忠在潼关的耳目遂将此事传回长安。
杨国忠在皇帝面前进言叛军势衰,李隆基也深以为然,认为在正面战场上反击的时机到来了,连下数道圣旨逼迫哥舒翰出关与叛军决战。
哥舒翰能够违背吗?他不能,他拥有王忠嗣的忠义,却没有王忠嗣的风骨,天宝十年在石城堡惨胜的事迹已经预示了他今日的命运。
他在圣旨的催促下恸哭率军出关,叛将崔乾佑先以散兵诈败,引唐军进入灵宝西原山间的峡谷中,在山头上以乱石箭矢射杀无数,哥舒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开路,叛军将大量稻草车点燃推下山谷,霎时间浓烟四起道路受堵,唐军乱发射箭矢,等到天黑之时才知中计。崔乾佑又派精骑从黄河以西绕到唐军背后进攻哥舒翰,唐军前后挫败顿时大乱,士卒们纷纷投入黄河,淹死者不计其数。
哥舒翰与一部分士兵爬上黄河岸边的运粮船逃过对岸才逃过一劫,他于次日清晨逃回潼关,却被部将火拔归仁等人劫持投降了叛军,被押送到了洛阳。
哥舒翰惨败的消息传回长安,深夜时分,高力士急匆匆地跑到李隆基的榻前说道:“陛下,大事不好!哥舒翰在潼关兵败,长安危在旦夕,请陛下召集文武官员退往蜀中暂避!”
整个大明宫乱成了一锅粥,皇帝召见杨国忠和韦见素,又命龙武军护卫銮驾,把该通知的儿子全通知到,后妃和宫女打着包裹强登车辆,没有车的只能跟在队伍后面跑,时不时有啼哭声从宫殿的角落中传出。
太子李亨似乎早有准备,车驾已经在十六王宅和东宫外安置停当,他麾下的东宫六率也已经整编成行军阵列,主动担当起皇帝出逃队伍的前锋和后卫。
李隆基颤巍巍地在杨玉环和杨国忠的扶持下走出殿阁,回头不舍地看着夕阳西下大明宫承香殿飞檐上的宫铃,这是他居住了半辈子的宫阙,等将来回来时,必然是萧条颓废,物是人非。
太子李亨跪在车驾前叉手道:“还请父皇速登龙辇,儿臣愿领东宫清道率在前方为父皇引驾!”
李隆基叹气之后,难得地夸赞了李亨一句:“还是我儿行事周备,真不负朕的期许,出行之事就交给你与陈玄礼将军了,你们商量着办。”
说罢他便与杨妃抬腿准备登上车驾。
“喏,”李亨连忙抬起双手道:“父皇,还有一事……”
他自然知道太子想说什么,立刻扭头对侍立在旁边的高力士说道:“立刻预备御笔,黄绸,下敇书命李嗣业为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四镇行营节度使,率河西、安西、北庭、陇右之众入关中讨贼。自敇书下发之日起,陇右道四镇一切军政要员任命,兵备,募兵,赏罚皆从其出。”
“喏,”连从来喜怒不形于色的高力士,嘴角都流露出了一丝浅笑。
杨国忠站在一旁悄悄抬头看了皇帝一眼,似乎想说什么,却又悻悻地抿嘴做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