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西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五十七章 惊人产量,明朝大丈夫,燕西风,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 如果所有的商户都按照李景的标准缴税,那么每年收几百万两银子的赋税轻而易举。
要是田税也按照李景的标准征收,那国库得富成什么样子?
不过王承恩知道,土地大多在士绅的手中,也就是说李景征收做多的就是士绅,这些人怎会乖乖给李景缴税?
王承恩把自己的疑问说出来,李景听了笑了笑对周衡臣道:“周知府,这个问题你来告诉王公公。”
周衡臣知道这是李景给自己露脸的机会,对李景施了一礼,又向王承恩拱了拱手,然后笑道:“在平阳府,没人敢不缴税,更没人敢逃税。”
王承恩奇道:“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周衡臣笑道:“平阳府辖内所有的土地田产皆有统计,到了秋收季节,税官便根据记录下去收税。不交税者,课以十倍罚金,并判处刑期,若敢暴力抗拒,杀无赦。
王承恩疑惑道:“难道对那些士绅也是一视同仁?为何朝廷没听到平阳府有人上告?”
“上告?告什么告?没有大……没有李将军带兵把流寇从平阳府赶走,他们能不能薄命都难说,出钱养兵乃是天经地义。不交税,就没钱养兵,是不是想让流寇再打回来?”周衡臣冷笑道。
顿了顿周衡臣接道:“何况李将军从南方各地引来新的粮食作物,产量是原来的数倍,哪怕交三成的赋税,他们剩下的也比不交税多得多,拿了李将军的种子,凭什么不交税!”
接着解州知州张理笑道:“李将军引进的这几种作物,不光是产量高,还抗早耐涝。尤其是那个玉米,去年下了那么大的雨,玉米竟然没率儿,亩产依达到了五百斤左右。”
王承恩惊然一惊,亩产五百余斤,那可是本地作物的两倍有余了。
王承恩知道去年灾情最重的地方莫过于河南中部,但是平阳府一带雨水也是不小,下那么大的雨,田地必然要涝,却不想依然能达到五百余斤的产量,如果不涝的话产量恐怕还要高。
想来李景能携带大量的粮食到河南a灾.便是得力于这些高产的作物,不然的话,单4平阳府一地的产粮,万万救治不了那么多的灾民.
王承恩正惊叹中,不想张理叹了口气道:“可惜去年的雨水太大,红薯的产量有些不尽如人意,亩产只有一千五百多斤,不然的话,今年平阳府的存粮至少能翻一番周衡臣笑了笑道:“你就知足吧,耍不是马铃蔺收成的早,那一块还得减产一半.现在解州的粮仓的存粮怕是有以前的数倍吧?”
张理对周衡臣拱手笑道:“周大人说的是,现在解州的存粮比之往年高了十倍有余,州仓已经存不下了,下官这几天正琢磨着等农闲的时候,再建几座粮仓。”
“等等,张大人,解州往年的存粮一般是多少?”王承恩问道.
张理笑道:“州仓一般至少要存一万石粮食,以备不时之需。不过这几年粮食欠收.能存五千石就算不错了。”
王承恩惊道:“那解州的粮仓现今存粮是多少?五万石还是十万石?”
“十二万石左右吧!具体的数字要问典史才知道。”张理笑道.
“存十二万石粮食,还要再建粮仓.你准备存多少粮食?”王承恩惊道。
张理笑道:“去年那些大户的粮食收成的太多,下官准备用低价把他们的余粮全买下来,我估摸着至少还能存十万石。”
王承恩奇道:“他们如何肯低价卖粮?”
张理笑道:“不卖给官府,他们就得烂在手里,李将军严令,没有官府的允许,个人不得私卖粮食,违者以扰乱粮价处理。那时罚得可就厉害了,那些产粮大户万万不敢冒这个风险。”
“什么?卖粮还得官府批准?”王承恩惊道。
张理笑道:“那是自然,私卖粮食等于偷税,李将军最恨的就是不交税和偷税漏税,只要逮着就是十倍处罚。”
王承恩转头看向李景疑惑道:.‘李将军,为何处罚如此之狠?”
李景正色道:“国家要养兵,要修路,要修水利,要贩灾,哪一样都要花钱,请问钱从何来?还有,地方官员做事认真.兢兢业业为地方做事.难道不要俸禄,不要赏赐?这些钱都得从赋税中出。当然,咱们也不是一味的要钱,对于缴税的,尤其是纳税的大户.官府对他们还是有优惠的政令的,比如优先修他们所在的道路,这样他们运粮运物资就方便许多.优先为他们提供耕种的骡马,灌溉的季节也会优先为他们供水等等。”
“等等,灌溉时,怎么是官府供水,不是他们自己引渠入田么?”王承恩奇道。
张理笑着接道:“以前那些大户都是自己引渠入田,甚至堵截水源,不让河水外流。但是自打李将军来了以后.便开始大兴水利,在很多地方修建了水库,以前所有私人堵截的堤坝全部掘开,粮田只留入水排水的水渠。到了灌溉季节,水库开闸放水,这样大家的田地都可以灌溉到.不需灌溉的时候,水库便合闸蓄水。李将军说这样就可以防止干早,另外也可以杜绝那些大户把持水源,欺负小户百姓。”
王承恩点点头,看了李景一眼,心中暗道,这个李景实在是个人才.
不过王承恩知道.平阳府能有如今的局面,是李景以军队和金钱开路,使用强力的手段才做到的。
平阳府的官员都是李景一手推荐提拔使用的,这些人都属于既得利益者,对李景的政策自然拥护,下面那些士绅没有地方官员的支持,自然无法跟李景对抗,只能乖乖服从李景的命令。但是随后这些人便觉得这些政令对他们并未造成什么影响,有的甚至还尝到了甜头,这时便觉得李录这么做也没什么不对,很快成为李景的拥趸。
但是这些做法朱由检恐怕完全做不到。
朱由检面对的是一个庞大的故有利益集团,朱由检根本不敢得罪这个利益集团推行李景这样的政令。
除非朱由检能像李景一样,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但是朱由检根本做不到这一点.朱由俭虽是皇帝,但是手里根本没钱,另外,虽然大明表面上有上百万的军队.但实际上真正能勘一用的恐怕连卜万都不到。
崇祯二年时,后金进逼京城,朱由检手里的京城禁军部队根本不敢出战,最后只能下诏各地勤王。跟太祖成祖时期动辄几十上百万军队出动相比,朱由检手里可供使用的部队相差实在太远。
没有军队做强力后盾,又拿不出钱来,朱由检焉有胆量跟那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对抗。
但是王承恩知道,大明要想中兴,必须打破原来的利益格局,而且有平阳府的例子摆在这里,朱由检要是真心要做的话,并非没人支持,就算所有的人都不支持.起码还有李景支持。
只要李景出手,凭李景的强力手腕.恐怕真的有办法摆平那些顽固分子。
但是朱由检能重用李景么?李景立了那么大的功劳,朱由检都找出那么2脚的借口不予提拔重用,不就是 ... [,!]
(防着李景么?
一旦李景的职位得到提升,手中的权力再行扩大,朱由俭只怕要寝食难安了吧?
猛然间,王承恩发现自己的思路好像有些不对,自己这次来平阳府的目的是什么?
是来找李景要银子的,怎么三转两转被李景引到国家变革上面了?
李景不动声色就让自己把此行的目的忘记了.说话的技巧,处事的巧妙,实在是太高了。
不过王承恩随即苦笑,李景怎会如此愚蠢,就算自己暂时忘了此行的目的,难道会永远记不起来,自己又不是马上便要回去,晚上休息时,只要静下心来,便会想起此行的目的.
李景这么做不过是通过一种巧妙的方式,把自己的政治理念告知于他,并且希望能通过他告诉皇上。
想到此,王承恩轻轻摇了摇头,看来李景也知道皇上对他猜忌太深,知道他自己上奏的话朱由检必然要疑心他的用意。
通过自己来说就婉转的多,而且是通过这种无意中说话的方式告诉自己,那么朱由检更容易接受一些。
苦笑了一下,王承恩心道,你就算再婉转又有什么用?朱由检这个人只要是猜忌到谁,那就永远不会转变观念的。
琢磨了一会儿,王承恩觉得虽然李景的政治理念朱由检不会接受,但是许多实用性的东西还是会接受的,比如说引进新的农作物这件事就可以推广一下.
流寇为什么造反?不就是因为吃不上饭了么,有这种高产量的作物,只需推广数年,便可解决大部分老百姓的吃饭问题,能吃饱饭的老百姓自然不会造反,于是流寇的数量就会越来越少,几年时间,流寇便可不消而亡。
当然这还需要朝廷颁布一些惠民政策,还需要地方官府配合,如果觉得老百姓手里有粮了,就可以继续盘剥的话,那么老百姓最终还是要被逼的造反。
想到能有办法解决流寇造反这个难题,王承恩大喜,觉得就算自己没有从李景这里拿到银子,也算不虚此行。
超级巨星极品小农场汉魏文魁网游之三国超级领主我的女仆机器人都市灵仙帝国之大中华末世药奴葬剑江湖左手上帝,右手地狱寻途无极开天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