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陆庭芳的智慧,明士,黄石翁,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他错在何处?”
“他不应该为了东南的利益,便将张居正派到了东南。如果张居正还在京师,徐阶便可以培养张居正。如今徐阶虽然因为东南的事情,被陛下呵斥,徐党也江河日下,但是徐党也不会立刻灭亡,他完全有时间去培养张居正。但是,如今张居正在东南,想要将张居正再调回来,可不是那么容易。”
陆庭芳摇了摇头道:“不说他,你这次又被陛下重用,如果为陛下解决了东南问题,陛下就算是在忌惮你,也不可能一点不封赏。你怎么打算的?”
罗信苦笑了一下道:“岳父大人,这京城的水太深了,待在陛下的身边,太危险。正是伴君如伴虎,我想着是不是再次外放。以我如今的品级,在加上这次立功,如果外放的话,完全可以做一个巡抚,封疆大吏。”
“糊涂。”陆庭芳毫不客气地呵斥道。
罗信神色就是一滞,有些不解地望着陆庭芳。陆庭芳伸出手指点着罗信道:
“还不服气,是不是?”
罗信讪讪一笑道:“没,只是不明白。”
陆庭芳道:“别看我只做到五品官,但是却也在官场摸爬滚打了一辈子,对官场的那些事情实在是太了解了。我之所以没有继续升官,不是我看不清官场,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又不肯做趋炎附势之人。
而你不同,你有能力,我可以说,在整个大明,没有人比你更有能力,所以你不必趋炎附势,做好你自己,便前途无量。
但是,在这之前,你必须彻底了解这个官场,否则你再有能力,也会倒在官场上。”
“还请岳父大人指点。”
“你知道你如今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
“什么?”
“年龄!”陆庭芳认真地说道:“你太年轻了,你看看你的周围,有没有一个二十岁的人,已经做到了四品官?虽然只是一个詹士府左庶子。但是,你一旦再有所调动,就很可能升为从三品。比如你这次立功之后,外放为巡抚,从三品啊。这也太招风了,太令人嫉妒了。
多少人?
啊?
有多少人,这一辈子也摸不到三品的边,你仅二十岁就从三品,你说所有的官员会对你没有意见吗?会不孤立你吗?
你在想想,徐阶之所以被称之为徐党,有着大量的官员团结在他的周围。
高拱之所以被称之为高党,也同样有着大量的官员团结在他的周围。
但是你呢?
除了你那些同年,还有多少官员团结在你的周围?”
罗信抓了抓脑袋道:“我在军中应该有很多跟随我的人吧?”
“那有个屁用!”陆庭芳一瞪眼道:“除非你想要造反。”
罗信便讪讪地在那里笑,心中暗道,我结交军中势力,原本就准备必要的时候造反啊。
陆庭芳却不知道罗信心中所想,继续指点江山道:“文官,知道吗?要有文官的势力。以你的能力,你的未来是内阁首府。想要做内阁首府,就必须有着属于自己的文官圈子。但是,你如今的文官圈子太窄了。”
“这没有办法。”罗信双手一摊道:“我的年龄摆在那里,即便是同年,有些年龄大的,都未必肯服我。我也就团结一些年龄比我大的少一些的。”
“所以你要熬,低调的熬。”
“我很低调啊,所以我才想要外放。在京城没法熬,我太显眼了。”
“怎么就不能够熬?”陆庭芳瞪眼道:“别向着升官,你这个年龄,正四品已经很高了,你可以就在正四品这个阶位上动动脑筋。”
“不升官?”
“不错!”陆庭芳点头道:“想办法成为翰林学士,你这个詹士府左庶子完全可以兼任翰林学士,大明朝有这个先例。成为翰林学士,就能够交到庶吉士,这就是你的资本,那些庶吉士就是你的学生,会聚集在你的周围。而且,你熬个两三届,两届就是六年,三届就是九年。即便是九年,那个时候你也只是二十九岁,而你那些同年也都应该升官了,里面会有很多四品,五品官。
那个时候,你的底子有了,你的朋友也在朝堂扎根了,顺理成章地你便可以考虑入阁了。然后在熬,把排在你面前的人都熬走了,你就可以成为内阁首府了。”
罗信砸吧了两下嘴,按照陆庭芳所言的情况,罗信应该最终能够走到内阁首府的位置,但是怎么也得十五年的时间。而且罗信觉得为什么就不能够先去外放?先提升到从三品,然后再调回京城,便是正三品,岂不是速度更快?
“岳父大人,这入阁和外放并不冲突吧?你看张居正不就外放了?如果给徐阶时间,再将张居正调回来,不一样可以培养入阁?”
陆庭芳斜着眼看了罗信一眼道:“张居正可是当过翰林学士的。”
“这和翰林学士有什么关系?”罗信不解地问道。
“当然有关系!”陆庭芳恨铁不成钢地说道:“你也熟读本朝历史,你想想看,本朝历任内阁首府,是不是都是都做过翰林学士,或者任过六部尚书,最后才入阁,成为内阁首府的?
有没有没有做过翰林学士,没有做过六部尚书,而是在外面做封疆大吏的人,进入内阁,成为首府的?”
罗信拧眉思索,罗信对本朝历史有很深的研究。当初在翰林院的时候,他没事儿的时候,便研究本朝历史。此时大明朝的历史一幕幕闪现在他的脑海中,一个个内阁首府的资料在他的脑海中一个个闪现,脸色渐渐地现出了凝重之色。
因为他发现,事实真的和陆庭芳说的一模一样,从来没有一个封疆大吏,没有做过翰林学士,没有做过六部尚书的人,进入内阁,成为内阁首府的。不由好奇地问道:
“岳父大人,这是为什么?”
“这就是两条刚开始交流的河,到后来却越分越越远,再也不会交汇。”
“两条河?”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