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尘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894章 人玺两空,天下珍玩,九年尘,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只剩下一个可能了,就是故意为之。
而且,这是乾隆用的玉玺,工匠是不敢故意为之的,那只有在乾隆的授意下,才能如此。
唐易是在店里,所以工具倒是不缺。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唐易拿出了一个高倍贴目放大镜,对着灯光,观察起这些粗糙的龙鳞来。
一看之下,唐易这才明白,这种粗糙的感觉,是因为这一区域的龙鳞之上,居然微雕了字迹!
虽然非常细小,但是在高倍贴目放大镜之下,仍然清晰可辨:
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才辨伪玺御殿前,又失真龙运河中。失内位兮长悲切,留遗恨兮万世梦。
看起来像是一首诗或者一阕词,但细细研读,却更像是凑成的散句。
所幸唐易最擅长的就是明史清史。他拿出笔,把这几句话写到了一张白纸上,又将玉玺放回了保险柜。
拿着这张白纸,对着几句话,唐易点上了一支烟。烟雾袅袅中,竭力搜寻着脑海中的记忆,一点一点开始编织其中的逻辑关系。
同时也得感谢现在科技的便利,他也掏出了手机,想不到的地方随时上网查询。
前两句: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这是乾隆悼念已故皇后的。
本来,唐易也记得不甚真切,但是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几个班上的同学一起讨论乾隆爷和大明湖畔夏雨荷,这才搜集论证了一番,没想到现在居然用上了。
在济南的大明湖畔,乾隆倒真是失去了一生挚爱的人,不过当然不是这个编造出来的夏雨荷,而是他的元配——孝贤纯皇后富察氏。
这首诗应该是这样的:四度济南不入城,恐防一入百悲生。春三月莫分偏剧,十七年过恨未平。
为什么四度济南而不入?就是因为富察氏。
富察氏在乾隆还没当皇帝的时候,就被雍正指定为嫡福晋,等乾隆当上了皇帝,又被封为中宫皇后。据说这位富察氏“姿容窈窕,性格恭俭”,乾隆“每加敬服,钟爱异常”。
富察氏给乾隆生过两个儿子,却都不幸夭折了。
乾隆十三年,为了安慰富察氏的失子之痛,乾隆带着她出去散心。结果好心办成了坏事儿,本失去儿子就很悲伤,而路途之上怎么也比不了宫里,居然悲累成疾,在济南一病不起,最后返回途中,在德州撒手去了。
此后的日子,乾隆出现了无休无止的怀念,写了很多悼念的诗。乾隆对富察氏的感情是真的,不仅从这些诗中能看出来,富察氏的寝宫是长春宫,她死后乾隆下令一直保持原样,保持了四十多年,直到乾隆退位前一年才有其他后妃入住。
不过,这首诗只是从中选取了两句,而接下来的两句:才辨伪玺御殿前,又失真龙运河中。不仅唐易没有听说过,网上也没有搜到。
这应该是刻字之前突然想到的,而且并没有流传下来。
通过“辨伪玺”,又结合刚听匡海生说的和氏璧这档子事儿,唐易自然而然想起一件事儿来。
这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玉玺,中间失落了,至于失落年份有多种版本,但是最晚也是在宋代之前。在宋元明清期间,出现过大量伪造的传国玉玺。
就说清朝初年,宫里藏有三四十方玉玺,还有一方差点儿就被认定为传国玉玺了,但是就在乾隆十一年,乾隆亲自认定,这一方也是假的!
乾隆对古玉的鉴赏力是很高的,而且见多识广,他这个认定,唐易也认为不会有错。
“辨伪玺”的下一句:又失真龙运河中。这事儿就大了!
这说明,乾隆不仅识破了一方假的传国玉玺,而且还得到了真的!一来“真龙”指代的应该就是传国玉玺,二来与“辨伪玺”相对,也可以从旁断定。
乾隆曾经得到过真的传国玉玺?这个历史上没有出现记载,正史野史都没有。如果他真得到过,这说明他没有声张,封锁消息封锁得很好。
暂时不声张是有可能的,但是一直不声张就说不过去了。不过这一句里,也有说明。因为丢失在了运河中!还没声张就丢了,那以后就更不可能声张了!
这个运河,应该就是京杭大运河。
乾隆十一年“辨伪玺”,乾隆十三年痛失富察氏,那么得到真的传国玉玺,应该就是在这中间的两年!而从京城到济南,与京杭大运河产生交集,那也是很正常的。
不过,乾隆得到了真的传国玉玺,为什么要带出宫呢?还是秘密带出宫,还是陪皇后出宫散心的时候带出宫。
这一趟的打击还真不是一般的小,人玺两空。
唐易很快就找到了答案。
乾隆十三年春天,他带着皇后东巡,说是散心,但是路径却很特殊,去过孔林,又登泰山至岱庙。
泰山在封建帝王心目中的意义,这个不用多说。泰山被尊为岱宗,只有天子才有资格祭祀。这是一种象征至高无上权力的天地之礼。
由此可见,乾隆不是随意带着传国玉玺出游的,他要和心爱的皇后一起,谒孔林,祭岱宗,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如果一切顺利,而后再昭告天下广而告之,我爱新觉罗弘历拿到了真正的传国玉玺!大清王朝万寿无疆!
当然,这只是唐易推断的,乾隆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过,从乾隆辨识出假的传国玉玺来看,他定然是十分慎重,虽然认定了得到的玉玺是真的,但是也没有贸然声张。他要走的这一套程序,也挺符合封建帝王的心理。
结果太背了!传国玉玺居然丢了!
至少乾隆是这么写的,怎么丢的那实在是没法查证了。虽然有点儿匪夷所思,这如果是丢在河水中,立即打捞回来的成功率应该还是挺高的。
但丢了就是丢了,他这么写,那就是没找回来。这世上,阴差阳错的事儿太多了,皇帝有时候也不能幸免。
现在这方“摛藻为春”玉玺,至少是十七年之后刻的,因为悼念富察氏那首诗是十七年之后写的。这说明,十七年间,乾隆也没能找回真的传国玉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