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第198章 魏文侯
荼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98.第198章 魏文侯,历史直播:我的观众是老祖宗,荼菱,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198章 魏文侯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哎,我对韩国印象不深,但是韩国的人才是真的多啊!
云中谁寄锦书来:可惜就是人才未遇明主,明主缺少人才!
我寄相思与明月:这不就是宋朝吗?最后有人有才的命不长?
晚宁睡不着吖(管):精辟!
雾都不予:哈哈哈哈哈!虽然很好笑,但是却莫名可悲怎么办?
云中谁寄锦书来:对啊,但是这不就是历史吗?残忍又现实。
……
苏玥看着评论区说:“好啦,现在让我们看看魏文侯吧!”
魏文侯(?~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SX省夏县)人。
魏桓子之孙,魏武侯之父。
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
魏文侯出生于晋国的公卿世家。
前445年,魏文侯继位,对内招贤纳士,先后重用翟璜、吴起、西门豹、乐羊等人,任用李俚为相,致力于社会改革,实行“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政策,制定《法经》,奠定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制基础。
作“尽地力之教”,实行平籴法,对外大败秦国,北灭中山国,奠定魏国的霸业基础。
前396年,魏文侯去世。
魏文侯制定的《法经》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地主阶级的法典。
魏文侯重用卫人李悝,推行尽地利之教的精耕细作原则,推广农副业成功经验,综合利用魏国的田地和山川,提高魏国耕地的单位产量和土地的使用效率,社会稳定发展,国民安居乐业。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芜湖,这才是霸主嘛!前面的是什么玩意儿?
云中谁寄锦书来:对啊,这样的才是真正的雄主,而不是后面的傀儡皇帝
注意看,这个女人叫小美:哎,说起后面的皇帝我就生气!但凡他们有一个活着都不至于让华夏成为那样!
大汉孝武陛下:非常同意!所以说这种王上才是棒棒哒!
晚宁睡不着吖(管):不过很可惜,天下儿郎,独爱秦王!
我那迷人又短命的老祖宗:哈哈哈哈哈哈!同意?秦国yyds!
注意看,这个女人叫小美:加一!
云中谁寄锦书来:加一!
……
苏玥看着欢闹的评论区,说:“好啦,咱们来看看他的故事吧!”
西门豹治邺城
邺是抑制赵国南进中原与魏国争利的战略据点,必须要任用一位能独当一面的大臣,才能担当这个重任。
于是魏文侯选择了名声赫赫的西门豹。
漳水经常泛滥涌向邺地,邺地的百姓深受水灾之苦。当地的三老、廷掾借为河伯娶妇平息水患为名,从百姓身上每年都搜刮了大量的钱财。
百姓中有好女子的人家,为了逃避被选中为河伯妇的厄运,纷纷逃往外地,导致人口流失严重。
西门豹入邺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巧妙地制服了当地的三老和廷掾,废除了为河伯娶亲的陋习,止住了百姓的流失,为百姓节省了为河伯娶妇付出的大量赋税。
西门豹治邺城
西门豹为了解决漳水泛滥和邺地土地盐碱化严重的问题,便在漳水南岸开凿了十二条水渠。这十二条水渠很好地完成了泄洪任务,消除了漳水泛滥对邺地的危害。
西门豹从这十二条水渠引漳水灌溉邺地,反复冲刷,改善了邺地的耕地质量。
西门豹的治漳成功,使从前以多水患、田地贫闻名的邺地,变成了著名的良田。
邺地的经济开始复苏,原来逃走的百姓又回来了。
邺地处于赵、魏之间,离卫、齐很近,西门豹利用邺地的这个地理优势,鼓励百姓从事商业,获利颇丰。
邺地的百姓对西门豹很感激,十分拥护魏国的统治。邺地在西门豹的治理下,成为魏国巩固的制赵战略基地,处于魏国中央政府的控制下。
因此,赵国对邺虽然曾经采取过多次的进攻,但是却无法巩固地占领,魏军在邺地百姓的支持下很快就能赶走赵军,夺回邺地。
赵国由于无法突破邺对邯郸的封锁,导致赵国始终无法南进中原。
魏文侯五十年(公元前396年),魏斯去世,太子魏击即位,是为魏武侯。
文侯从谏
魏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
攻破中山国后,他把中山国封给他的儿子击。
魏文侯向群臣问道:“我是怎样的君主?”,群臣都说“您是仁爱的君主。”
任座却说:“您得到中山,不把它封赏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赏给您的儿子,怎么能说是仁君?”,文侯发怒了,任座跑了出去。
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君。”
文侯问道:“您凭什么知道的?”
翟璜说:“臣听说国君仁爱臣子就直率。
刚才任座的话直率,我因此知道您仁爱。”
文侯又高兴了,就让翟璜叫任座回来,他亲自下堂迎接任座,把他作为座上宾。
这是一件小事情,以魏文侯使乐羊去了中山国,然后把中山国封给其子的事情为引线,道出了帝王将相的生存之道。
人皆有私心,却要与大局相权衡。
文侯虽贤达,却也难免生出些护短之心,取了块不错的土地,首先想到的是留给自己的儿子,却被大臣任座指出不妥。
事实上,后世江山都是儿子的,那么把一点眼前利益给了可以帮他稳固江山的人,又有何不可呢?
所以在这件事情上,君主没有臣子豁达。
庆幸的是臣子中贤达者有二。
试想如果翟璜不能及时指出魏文侯的过失,那么文侯也不可能知道自己正在犯着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那么他也就连“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的机会都不会有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一次,魏文侯出门游历,看见一个路人将裘皮衣服翻过来穿着背了一捆柴火。
魏文侯说:“为什么将裘皮衣服翻过来背柴火?”
那人回答说:“我爱惜它的毛。”
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它的里子没了,毛就没地方附着了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