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决战
我不做教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8章 决战,人在三国:从传道起家,我不做教主,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许辰当然也没忘了马炎,随后也是单独称赞了马炎一番,这才消除了马炎的委屈。
对他而言赵云太史慈的出现确实是个惊喜,但也仅仅只是惊喜,他不会因为两人的历史声名而给什么特殊待遇。
冷静下来之后,他也就把这两个家伙与马炎一视同仁了,许辰眼里他们身上的历史色彩已经褪去,现在全然就是两个普通的黄巾。
他们将来能走到哪一步,也全看各自本事,若是能一步步往上走,将来自然就有来到自己身边的一天。
若是他们走出历史,来到这个新的群体,最终却不能复现历史上的功业,那也只能泯然众人矣。
不得不说他们这次的功劳并不算小,不仅护佑了一方百姓,对击败淳于琼更做出了直接的贡献,这功劳足以让太史慈马炎一跃而上各自担任千人小校,即便是赵云也完全可以直入黄巾,并且凭功直升百人长。
当然此时他们都只是受任代职去统领从淳于琼手里俘虏来的士兵,要真正坐实现在的任职,要等到战事结束之后再经过考核。
这样的结果对太史慈和赵云来说,都是十分满意。
至少他们能明确看到,在黄巾这里根本就不看任何出身,只要有能力就一定能出人头地,虽然现在他们都只能算是中低层军官,但都有信心以后能够走的更远。
当初赵云为谋出路有多么发愁,现在就会觉得有多么安心,他不怕困难,只怕没有门路。
在别处都要看出身,自己这样的寒门子弟,一辈子也很难看到出头之日,唯独在黄巾这里,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反向看出身,越是士族豪强,反而越是没法立足。
如此一阵封功升职之后,赵云等人各自退下,许辰王当陆平沮授几人这才谈及正事。
几人围看地图,很快就把目光落在高邑,此时袁绍已经召回各路军队屯驻此地,而张白骑所率三万军陷于城内动弹不得亟待援救。
“主公,敌军攻我必救,我军不得不应,此战无所花巧,唯有硬战而已!”
局势明了没什么好分析的,沮授直接了当指明了方向。
王当和陆平皆是点头,正如沮授所言,现在已经到了狭路相逢的时候。
当然,他们也感觉到了压力,不管怎么说,袁绍也有八九万大军,这是黄巾到目前为止,敌军实力最为强大的一次。
以前和公孙瓒刘虞共分幽州,双方的战争规模多是控制在数万左右。
如今拿下幽州之后,面临的对手也更加强大,冀州地广人多资源丰厚,袁绍只不过是刚刚立足便能轻易掏出十万级别的大军,黄巾的压力一下就上来了。
“算上俘虏的一万军队,我军倒也有四万大军,另有四千骑兵,不说击败,至少击退他们应该可以。”
许辰也是盘算了一下双方的战力,心里还是有底的。
袁绍的实力不可小觑,但玄夏也不是随便就能被人拿捏,若非俘虏来的一万士兵战力达不到黄巾的地步,高邑城的三万大军更是难有作为,许辰甚至都想就此击溃袁绍。
说到底,真正黄巾的主力大军只有三万步卒以及四千骑兵而已,其余的战斗力都极其有限。
袁绍的大军不算多么能打,但胜在人多势众后勤充足,而且常山经过敌军一轮扫荡元气大伤,很难给玄夏大军提供足够的补给,这就让玄夏的战术空间变得很小,必须尽快结束这次战斗。
从此次出征攻伐常山中山,到现在与袁绍决战,事态已经完全偏离了原定的计划。
按照许辰最早的预想,只是想占个便宜拿下常山中山就撤退,但打着打着,出征的时间就已经严重超出计划,许辰现在负担其实很大。
陆平沉思片刻,道:“属下以为,只是要击退敌方,这并不是很难的事情。”
王当慢慢也体悟出来了一些东西,相对于袁绍大军,玄夏这边有一个极强的优势,这个优势在现阶段,具备的势力并不多,偏偏玄夏就在其中。
沮授也是一笑:“我军四千骑兵便是最大的优势,这是我军胜负所在。”
许辰欣然点头,这正是自己最大的底气来源,复合兵种作战一定比单一兵种有更多的战术选择,当下这个时候,黄巾具备大多数豪杰都没有的成建制精锐骑兵,这实则就是极大的利器。
幽州有万般不好,唯独骑兵这一点是他处所不及的,拿下幽州,也就对中原建立起了骑兵优势。
玄夏大军并没有做过多的停留,汇合之后便浩浩荡荡往南方行军,终点无疑就是此次双方争夺核心的高邑。
玄夏有充足的信心可以应战,而袁绍军更做好了一切的准备。
数日行军之后,大军终于是抵达高邑,虽然双方一个是围攻高邑,一个是解救高邑,但高邑内部的三万黄巾却对此次大战没什么影响。
这三万大军只有五千精锐可堪一战,其余皆是战力不足道之的常山黄巾,让他们据城而守还能打打,出城参与作战就比较勉强了,他们的实力根本无法影响这次大战的走向。
张白骑当然也明白这一点,明明身处战场的核心,却只能在城头上当个看客,这感觉并不是很好受。
不过当他和手下远远看到玄夏大军抵达的时候,还是都松了一口气。
“弟兄们,教主没有放弃咱们,咱们也得打起精神来,一旦有机会,咱们就出城作战给教主帮忙!”张白骑一声大吼,整个城墙就轰然相应。
士兵们都是神情振奋,他们最怕的就是被抛弃孤独等死,只要能看到支援,他们就能打起精神。
被围困的这段时间,袁绍大军虽然没有硬攻,但光是陈兵城外都足以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如今主力部队支援来了,所有的压力都倾泻而出,士兵们甚至跃跃欲试开始期待大战起来。
然而张白骑却没有被援军到来的喜悦冲昏头脑,他清楚的知道,以城内守军的实力,贸然作战不仅不会给主力军提供多少帮助,反而还要牵扯主力军的精力,一个不好就是帮倒忙。
现在能做的,就是守好自己的城,静待可以出动的时机,宁愿按兵不动,也不好犯错。
然后他很快就看到,在玄夏大军抵达不久之后,袁绍营地便随之做出反应,很快三万大军分中军左右翼整个压上,完全不给玄夏喘息的时间,显然是要打一个以逸待劳。
袁绍站在将台上虽然表情镇定,但心跳却不由自主的加快起来,他的内心远远不是表现的这样平静。
这种紧张的感觉,即便是面对燕山贼和匈奴的联军时,自己也不曾有过,但现在和兵力更少的玄夏作战,自己却出现了不安,这种感觉让袁绍自己都为之疑惑,但很快他就明白了为什么。
军队自有其气质,显然玄夏大军的气质远远要比黑山贼和匈奴强大的多,这种强大的气质,足以弥补兵力的差距。
玄夏的建立基础,源于黄巾一路以来的不断胜利,而不断胜利带来的气势如虹,本身就能给军队赋予一种强大的力量,这是一种比士气更加宏观的势,这种战无不胜的势,便是此时袁绍不安的来源。
所以袁绍要抓住任何能抓住的一点优势,所以他省去了一切的试探,一上来便是大军压上,俨然一副一战定胜负的强硬姿态。
这三万大军由颜良文丑分别率领,后方则由张郃高览各自统帅两万大军作为后备军待命,在合适的时候他们也会随之出击增加进攻压力。
双方数万人的战场一经铺开,便是数里地的广袤范围,而为了更大程度发挥己方兵力优势,袁绍为玄夏准备的就是极为宽阔的平坦战场,这也的确让颜良文丑的大兵团得以全面发挥。
然而,大战场不仅对袁绍有利,对黄巾同样有利。
大战场大军团的作战,对于具备装备优势和兵员素质的黄巾而言,更是拿手的好戏,一路走来多少次的以少胜多,都是依靠军团大战场作战取得胜利。
双方就这样针尖对麦芒碰撞而上,方圆数里之内全然是双方士兵的厮杀碰撞。
然而很快,袁绍军也和此前黄巾所有对手一样,感受到了黄巾的可怕之处,士兵们迎头撞上去,立刻就碰上了前排的重甲兵,那宛如铜墙铁壁一样的阵型令人心寒。
他们的攻击落在这道墙壁上,很难造成太多有效的杀伤,但迎面而来数不清的长矛和弩箭却令人头皮发麻。
接战不久之后,战场四处都能听到士兵们厮杀怒吼嚎叫嚎哭的声音。
铁与血在每个角落碰撞激荡,每分每秒都有数不清的人在这里丧失性命,生命在这个时候变得如同草芥一样轻微且廉价,而令袁绍心痛的是,他明显看得出来这种伤亡更多的是来自自己的大军。
硬仗并不好打,但他不得不打,黄巾毕竟兵少,只要持续作战,未必不能攻破防线。
当战场持续到一定阶段之后,随着袁绍一声令下,后方的张郃高览也各自率军出击,更大的压力往黄巾倾轧而去。
(本章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