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溪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章 班车,春风二十年,宁溪南,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黄土路。
顺着山势婉延曲折起伏的黄土路,一辆牛车宽,路面上深深的车辙里生长着车前草,在山风里轻轻的舞动着,路中露出土面的石头静静的看着天空。路两侧是黑森森的松林,一侧是普通松树,棕色黑色的松针铺满林底,另一侧是果松,长的要稀疏一些,林子里有人行走踩出来的小路,扭扭曲曲的,路旁有些矮草,几朵小花占缀其间。
这里是辽东,辽东半岛的山区,这里有个莫名其妙的地名,蜂蜜砬子。
从蜂蜜砬子顺这条土路往前走十几公里,叫头道河子,往后走二十来公里,叫二道沟。国防公路远远的经过这片贫瘠的土地,每天有一趟从市里过来开往县里的班车,上午过去,下午回来,顺着国防路扬起漫天尘沙的开过。蜂蜜砬子村的人无论是要去市里或是县里,都要顺着土路走上一个半小时,翻过一高一矮两座山头,然后站在路边等。班车并没有十分固定的时间,每两天相差个半小时到达这里都算是准点的。
盛夏八月,大太阳挂在头顶,正是正晌午,一天里最热的时候。
几个穿着已经看不出颜色的中山装或者汉衫,脚上穿着农田鞋的中年人蹲在国防路边,抽着旱烟唠着闲嗑,几个人身边堆着大包小裹的东西,塑料袋,布口袋,旅行包,编织袋应有尽有。
在几个中年人不远处,蹲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剪着个锅盖头,穿着已经全黄的白色挎蓝背心,土布裤子,也蹬着一双农田鞋,鞋已经很旧了,侧边已经磨破了,翻着毛茬。
“小伟啊,你这是去县里啊?去嘎哈?正好你空手,一会车来了帮我递包啊。”一个中年人举着满是烟油的烟袋锅子,冲蹲在那里拿着草棍逗蚂蚁的半大小子喊。
小伟抬头瞅着说话的中年人,笑着点点头,露出一口不是很整齐的牙,说:“行。我就没事干去看看,四叔你去县里嘎哈?看我艳姐啊?”
四叔在路边刷着一米高白色石灰的槐树干上轻轻磕了磕烟袋锅,用枯黄的,布满老茧的手从系在腰间的布袋里捏了些烟叶出来按到烟袋锅里,说:“嗯,看看小艳,要生了,给送点东西过去。”
小伟说:“谁摊上四叔你这样的老丈人可真享福了,闺女嫁出去了还管,还跑这么老远给送这么多东西。”
四叔摇了摇头,看了看身边的大包小裹,说:“没法子,小丰家比俺家条件还差,老子没了,就一个老娘带个妹妹。再说了,这分到县里去了,虽然名好听,可就那三十来块钱死工资能干啥?也没个地种,一家人呢,这小艳就要生了,不管咋整?”
小伟笑了笑,没接话茬,问:“四叔,艳姐家姐夫是在农机局是不?”
四叔脸上流露出骄傲的表情,马上吸了吸鼻子掩饰过去,点头说:“嗯,那小子还成,从部队回来被领导相中了,给分农机局上班,其实也没啥,不都一样吃口饭嘛。”
边上几个一起抽烟的中年人纷纷夸赞起四叔的姑爷子来,四叔黑黢黢的脸上放着光,言不由衷的谦虚着。
这是1988年,改革开放的第一个十年头,农村已经包产到户分田分地,城里百废俱兴。
这个时候,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已经拉开,吃皇粮已经是非常高大上的令人羡慕的职业,农民已经沦为城里人嘴里的土包子,全国上下商业发展进入快车道,物资供应丰富充足。
刘挎子磕了磕烟袋,把烟袋往装旱烟叶的布口袋上缠了缠,往裤腰里一别,呲着一口满是烟渍的黄牙在一边搭话:“那能一样嘛,小丰这是吃了皇粮了,那将来得有大出息,等将来成了局长,老四你可就牛大发了,到时候这些老兄弟你可得帮衬帮衬。”
四叔笑的脸上的褶子更深了,点着头答应:“那是那是,真有那时候谁也不能忘,乡亲里道的,有啥事吱声就行。”
远处一股黄烟渐渐靠近,班车到了。
几个人都收了烟袋,把烟袋锅子塞到裤腰里站起来。
老旧的方型圆角面包型客车卷着尘土带着热风停到人们面前,车门打开,挤的满头大汗的售票员从车上跳下来,正了正衣襟,边挽着衣袖边打量了一下地上堆着的东西,说:“人五毛,带这么老多东西啊?一件两毛,自己往上装。小心点啊,别把上面弄散了。”
车顶上支着一个和车等宽的货架子,上面笼着固定网,车尾上有上下的梯子。
四叔挽了下衣袖,顺着梯子爬上车顶,解开绑得紧紧的固定网,把原来车上的东西摞了摞,空出一点地方出来,冲下面喊:“小伟啊,帮我把东西往上递。”
小伟在下面答应了一声,把摆在路边的包裹拎起来,顶在车侧面,双手举着往上推:“哎呀四叔,你,你这都拿的啥呀,咋这沉呢?”边上一起等车的刘挎子几个也过来帮忙,四叔趴在车顶上,伸长了手臂往下够,抓住兜子往上面拉,说:“家里吃的,用的,小艳那啥,也没有,啥,不得,拿。”费力的把兜子提上去,人半跪在车面上,把兜子摆好,再来拿下一个。
车里的人靠着车门的都跳了下来,凉快一下,站在路边看着他们装车,有人喊:“慢着点啊,我那包里有怕压的,小心小心,你小心点,压坏了赔啊。”
售票员白愣了那人一眼,说:“扎乎啥呢?不放心你上去装去,吵吵啥?精贵东西你不抱着?”
那人看了一眼售票员,讪笑了一下,说:“你看,我就说一声也不行啊?我也没说啥别的呀。”售票员没再理他,抬头冲车上的四叔喊:“摆好啊,别都码一头,偏重不行,你着摸着点啊,别整翻车了。”四叔一边摆东西一边答应了一声:“中,俺懂,放心吧,也不是头一次了。这么大个个子还能翻?”
等把东西都弄上车顶,绑好固定网,已经是十几分钟以后了,这车不准点就是因为这个,人少就快,人多了东西一多,就说不上要多久了。
售票员等四叔从车顶上爬下来也顺着梯子爬上去看了看,扯了扯固定网,然后跳下来边拍着手上的灰边喊:“上车上车,走啦,你们把钱交一下,九个包一块八,都谁的?”
刘挎子从怀里掏出用手绢包着的钱,边掏边说:“大包小包一个价啊?不分个大小啊?”
售票员看着他手里的钱说:“要分哪?行,大包五毛,小包二毛,你给不?痛快的,一车人等着呢。”刘挎子拿出几张被汗湿了的毛票,有点不舍的递给售票员。
等四叔几个人都交完了钱,售票员把钱往挎着的售票兜里一塞,说:“上车上车,往后走,别都在门口堵着,走啦。”
小伟最后一个上车,一进车厢,汗酸脚臭夹着旱烟味裹在热气里扑面而来,他抽了抽鼻子,让呼吸暂停了几秒,才适应着慢慢喘气,售票员推着小伟的后背挤进来,车门关上,车缓缓开动。
售票员在小伟身后大声喊:“抽烟的都掐了,这么些人抽什么呀?少抽一口能死不?那边的,把窗户打开,你关窗子嘎哈?你冷啊?”有人跟着哄笑起来。
那个挨着窗子坐着的人回了句:“灰太大了。”
售票员说:“能呛死你不?打开,这一车人这么热你不知道啊?”那人慢腾腾的把窗子拉开,风夹着灰尘涌进车厢,没觉着有多凉快,车厢里的味道散了不少。
脏兮兮的客车摇晃着行驶在山道上,车玻璃随着车身的摇摆哗啦啦的响着,渐渐车里说话的声音小下来,坐着的闭上眼睛假寐,站着挤成一堆的抓着扶手看着车外不断后退的树木发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