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一切随缘
请叫我高原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七百零九章 一切随缘,神魔复苏:开局少林寺扫地,请叫我高原红,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它小步快跑来到主人身前,先是用脑袋蹭了蹭苏岭的裤脚,又往前跑了两步后扭头回望,示意苏岭快些赶路。
来福的这点小心思自是瞒不过人,赵润儿宠溺的朝着它笑了笑:“你看,来福都着急了。”
苏岭撇撇嘴,心道只要提到吃东西,来福这家伙从来都是精神满满。
哪怕是让它每天都从早吃到晚,它都不带发愁的。别人吃东西是为了或者,来福这家伙活着却是为了吃。
“咦,这包袱怎么变小了?”赵润儿惊奇的道。“来福,你过来让我瞅瞅,是哪里漏了吗?”
来福闻声则心虚躲到了苏岭的身后。“好啊,你竟然一个人偷吃!真是不够义气。本姑娘花的钱,自己还没捞着吃一口。你赶紧给我过来,让我好好摸摸我就原谅你。”
望着与来福戏耍做一团的赵润儿,苏岭胸中的愁闷稍解,一切随缘吧。
沐江绵延一千七百余里,先后跨越西、康、桂、湖、梅数座州府,可谓是天南最重要的水道之一,最近数年虽然因为大南州的俚人,往来于江上的商旅锐减,可总还是有人为了求利不顾风险往来于江上。
此刻从沐江的上游顺流驶来三艘大船,其中为首的那一艘楼船,足有五千料的船体宽大,气势如山,上面遍插着土黄色的玄武旗,在江风中猎猎做响。见到这个大家伙,附近经过的船只无不避的远远,生怕被它不小心撞上。
船头上迎风立着一名黄衣老者,神情极为冷肃,一张淡金色的面孔下面隐隐有光泽流动一般。
“陈凌,此处距离湖州还有多远?”老者头也不回的问道。
“回洪长老的话,穿过前面的风唳峡就是临江县了,如果没什么问题的话,一个时辰之后便能靠岸,今天入夜之前我们就能到。”
说话的是一个约莫三十岁左右的灰衣汉子,身上的服饰款式和那老者相仿,只是颜色有所不同,并在袖口和衣领处滚了一道土黄色的镶边。
这两人正是从康州赶来的地灵宗长老洪峰以及外门主管陈凌,而这艘楼船也正是宗门内的玄武战舟。
无心观赏岸边的景致,洪峰缓缓开口
道:“田连山那边几番来信说今年来湖州交易的俚人有些不太安分,那位带队的鬼王黄奚更是狮子大开口索要二十万石粮食,你我肩上之责怕是不轻啊。”
陈凌应声道:“洪长老说的是,这些俚人惯会坐地起价,实在是让人瞧他们不起。”
洪峰摇了摇头:“漫天要价,就地还钱,这倒也没什么。只是这二十万石粮食。
着实有些难办。先不说能不能筹措的到,就算筹到了,这么多粮食想要运走,怕也很难避过官府的耳目。”
陈凌轻笑一声:“洪长老,我们地灵宗行事,官府哪有人敢过问。管他们做什么。”
“不然,朝廷毕竟是大义所在,我们地灵宗与俚人之间的交易还是尽量少让人知道才好。否则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家伙必会群起而攻,那时候我们就被动了。云峰真人闭关日久,眼下一切还是以稳妥为主。”洪峰眼底闪过一片阴云。
“此番到湖州与俚人见面之后,尽量拖延,他们既是要的急,更不能随随便便答应,少不得再从这些家伙身上剥层皮下来。
此番的底线便是要这些家伙将下一次的货品数目,在现有的基础上再上浮三成,也让他们知道知道我们地灵宗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欺负的。”
“长老所言甚是,弟子一切都听长老安排便是。”
洪峰微微点了点头:“嗯,我先回房去歇息片刻。这里你先盯着点,等靠岸之后你再叫我。”
陈凌躬身下去:“弟子恭送长老。”
临江县是一处下县,整座县城也不过一千七八百户人家,整座县城依山而建,曲折而上,唯一能称得上繁华的也只有江边的码头一带,龙王庙和县学都在附近。
尤其是那座紧挨着江边兴建的龙王庙,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香火堪称鼎盛。
只是每年发大水的时候,总免不了要被淹上一回,本地人经常自嘲道这是真正的大水淹了龙王庙,自家人不认自家人。
沿着岸边宽达丈二的台阶拾阶而上百余步,便有一座古色古香的酒楼出现在面前。这是一座上下两层结构的木楼,滴水檐下面悬挂着一块用香楠木雕刻成的
牌匾,上书着“快意楼”三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只是因为年份久了,牌匾上刷的清漆已经有许多地方斑驳脱落,但是无损匾上的三个墨意淋漓的大字,反倒平添一份古意。落款是景平四年春右山书,也不知是那位前前人先贤在此留下的墨宝。
知味停车闻香下马的酒招,在江风中上下翻飞起舞,仿佛一位殷勤揽客的主人。
这处酒楼是什么时候开起来的,就连临江县年纪最大的老者也讲不清楚,只是景平的年号却是太宗年间时用过的,从那时算起,少说也有三百年了。
有人曾怀疑这座酒楼是否有那么久的历史,县学里的教授却证明那位右山先生确有其人,乃是当年大晋开国时朝中的一位大臣,曾官居湖州学政和西南巡抚使之职。
若这匾额上面的墨宝真的是那位右山先生所书的话,这快意楼的确可以称得上三百年的老字号了。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既是坐落于沐江之畔,快意楼最拿手的菜肴当然是各色的鱼脍,那些原汁原味,细腻润白的鱼肉,足以引发无数人的想象,细心的厨子会为客人挑出每一根鱼刺,将盘中的鱼脍摆成种种诱人的模样,不说是品尝,光是看就是一种极大的享受。
只是可惜这几年来楼中的客人中懂得欣赏这道鱼脍滋味的却越来越少。经过临江县歇脚的不是铜臭满身的商贾,就是那些面色狞恶的江湖人,除了这两者以外,少有其他食客登门。
往年里那些沿江游玩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仿佛在一夕之内便全都消失不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