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程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33章别说叔公叫军候,大魏霸主,tx程志,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633章别说叔公叫军候
周围的富户士绅也感慨万千,许承祖倒没有劝慰,反正他是不会走的,再降晋,他同样没有出路,跟着魏军一路走到底,就算死了,也可以得到一个以身殉国的忠义之名。将来朝廷肯定会优待他的。
许承祖道:“诸位乃国之基石,承祖无力护境安民,万死莫赎。诸位若心系大魏,可尽早离去,或南或北,诸位皆可自便。”
候均同道:“许县尊多心了,候某虽是一介庶民,但却知道从一而终的道理。朝廷有朝廷的考量,候某也知轻重。但是候某身为魏人,不甘心为奴啊!”
这个世界上也可以说没有忠义,所谓忠诚也是背叛的筹码不够。别看候均同说得冠冕堂皇,其实是降晋不符合他的利益。他既是庶民,也是商贾,是士农工商中的最末流的人,身份和戏子、伎女一样,同属下九流。但是在魏国不一样,因为他是最早加入华夏商盟的人,所受到的待遇并不一样,作为华夏商盟的银级会员,候均同也是家财万贯。
但虽然有钱,却没有相应的身份,在晋朝没有靠山的商贾,很快就会被吃得连渣都不剩下。但是在魏国却不一样,他上有一个商盟,一旦与官府产生纠葛,自然有人打点,他付出的除了商税,也就是一部分会费而已,既省钱也省心。虽然晋朝不收商税,既使收,也是非常低的一点,但是应付那些贪婪的官吏,远比他支付商税、会费要多得多。
许承祖道:“诸位皆是民,平时纳税养官已尽国民之本份,晋军即使北上,本县既无援军也无守卒可战之兵,再无护卫诸位周围的能力,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本县已经决定,以身尽国事,诸位趁着还有机会,可尽快散去。不必做无谓的牺牲。能走的就走吧,实在走不动的,那就留下,本县可向晋贼求情,希望他们还是圣人门徒,心中还有仁义,不屠戮百姓。”
候均同道:“秦王殿下有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候某虽不才,武不能安邦。文不定国,可是家里还有点钱,还有粮食,但凡愿意守抗战的士卒,哪怕是破家,候某也再所不惜。”
还有一个文姓庶族地主道:“许县尊,钱和粮草,乡亲们可以凑凑,怎么也要把晋贼赶出去,再不济也要守住慎阳。”
也有人道:“咱们慎阳也算是上县,人虽然不多,可以六七千青壮还是有的,我们这六七千人打野战不行,拒城而守,怎么也可以坚持个一两年,有这一两年的时间,咱们大魏王师怎么也可能收拾掉北汉国,调头南下。”
“人,钱,粮食我们都有,可是没有甲胄和兵刃也没有办法啊,总不能拿着锄头和棍子跟晋贼斗吧!”
许承祖听到众人的话,感慨万千的道:“往日若我国民可以如此齐心,怎么也不会任由胡人肆虐,神州也不会沉沦……”
文姓地主却道“民还是一样的民,心还是一样的心,只是朝廷可不是一样的朝廷啊!”
许承祖道:“刘县尉,本县库房还有多少军械。”
刘县尉恭敬的道:“由于大军北上都是轻装前行,八具八牛弩以及六部投石机皆在,其中还有不少淘汰下来,没有来得及销毁的旧甲,虽然是旧甲、兵刃,凑合着还能用。就算缺少的部分,城中还有几家铁匠作坊,平时他们也打造农具和菜刀,应该还有一些铁,我们可以临时打造一部分兵刃。”
幕僚也道:“东翁,如此看来大事可期!”
许承祖道:“如此,那就放手一搏?”
众商贾富户士绅都齐心道:“请县尊示下!”
许承祖道:“诸位,正傎国家危难之际,方是我辈大显身手之机,我们有钱的出钱,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朝廷是不会忘记我们的。但凡捐资捐粮,本县当会上表朝廷,让朝廷给予表彰。即使身死,咱们大魏也会为我等报仇的。”
慎阳县上下齐动了,在高举大义之名的大旗下,许承祖周围聚集了无数商贾士绅,他们纷纷慷慨解囊。短短几天功夫,近六万石粮食运进县城府库,四千多青壮也应召而来,许承祖就下令解开兵器库封印,取出兵刃甲胄,日夜操练。其他民夫也都修城的修城,打造兵刃的打造兵刃。
古代的农民几乎都是万能工,平时他们还要服役,像什么城沟渠、城墙、建造宫殿、道路的杂活。现在由于民间太穷,冉明就上表冉闵,废除徭役,以工代赈。由于没有徭役,也没有苛捐杂税,魏国百姓的负担轻了太多。
总之百姓是务实的,只要谁对他们好,他们是不会在呼谁在他们头上当皇帝。中国是一个以宗族为纽带的国度,慎阳一县都是宗族为单位募集青壮,有的大姓人数多,族中有威望的人就被许承祖委任为队长或屯长。唯一一个接触过兵事的刘县尉就成了临时大元帅,许承祖为参军。
没有训练过的百姓,几乎没有战斗力这是现代人的意识,可是在古代,征召百姓入伍参战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汉人虽然不够武勇也不够凶悍,可是守城之法却得心应手。
望着呼喝连连气势如虹的青壮,许承祖也是一阵感慨,如果当初晋朝可以如此齐心,中原也不会丧入敌手。
事实上百姓也是不反晋,也不是没有抵抗之心,在匈奴刘渊起兵反晋时,当时中原反抗匈奴的义军也层出不穷,可惜却没有有效的指挥系统,也没有人组织管理,让一支支互不统属的义军被胡人消灭了。
祖逖北伐时,只有一百多部曲,三千匹绢(一匹绢大约一千二百钱,绢可代替货币支付。)仅仅依靠晋元帝给了一个名号,短短时间就拉起了三千大军,数年经营,收复豫州大部,差点打回洛阳。
熟悉历史的人都会感慨,同样也会无奈。
冉明一心促使出现的武备军体系,居然在他还没有来及得实施时,就正式组建了.
慎阳人抵抗东晋,真的是因为大义气节吗?
其实说穿所谓的大义和气节不过是一层表皮,实质问题是归属魏国符合慎阳大部分人的利益,商贾在魏国不仅有一个良好的经商环境,也有一层保护伞。士绅在魏国不仅有当官发财的空间,也有一展政治抱负的舞台。当然,魏国的政治环境也不歧视庶族寒门,虽然他们的机会仍少于士族,对于庶族、寒门来说,这个机会有胜于无。
许承祖巡视青壮,高呼“大魏万岁,大魏必胜,誓与慎阳共存亡。”
别看慎阳拉起了四千多人的武装,事实这仍是一支乌合之众。大部分百姓都没有经历过战场,虽然士气高昂,但是士气并不代表真正的战斗力,哪怕再高的士气,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仍然苍白无力。
慎阳县令兴致勃勃的打量着他的这支军队,当然称为军队还有点勉强,首先就是甲胄问题,哪怕是残破的旧甲,慎阳也不过六七百副旧甲,而且大部分还是军队淘汰下来的皮甲,至于明光铠甲或铁甲,只有少得可怜的三十余副。大部分百姓都没有甲胄,只有在临时为委任的队长以上的级别才有一副皮甲,曲候、军候以上才能拥有铁甲,至于普通青壮,只得着百姓自己的服装。
服装统一不仅影响士气,也影响着整体的凝聚力。许承祖思来想去,让慎阳富户乡绅想办法,最终还是候均同拿出了库存的粗麻布,动员全县妇人连夜赶制了四千余套黑色的劲装。现在服装终于统一,这些拿着五花八门兵刃的民壮,看上去还是不像军队,更像一支青壮大规模工坊里的工匠。
许承祖精通政务,却不懂军事,操练这些民壮还是依靠仅仅配过魏军参与洛阳之战的刘县尉负责,可惜这个刘县尉当初也不是战兵,而是打酱油的配角。让这个半吊子训练民壮,本身就是赶鸭子上架。
队列训练就像闹哄哄的菜市场,操训也成了一场笑话。
刘县尉简直就是欲哭无泪,让这些兵去上战场,他还真没有半分把握。
在操练休息的空档,百姓民壮都还是按照宗族为单位,在一起聊天、吹牛。
“叔公!”一个满脸稚嫩,满腹疑惑的民壮冲上读过私塾的叔公问道。
这名四十来岁憨厚汉子,一脸得意洋洋,他身上穿半副铁甲,手拿着一柄腰刀一脸正经的道:“憨娃子,我再告诉你一边,以后叫我军候,别叫我叔公。”
慎阳金氏出了三百多号壮小伙,被许承祖与其他几个小宗族一起编为一曲,金富就成了曲候。刚刚得了官的金富拿出了军候的架子。
“是叔公!”
金富气得出脚踢了憨娃子一个屁股墩,吼道:“叫我军候!”
憨娃子迫于金富的威势,只得怯怯的道:“是,叔……军候!不是说南边的晋国朝廷就是咱们原来的朝廷吗,现在为什么他们北上,我们要跟他们打?
(https://www.yqwxw.cc/html/118/118013/456432394.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