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x程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732章对贪官绝不姑息,大魏霸主,tx程志,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732章对贪官绝不姑息

冉闵带着驻守的邺城,原准备对晋国致命一击的大魏精锐部队浩浩荡荡的开赴河洛地区。

就在冉闵带着大魏精锐部赶赴河洛时。

而冉明则带着百余部曲围住了成皋(今荥阳汜水镇)的县衙。

成皋县令姓郑名申,乃是荥阳郑氏安远堂嫡系三房嫡长子。

郑氏的安远始祖郑吉,因郑吉打败了车师,封为安远候,所以这支郑氏子弟就组成了安远堂。

因为开国元勋郑系的原故,冉闵对郑氏多有照顾,所以对郑氏在本地为官开了先例,就连冉闵的祖籍内黄都没有受到这种待遇。然而,就是有人不知死活。

郑申贪没了成皋府库六千余石栗米,在冉明命令各郡县开放府库放粮赈灾时,郑申推脱道:“若无刺史手书或陛下圣旨,他不敢承担私自开放粮仓的责任。”

冉明还以为这个郑申只是一个死脑劲的书呆子,谁曾想这货在拒绝冉明之后,居然挂印逃跑了。

冉明命人砸开成皋府库,发现里面只有一百余石陈年旧米,帐面上的六千余石粮食不翼而飞。

这其实根本不难查,一查之下发现这个郑申简直就是衣冠禽兽。

冉明命令人打造的新型犁子,原本分期付款的形式下发的,郑申倒好,每具犁居然卖出三千余钱的高价。成皋百姓大部分百姓没有钱购买,他就指使管事委托泼皮放高利贷。百姓无钱还债,他就逼迫百姓卖田卖屋或妻女还债。

因为背靠荥阳郑氏,郑申所作所为,就算知道也没有人敢声张。特别是郑豁与郑简与冉明交好,三川郡太守也不敢管这个郑申的事。

郑申也确实是一个人才,他在暴雨开始就利用赈灾的名义,把成皋粮商以囤积之罪,抓了一个干净。然后又让这些商贾缴纳高额罚金。当然这些钱,都跑到了郑申的腰包中了。

在得知郑申的事情后,冉明是彻底暴怒,他下令将郑申抓起来。然而,三川郡根本不敢抓郑申。

无奈之下,冉明只能自己派出麒麟卫来捉拿郑申。

看到郑申的家仆居然公然拒捕,冉明也恼了。

直接下令强攻。

这是一场没有任何悬念的点头,甚至连最低级别的冲突都算不上,当林黑山这个最强的打手出手之后,那一百多名麒麟卫就当观众,看着林黑山表演了。

郑申的那些家丁仆役让他们欺负一下普通老百姓那是一把好手,但是真论战斗力,那绝对是一个渣渣。

林黑山那是什么人?他是冉明麾下第一号猛将,拿林黑山对付一个欺压良善的恶霸,怎么都有高射炮打蚊子的味道。

时间不长,从林黑山出手到结束,不过是一柱香的功夫,数十名郑申的扈从就倒了一地。

林黑山如同拎着一个小鸡子一样把郑申拎到了冉明面前。

冉明并没有审问郑申,事实上也用不着审问。

冉明带着麒麟卫直接冲进郑申府上,开始了抄家。这一抄,简直把冉明吓了一大跳。光铜钱,郑申府府邸上就有一百多万钱之多。

一百多万钱事实上的购买力并不弱,现在即使有水灾的影响,邺城的粮价也在二三十钱一斗米。

栗更便宜一点,只需要十五钱左右。如果是风调雨顺,栗都会跌至十钱以下。百万钱就能购买足够一县人口食用的粮食。

可是一般人谁储藏这么多笨重的铜钱,富贵人家一般都是储藏金银,黄金和铜钱的比例是一比一万,而银铜之比也是一比一千。

虽然这个价格会有波动,事实差别也不算太大。关键是便于保存和运输。一百万钱足足有七万多斤,换算成吨也有将近四十吨。

就算在后世,也需要用一辆重型卡车才能装完。

在这个时代,马车一般载重五至十石,如果是手推车则只能装载三五石,这些钱足够装载数百车。

至于粮食郑申府上倒是不多,只有几百石,金银各数千。

冉明道:“只给他们留下一幢草房,其他的全部推倒。”

“殿下,这样会不会太过了。”

李业担忧的道。他是陇西人,知道陇西李氏的能量。

而荥阳郑氏是和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太原王氏齐名的七宗五姓超级士族。

这七宗五姓都是起于汉朝,盛于晋,乃至隋唐不绝。

“孤就是让他们也偿偿无家可归的滋味!”冉明道。

事实上冉明仍有自己底气,杀一个郑申肯定会得罪郑氏,但是不会碰及郑氏的底线。长期以来,君主和士族豪门就是一个斗法的过程。

隋朝先废除九品官人法,然后提出科举制度,这是碰触了士族的底线,一起用力,推翻了隋朝,所以才有了唐朝。

事实上,冉明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

那就是科举制度到底合不合适。

如果真以为科举制度是万金油,那绝对是错上加错了。宋朝大力推举科举,重用士大夫,可惜,这种依靠科举制度选拔出来的官员都是什么样子,后世就有一个直观的感觉。

像宋朝的有名的大臣唐宋时期的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还有一个可以排进中华名人榜的司马光,冉明可以说熟读了《资治通鉴》,但是作为一个文采飞扬,才气无双的司马光,你看他执政以来选择的是什么路线?

一味卑微求和,为了息事宁人,一退再退,而西夏当时却毫无感激。

司马光差一点将绥兰二州全部还给西夏了,大家纷纷反对,包括他的老朋友老战友范纯仁都竭力反对。

就这样还是归还了浮图、安疆、葭芦、定远四堡寨,安疆堡就是疆砟堡。再看看地图,那一堡寨不是门户?

至于欧阳修也是一个极品,他是北宋青天包拯的接任者,知开封府尹。

也就是相对于后世北京的市高官。

这样的高官,欧阳修直接来一个无为而治。除了文章,司马光和欧阳修几乎没有政治上的建树,而且所有的政策,几乎都是累国累民之政。

实行科举不过是为了减少士族门阀对权利的控制,冉明也发现除了王猛之外,他培养的那些寒门学子,在政务处理上非常不足。

特别是那些穷怕了寒门士子,都非常贪婪。还有后世的那些大V公知们,其实和士大夫一样,都是一群只会玩嘴皮子的人,指望他们做事或是依靠他们的意见做事,肯定下场会很惨。

科举制度,冉明没有一下子推举出来,其实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冉明看到了科举制度的局限性。

在冉明后世的华青集团里,只要是名牌高校毕业生通常都非常傲气,但是手里却没有真实能力。

对于那些眼高手底的学霸,冉明在内心里其实是不喜的。

科举制度千百年来的事实证明,科举应试教育本身就是一个误区。

像王猛那样的人,太少了简直就是凤毛麟角。

不过,因为魏国这个时候政治还算清明,他们倒不敢过份。

对于贪官的处理上,冉明和冉闵的态度的政策都是一样的,贪污可以,但是得做事。冉闵不会像洪武大帝那样贪污六十两(按购买力就是一百多石米粮,相当于现在的四五千块人民币)就剥皮充草。

但是像郑申这样,既贪污又不做事的官员,冉明就不会姑息了。别说出身是郑氏,就算他是内黄冉氏一族,冉明也不会放过他。

如果因为郑申事情,郑氏想要反击,冉明不介意借用民意,给郑氏放点血。

可是李业不知道冉明的想法啊,

他只是感觉冒然对付郑申肯定会受到郑氏的反击。冉明却采取了他最喜欢的方式,公审郑申。把郑申所做的一桩桩,一件件恶事都揭露出来,那些百姓都疯狂了,恨不得食其肉,喝其血。

冉明就顺应民意,把郑申给咔嚓一下砍了,把从郑申抄出来的钱向那些士绅商贾购买粮食和药品,老百姓和地方士绅商贾,都得到了实惠,也算是皆大欢喜的事情。

李业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从冉明抓捕郑申,再至公审郑申,如果郑氏要救郑申完全有时间,可是郑氏偏偏沉默了。

李业不知道,面对冉闵这个铁血皇帝,郑氏也怕啊。

他们怕冉闵把郑氏作为反面典型给树立起来,如果是这样的话,郑氏没有了名誉,也就全完了,别说只是一个郑申,就算是砍了郑氏家族的家主,只要可以保住郑氏,他们也会这样选择的。

冉闵出了邺城,从内黄至汤阴,然后继续南下。由于冉闵所部都是轻装部队,都是魏国最精锐的部队,就算是全副武装,他们都可以做到日行一百二十里。轻装行军,速度就更快了。

尽管冉明为了救灾,为了减少部队士卒的负重,就解除了铠甲和弩机、枪、矛、盾等装备,但是冉闵不同,他是魏国的皇帝,自然有一部分军队是全逼武装的。像射声校尉张艾,就特意留下了两部一千人的破甲弩弩射手,而将军石越则同样保留了越骑四部共两千人马的全副装备。

三千精锐部队拱卫着冉闵,一路浩浩荡荡的行去。尽管如此,“天聋子地哑”的张平也不敢大意,大灾之年,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现,万一大军所过之处遇到山洪暴发,或者是山体滑坡都是一场灾难。

由于大雨泥泞,部队行动速度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就这样,张平还派出了大量好手,和斥候一起,充当开路先锋。

黄墟是古代地名,通指镇江黄墟镇。事实上,也并不是那么回事,在《晋书慕容暐载记》:“暐遣其将慕容厉与温战于黄墟”桓温三次北伐与燕军交手,就那第枋头之战中失利,燕军也没有打过淮河,更不可能抵达晋朝建康的门户重镇京口(镇江)。事实上这个黄墟是指陈留附近的黄城。《水经注》陈留小黄县有黄乡。杜预曰:外黄县东有黄城,兵乱之后,城邑丘墟,故曰黄墟。”

而这个黄墟其实就是大体后世的兰考与开封倒交界一带,当然在这个时候,也是黄河水灾的重灾区。由于这里土地大都是盐咸地,不仅产量低,而且气候恶劣,不是旱灾就是涝灾,别说收成了,连种下的种子都收不回来。所以黄墟几乎成了真正的废墟了。

在空旷的黄河大堤上,一行六七人推着一辆马车拉着一个棺材艰难的行走着。就在这时,突然一人迎面而来。

“军队还有三十里就到了!”

那名坐在马车上,背依靠着棺材的汉子道:“时间差不多了,就在这里动手!”

七八人共时从马车上抽出铁锨,在河堤上挖地。不大一会儿就挖出一个两太丈余宽,八尺深的大坑。

“差不多了,快将棺材放进去。”领头的汉子吼道:“被发现就麻烦了!”

(https://www.yqwxw.cc/html/118/118013/474163629.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惊魂快递

你的阳先生

谋女当道

听静

美漫之BOSS入侵

冰封银河系

我的岳父是阎王

大漠烧烤

WWE顶级巨星

花生酱拌面

末日星战

半城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