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来盘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十八章 少年军官团,明末之范进种田,一起来盘他,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青岛远去宣府,两千多里的路程,按照范进改进后的马车速度,要行走将尽一个月。
此时后金大部正盘踞在蒙古和大明的边境,试探性的对大明进行袭扰。如果有机会,他们便会毫不犹豫的侵入大明领土,打劫一番之后离开。
如果范进没有记错,此番后金众旗乃是由于辽东地区的人口和资源已经严重不足,无法继续发展以抗衡大明。便发挥强盗集团的思维,到了大明边境去打劫。不过在历史上,后金的这种不事生产专门劫掠的作风,在崇祯七年大明上下一团乱麻的局势下,竟然捞到了不少的好处。光是人口就劫掠了不下三十余万,更别说打劫了沿途的堡寨、士绅们所获得的钱财。
正是有了崇祯七年的这次劫掠,让后金见到了大明的外强中干,到了随后的十年当中,更加明目张胆起来。只是大明内忧外患,在崇祯七年再往后的几年不断的发生自然灾害,不断的有农民因为失去家园而加入了农民军。日益壮大的农民军成了大明朝廷的心腹大患,逐步的蚕食着大明的元气。
就是这样的此消彼长下,终于在十年后,也就是崇祯十七年,李闯打进了紫禁城,大明北方政权被拿下,没过多久改号为清的关外强盗集团又灭了李闯,自己坐稳了江山。
将近两个月后,范进到达宣府时,虽然已是崇祯七年的八月,但是范进去的可不是最前线,自己兵少将寡,可不是千里迢迢来和后金搏命送人头的,那种大规模的消耗战还是留给大明的九边精锐们去做好了。
范进的想法是,在崇祯七年的八月份,后金携带大量的宣、大地区的人口和物资,浩浩荡荡的沿着大明边境返回了辽东。而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大明竟然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力量,任由其大摇大摆带着物资人口逍遥东遁。
好钢用在刀刃上,范进这里会有人去宣府打通商路,但不是范进自己。他要在朝廷最最需要的时刻,崇祯帝觉得最最危急的关头出现!没错,范进的想法就是先去京师外围,在有记载的后金通过之处设下埋伏,随后漂亮的打一场歼灭战,获取军功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如果有可能,那后金劫掠来的那么多资源和人口,甚至是马匹粮草等,是不是可以挑些有用的带回青岛呢?
范进早就想好了埋伏的地点——居庸关。当年可是有记载后金有为数不少的队伍从这里经过,然后惹得京师上下震动,朝廷官员甚至有劝崇祯南下南京小朝廷避祸的。好在最终仅仅是白白担心,那些后金人抢了就跑,虽然有不少队伍经过,但基本上没有太大股的军事力量,无法对整个京师发动军事行动。东西都到手了,还拼命干啥?
当时范进见到这段历史时就不断在想,如果大明有一支军队,埋伏在那居庸关附近的群山当中,利用地利的优势,打一个伏击,随后炒作一下,变成一个大胜仗,或者说“未曾有过之大捷”,那岂不是大大削弱了后金侵入带来的正治危害还有打击了黄太吉他们的嚣张气焰?
但是,历史没有如果,该咋发展咋发展,只因当初没有范进。
这里面何时从居庸关附近出现,何时让朝廷知道“莱州有人千里勤王”,又是何时得到后金打劫队伍的“配合”来场漂亮仗,这些都是学问。在旅途中的范进也是没有办法,只有到了京师后,将随队一同出征的情报人员派出后了解情况再说。
这些人来了之后,就不会再离开沿途的各个地方。将来会有“吉州商馆”或是其他的形式给予他们在当地的“合法”身份。连从九品莱州教谕都可以拿银子捐出来,更别说这些微不足道的小商贩了。
等到时候完全确认宣府那边的战事已经结束,才会派出相应的人员过去建立据点。没办法,范进现在啥都缺,一切都以效益最大化为核心主旨。
从青岛一路向西,经过青州府、济南府,过了宁津和沧州后,就是京师地界了。
从七月初三出发,到现在是七月二十,整整走了十七日,队伍已经摸到了京师边上的吴桥镇一带。
长乐军的队伍非常怪异 ,除了近百辆马车扬起的漫天尘土外,便是沿路一言不发,闷头行进的长乐大兵们了。马匹的力量有限,虽然是双马拉四轮马车,但马匹依然会有疲惫的时候。因为路程实在太远,范进不敢过分驱使马力。
正常的行军,是所有人员一概上车快速行进的。但每隔一个时辰,范进都会要求士兵从车上下来,要么小跑,要么徒步,总之是要让马匹不可过分的使用。一旦路上累毙几匹,这么远的路可就有的忙活了。
现在长乐军的四轮马车,已经是经过升级的了。这二级的四轮马车车体的重量是低于最开始那种粗制滥造的产品的。此外这这马车继承了原来第一型所有的优点,又有自己的特色。全铁轴承的使用,让转动更为灵活,传动效率更高,而且使用寿命非常长。这也是为何范进敢于玩儿这么远距离的调动的根本原因。其次利用水力锻床锻造出了强度较好的材料,改良了转向机构,使得马匹的转弯半径变得更小,这为扩充马车的空间做了基础。
而且范进尝试着加入了类似板簧的钢板叠加机构,放在了车的主轴上,权当做“板簧缓冲”装置,虽然此时没有轮胎和橡胶,但是软木包铁的车轮,配合上这“板簧缓冲”装置,竟然也使得范进的四轮马车跑起来格外的平稳。此时官道也好,小道儿也好,基本上都是土路,而且没有得到良好修缮,到处都是坑坑洼洼的。改良之后,在马车上休息也真正成为了可能。
因为沿路上时间非常充裕,范进便把所有可以带上的少年,全都叫到了一起,一同出来。一方面是多些艰苦磨砺,另一方面是让他们在自己面前,时时可以教育他们,节约时间。
这里面还有更深的一层含义,那就是在自己身边,每个少年的特点都将更好的了解到,为今后安排更多、更重要的事情作为铺垫。谁适合干后勤组织,谁适合上阵杀敌,谁更适合运筹帷幄,等等不一而足。而且在青岛这些少年地位非常超然,这对他们的成长非常不利,如果让他们看到长乐军之所以会有这么美好的生活,全都是前线将士用血肉去拼的成果。
七月二十这天,范进见队伍通过几天的强行行军,已经到达京师的吴桥镇。便早早地宣布安营扎寨,今日早些休息。
长时间干一件事儿,人很容易疲沓,英勇无畏的长乐大兵们也无法逃避这一自然规律。范进便将众义子叫到了自己的身边,注意**。待少年们一个个脸上略显疲倦的到了范进的大帐时,范进逐一的看了过去,同时心里对他们此段时间的表现做了评判。
头脑聪颖的范学坐镇莒州,“建章院”的领导者,建章院不断的推进新制度和流程,范学也在快速成长,望着他沉稳的气势,根本不像一个仅有十几岁的少年。再看向其他人——
范有,执掌百业协会,长乐军的部分偏门行业也在他这里;范精,负责工匠协会,机床、武器的打造劳苦功高。范猛,负责物资协会,此次得到的锻炼最大,他虽然不及范学的灵气儿,但是论上沉稳干练,范猛尤为胜之。最关键的是,此人有情有义,极为重视和兄弟们的感情。他旁边是一个年少老成的小子,焦作范心,是范精的弟弟。这个十四岁的少年身子非常结实,此时在“少年军官团”第三队,任队长。别看年纪小,打起仗来勇猛异常,算是这些少年当中最为勇武的一个。
此刻只有最信赖的范孝留守老家,“未来学院”的范飞不适合出现外,范进此时提拔上来的义子们几乎到齐了。他逐一看着,各个都是发自内心的喜欢,他们,就是长乐军的未来。
范进此时教给他们的,已经不只是识字算学这写最基本的知识了。他让这些义子们沿途参与绘制地图,观察各处的风土人情和水文地貌。为将来马匹、货物等的运输作为保障。这些少年们接受新知识非常快,在范进的**下,所有人也不问为啥要学这些,都态度恭敬的学将起来。
而范进有时不光教育文化,还会指点他们几招。这些少年之前由于吃不上饭,营养不良发育不好。但是到了长乐军军营后,各个都以雨后春笋般的速度成长着身躯。比如那个范心,小小年纪竟然长到了将近长乐制一米五左右的身高。
范进对于这个胆大心细的少年也是格外喜欢,相应的他所在的“少年军官团”第三小队,也总是遭到范进近卫队的“格外照顾”。不仅操训更加严格,就连平日的演练也都尽量还原“真实的战场场景”,欺负的这些小少年们个个哀声哉道苦不堪言。
不过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这个少年军官团的第三小队,竟然是各项成绩都最为拔尖的。少年军官团此次只带了范心的第三小队,范进对范心的喜欢可见一斑。
除了**这些少年,范进一旦闲下来,就尽量的回忆,随后尝试着回忆华夏大地上某个疯狂的年代,处处竖起小高炉时,那种土法炼钢的工艺和设备来。长乐军和青岛的发展,不可能一直依靠外购的铁料。
而目前的铁料参差不齐,强度不高,也无法打造更加优良的武器,必须考虑自己来炼铁了。目前的铁矿已经积累了一些,只是自己还没有能力去炼制。于是他便开始绘图,为了下一步科技发展做准备。这些图将来都会交给海边的未来学院,由范飞去考虑如何落实。
又过了几日,眼看着就到了居庸关下了,不能再往前走了。范进便下令驻扎,随后派出哨骑查看。
哨骑出发后不久,那少年军官团第三小队,便在范心的带领下,来到范进处请命。
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利用所学的知识,深入到居庸关靠近京师的这一侧相对安全的地方,独立打探情报。
范进想了想,这里是更加靠近大明中枢的,谅那后金军队还没有胆肥到这个程度。而且野外生存训练也的确交给了他们,这些日后长乐军的军官们,富有冒险精神是好事,随即便点头答应了。
只是他见到这些少年们听到自己同意,兴高采烈的涌出大帐时,范进突然心头一跳,有了些许心悸的感觉,不知为何,范进想到了什么,但又无法及时的表达。
“等等——”这个念头虽然一闪而过让范进无法抓住,但范进还是叫住了这些少年。但是,到底刚才想到了什么呢?单派这些少年出去又有什么昭示呢?范进脑中有些混乱。最后他摇了摇头,对着面面相觑的少年门道:
“此去多加小心,今日晚间务必回营,我还要叫你们几手新功夫”
“耶!好耶!”毕竟还都是些半大孩子,他们听到范进的承诺非常开心,范进也是会心一笑,就像世间万千个唠叨的慈父般补充道:
“多带飞炮,多带预制铳弹,多带弩箭……”
……
(https://www.yqwxw.cc/html/124/124343/33230421.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