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蓑烟雨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一十六章 齐头并进,李陶陶穿越记,一蓑烟雨任,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今天休沐,杜德纯回了王府。李陶陶经常有种错觉,她这大儿子是在学校住校,周末才回家一次的感觉。他刚刚过完生日,现在已是十四周岁了。脸上早已不见稚嫩的孩童模样,个子也长高了很多,俨然一个风度翩翩的英俊少年。

李陶陶精神恍惚,时间过去很久了吗?是吧,这是她来到这里的第七个年头,小小孩童都已长大,的确够久了。她突然就有种紧迫感,她还有好多事情没做呢。能想到的,就要尽量去做,不要留下什么遗憾才好。

杜德纯和傅琰玩闹了一会,对她说:“阿娘,我答应十一娘教她骑马的,约的时间差不多了,我这就过去了啊。”自从去年他们齐心协力保护了傅琰之后,两人早已结下革命友情,成了好朋友。

“她学骑马做什么?”“她说要做你的左右手,就要代替你到处跑,学会骑马更方便一些。”这孩子,还挺有韧劲的,又肯吃苦耐劳,从前真是小看她了。既然她有这个志向,那就好好培养吧。李陶陶很是欣慰。

去年秋闱,杜德纯果然高中乡试第一名,成为宋国第一届举人中,最年轻的一名。这样的辉煌也必将载入史册。关键是,去年的他,才十三岁啊。同年中举的,还有“博文师范学校”的其他秀才。刘宏章,张敬文,杨骏,全都中了,名次还都排在中上游。庐州来的另外两名秀才却不幸落榜,不过今年还有机会,秋闱将在今年多开一科。

李陶陶特意去学校看了他们,并鼓励了一番。那二人热情高涨,当即就立下军令状,说是今科必定中举。李陶陶又把杜德纯,刘宏章,张敬文,杨骏都招呼过来,给他们六人好好地上了一堂思想政治教育课。中心思想就是好好备战来年的春闱,这是宋国的第一届进士录取,意义重大。大家必须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一旦考取,必定会有光明美好的前途。

这六人心照不宣,他们是王妃从庐州带过来的嫡系,日后入了官场,必将打上王妃党的标记。他们的表现,代表着王妃的脸面。他们是天然的盟友,有着共同的目标和利益。他们还年轻,只要能吃苦,出入庙堂,穿朱服紫,那是指日可待。

今年的春闱,因为年前镇北王的失踪,而暂时被取消了,推迟到明年进行。要不然,说不定史上最年轻的进士,也要诞生了。想到这里,李陶陶就开始淌汗了。明年,德纯也才十五岁,如果中了进士,不还是史上最年轻的吗?看来左右都是逃不掉的了。

三月中旬,宋国就要发动对鄂岳的战役了,鄂岳也就是现在的湖北一带。商部科技司颇有建树,早就制造出了杀伤力极大的新式武器。最近又研究出了锁子甲,交给兵部兵备司,大量地生产了出来。只不过成本较高,暂时还无法装备所有的兵士。但他们还在继续研究中,希望能进一步降低成本,从而达到普及。

傅嘉昱兴奋地说:“有了这两样军备,我军如虎添翼,鄂岳的战役,已经没有什么悬念了。应该很快就能拿下。”李陶陶点点头,“武器的精良,必定决定战争的胜负。只可惜我的火药,研究了这么多年都没有进展。在我的印象中,应该很简单的呀?”

“莫不是方向错了?”“方向没有错。火药最开始,就是在炼丹的过程中发现的。难道是我招的道士方士不够多?还是他们的才能不够用?”“果然是错了,这就是问题所在。你让他们直接去研究火药,是不是跨步太大了?这个领域他们并不熟悉······”

李陶陶恍然大悟,“对对对,是我错了。我应该让他们继续炼丹,从这个过程中再来发现火药。是我本末倒置了。”她笑道,“老傅,你太有才了,就是这样的。嗯,我这就让他们先给镇北王炼上一批仙丹再说,要长生不老的那种。”傅嘉昱哭笑不得。

“你当时成立商部的时候,就能想到要研发武器。我家大娘子,真是深谋远虑哪。”傅嘉昱不吝表扬。李陶陶理所当然,“这有什么,这是常识好不好。有了先进的武器才有话语权,咱们才不会被欺负。”

夫妻两人都进入了正常的上下班时期。每天早上一同出门,然后进入各自的部门办公。中午下班一起吃饭,有时候是王府里送过来,有时候两人一起步行到附近的酒楼。下午则继续处理各种事务,晚上再一起下班回家。

这样的日子,让傅嘉昱颇感新奇,每天过得有滋有味。李陶陶偷偷一笑,虽然上下班对于她来说是常态,但因为是和他在一起,她也愿意长长久久,永无尽头。

茶白,如娘,张致远他们都回到了王府,李嬷嬷却在越州留了下来。她岁数大了,叶落归根,也不想再跑来跑去。如娘给她留了足够多的婢女仆从,职责功能都安排得清清楚楚。在越州,谁都知道她是王妃的老嬷嬷,上至朝廷官员,下到黎明百姓,无不对她客客气气。

她自己倒是仗着身份,管了不少闲事,基本上就是哪里不平哪有她。越州从此就多了一个督查,令一众官吏哭笑不得。但她行事也有分寸,并不出格。只是因为她是一个正义感爆棚的老太太,许多穷苦老百姓受了欺负,都愿意跟她说一说。在她的影响力下,就没有摆不平的事,也主持了不少公道。

李陶陶到底还是不放心,给大堂兄李学林去了一封信,拜托他照顾李嬷嬷。

李学林入了官场,真是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但事情也的确干得不错。去年做了商部农业司浙东省的负责人,桑基鱼塘这一块,就数他干得最好,收成也最多。其他各省纷纷向他取经求教。所以今年,就加大了他的责任,给他多管了几个省的农业。

责任多了,手下的人自然也就多了,他分管的事,又是国家重量级的项目,所以,好多亲朋好友都想找他谋个职位。李学林也不糊涂,能干事的,他自然提拔,想混日子的,那就对不起了。

因为去年干得好,今年他就更风光了。走到哪里,都是闪闪发光的人物,被人追捧被人巴结。四十年的人生,何曾如此出彩过!他心满意足,无不念着堂妹的好。心里想着,一定要好好干,干出名堂,干出高效益,给王妃争光。

原燕国的领地,归了宋国后,分成了两个省,河北省和河东省。幽州一带,原卢龙军地界,和义武军合并在一起,属于河北。沧州,青州一带,原橫海军和平卢军两藩,也是最开始占领的,属于河东,而且早就种上了棉花。

说到打渔的事业,当然河东更合适。它的地形,不仅绝大部分靠海,而且伸出去很大一部分入了黄海。工部造船处把最大的战船改造了一批,先交给他们使用。荣成,乳山,黄岛三个县,率先成立了远洋捕鱼商队。渔民们在水军的保护下,第一趟就跑得比较远。

大海果然慷慨,每一条船都是满载而归。三个县早就成立了不少鱼类加工厂,热火朝天地展开工作。自然有那经验丰富的渔民,把存活时间长的鱼类早就分了出来,装在木桶里,这些可是有人高价订购了的。一上得岸来,就有人飞快地把它们送往内陆各个州县。

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显现了出来。他们这趟跑得还不算远,一来一回也花了一个月时间。但是他们的终极目标必将是远海,只有远海,才有更多的财富。那么,随着天气越来越热,他们如果到远洋捕鱼,一趟来回少则两个月,多的要半年,打的鱼肯定会全部坏掉的。怎么办?

这个问题他们解决不了,就反应到徐州来了。远洋捕鱼商队,是属于商部海事司下属的一个部门。现阶段,捕鱼队,加工厂,都是官办的,雇了民间的渔民和工人。李陶陶的计划是,先带个头,把架子搭起来,只要盈利了,商人逐利,自然就会有大商家加入进来,从而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达到繁荣经济的目的。

至于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嘛。打渔船一边打鱼,一边进行加工就是了。腌制或者是风干,都在海上完成。这样就需要带上盐,木桶和木架,还有工人。李陶陶把制作方法,详细地写了下来,和公文一起,发往了三个县。

捕鱼行业发展起来之后,必定需要大量的盐。盐在历朝历代,都是紧缺物资,貌似获取也比较困难。那么,宋国的盐,产量够吗?

李陶陶的手下,有四个办事员,也就是佐吏,分别协助她处理不同的事务。关于盐的调查,李陶陶交给了小王,王主事。小王二十多岁,是个举人,到商部上班,已经两年了。他是个很负责的年轻人,第二天就把报告交到了李陶陶手里。

报告上满满的数据,看来是下过一番功夫的。李陶陶很快找到了她关心的问题,宋国主要是海盐,靠的是煮盐法,产量非常低。这么说,肯定是支撑不了捕鱼业的发展了?连老百姓普通的需求都很勉强,看来是很有必要加强盐的产量了。

李陶陶倒是知道,后世都是用的晒盐法。虽然这个时代的科技无法和后世比,但大致原理最少是相同的吧?她当然不知道具体方法,但民间不乏高手,劳动人民从来都是充满智慧的。官府只需要提倡和鼓励,相信很快就会有所突破。

她也不知道,盐是属于哪个部门监管,只叫小王去沟通。王妃的最高指示,很快就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晒盐工作被迅速地安排到具体的地方上,沿海的各个县都加大了试验的力度,务必要在第一个搞出晒盐。所有人都不怀疑晒盐的正确性,王妃的指示,从来都是点石成金的,什么时候出过差错?

(https://www.yqwxw.cc/html/137/137561/497539698.html)

www.yqwxw.cc。m.yqwxw.cc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玄幻魔法小说相关阅读More+

天命仙医

阡夜禾

爱豆帮我养狗

清花蔓

葬心骨

寒城玉

民国之远东巨商

叁拾伍

金玉有暇

宝光流转

温水煮三国

诸神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