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去京城
雪初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63章 去京城,全民逃难闹饥荒,我有物资爆满仓,雪初白,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又是一年新年,过了年,就是新的开始。
从早上开始,天空就阴沉沉的,现在已经飘起了雪花。
柳月兰感慨:“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咱们来天祥县已经过了有三个年头了吧?”
“还记得刚来那会,咱们什么都没有,只能窝在临时搭的帐篷里,蜷在一起取暖,后来虽然盖了房子,但还是冷的直哆嗦。”
“那会大家伙儿还都吃不饱穿不暖,住在一片废墟里,再看看眼下,真是顶好的日子。”
“咱们运气好,可惜有些人...没赶上这样的好日子。”
宋宁知道这是又想起逃荒时候的日子了。
宋宁赶紧转移话题:“爹、娘,我有件事想跟你们商量。”
“你说。”
“我准备等天气暖和一些去京城。”
这句话成功让两人愣住了。
“爹娘可是忘了?咱们在京城可是有产业的。”
柳月兰一拍手:“对啊,我咋忘了这事,咱们在京城还有陛下赏赐的东西呢。”
“可是...咱们已经在这安了家,还要去京城?”
“娘,以前是咱们在京城没有根基,贸然前去怕是不妥,但是如今咱们在京城有了家底,自然是要去的。”
“京城的一切都是晋朝最先进的,咱们去了京城,生活也方便。”
以前她是想着一直留在天祥县,但是后来想了想,为了以后家里老人的养老和医疗,还是去京城的好。
再说,京城的铺子和宅子总是要去打理的。
“那这里咋办?”
“我手下这么多人,到时候交给他们就行,他们现在也都有了经验,就算交给他们也没问题。”
“现在要说的是,爹娘愿意去吗?”
只要是女儿想做的事情,柳月兰自然是赞成的,宋大海也不会反对。
“你现在长大了,只要是你决定的,爹和娘自然是不反对的,你去哪,我们就去哪,只要咱们一家人在一起,哪都是家。”
“外婆和小姨那边,就麻烦娘去说了。”
“你放心,她们肯定同意。”
事情就这么决定了,过完年种完地,等到五、六月份的时候,差不多就该动身。
这几个月的时间,得先将所有事情安顿好,收拾东西,可是费事。
到时候肯定还有跟她们一起去京城的,小翠肯定要跟着她走,小翠一个人可是能顶好几个人。
但是也没办法,实在不行,这些日子再培养几个。
他们要去京城的事情渐渐传了出去。
尤其是赵婶子和孙嫂子一家,从在南山村的时候他们三家就在一起,到这里一直都是互帮互助。
如今他们要去京城,自然是要与他们说清楚。
大家在这里安家这么久,自然是舍不得。
孙嫂子先站出来说了话:“二丫,眼下天祥县还有军营的棉衣没有做完,我是作坊的管事,还是留着吧。”
江永寿和江永德现在的差事都很稳定,每日挣的钱也不少,确实有点舍不得。
宋宁点点头:“确实,现在这边离不开孙嫂子,你得帮我看着,江大哥和江二哥现如今也走不开,确实适合留下。”
“二丫,我们也留下吧,这里还有不少事离不开。”赵婶子说道。
卤味生意赵婶子现在做的很好,李兴旺在祥云楼现在也得心应手,还有现在所有的进货都是李大牛负责,确实走不开。
说了半天,最后要跟着宋宁去京城的就只有小翠和于先生。
至于周家,周令安要上京赶考,周家也是要去的,虽说不是跟着她家走,但还是一起上路。
剩下的,都决定留在天祥县。
宋秀娥本来也是要跟着走的,但是现在她和朱顺负责的事情多,加上还要等宋瑞回来,就暂时不去了。
“那行,事情就这么定了,年也过完了,大家好好干活。”
正月过完,到了三月就该种庄稼了。
今年宋宁不打算种地,她之前的那些地都分给了给她干活的那些人。
棉花是天祥县将来的根本,肯定是要一直种下去的,就算她不在,这些也不能落下。
其他的,就交给县令大人安排吧。
生意也交给了下面的人,宋家人整日就在家里收拾东西。
柳月兰什么都舍不得:“这些被褥咱们得拿着吧?这可是去年刚做的,还能用好多年了呢。
还有这些布,都是之前做衣服剩下的,去了京城肯定用得上。”
“还有这些,这可是我新做好的,也得带着......”
其实家里的东西宋宁一个空间就能带走。
但是他们去京城之后,这里的有些东西也不一定用得上,带不带的也不要紧。
“娘,那些锅碗瓢盆什么的就留着吧,正好给我姑用,到时候咱们走了就让我姑搬过来住,这些东西都用得上。”
“唉,这些都是咱们辛辛苦苦攒下的,就这么抛下,还真有点舍不得。”
宋宁笑道:“您放心,咱们到了京城努力赚钱,到时候这些东西都能再挣回来。”
“咱们这些东西只捡紧要的带,剩下的都留着吧,再说,万一咱们还能再回来呢?”
柳月兰咋能不知道?这要是走了,能回来的机会就少了。
“罢了,咱们拿一些必需品,剩下的都不带了,拿了多了路上反倒是累赘。”
柳老太太最近激动地睡不着。
她这辈子都没想过,有生之年还能去京城看看。
“我、我是不是...需要准备点啥呀?”
“外婆,您什么都不用准备,您呀,去了享福就成,剩下的有我呢。”
按照柳老太太的年纪,在这个时代也算大的了,前半辈子没过几天好日子,往后的日子自然是要享福。
柳老太太笑的合不拢嘴:“好、好,我老婆子还是命好,竟得了这般孝顺的外孙女。”
儿子孙子没指望上,竟指望上了女儿和外孙女。
宋秀娥和云娘帮着收拾东西,说笑道:“咱们这几个呀,没指望上男人,更没指望上婆家,反倒是指望上了二丫这个孩子。”
“谁说不是呢,都说生儿子好,现在看来,女儿才是最好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