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
我是小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69章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大明太子我的隐藏人格被老朱揭晓,我是小民,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宁静的一日转瞬即逝,朱高炽重新投入到上午研习,下午批阅奏折的日常。在朱元璋的悉心教诲下,他对朝政的见解越发成熟。
今日,或许是有人暗示,或是方孝儒的特别安排,课堂上的学习内容不再是单调的儒家经典,转而变为历史。
一提起历史,朱高炽立刻兴致盎然,即便历史是由胜者书写的颂歌,他对那些记载的事件仍充满好奇。
自古以来,各国编纂史书以警示自己,避免重蹈覆辙,从历史的失败中汲取教训,唯有深思熟虑,方能开创更美好的时代。
更何况,大明藏书阁中的史书原汁原味,经无数文人提炼,历朝历代的弊端无所遁形,以警醒帝王。
方孝儒还分享了一些史书中未提及的知识,让朱高炽受益匪浅。大明建国不过二三十年,他竟已考虑如此多未知因素,其爱国之情可见一斑。
同时,方孝儒对元朝深恶痛绝,因他生于王朝末世,民生凋敝。元朝由蒙古人建立,对汉人持有特殊的歧视,让年幼的方孝儒饱受苦难。
讲述这段经历时,方孝儒神情激昂,令人感同身受。
然而,方孝儒并未全盘否定元朝的优点,至少它宣扬了华夏的威名,将华夏的领土扩张至空前广袤。
这种从不同视角审视同一事件的态度,正是朱高炽需学习的。身为皇帝,看待问题不能片面,不能偏颇,唯有如此,方能做出明智决策,不被权力所蒙蔽。
不得不承认,元朝是个极度繁荣的时代,它让全世界知晓华夏的存在,各地海港贸易络绎不绝。
向南,与南洋诸族交往,向北,涉足极北之地,向东,与波斯人交易,更东,征服了众多岛屿王国。
随着海洋交易的持续繁荣,造船业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货物流通,dayuan的丝绸、瓷器等特产风靡全球,吸引着不同肤色的人群。方孝儒的话题流转,从经济转向了dayuan的文化领域。
尽管dayuan民族繁多,各种文化交织,但汉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它的包容性和多样性使它能吸收各少数民族的文化,塑造了dayuan的核心文化风貌。然而,文化的汉族化趋势触动了贵族阶层的权益,原本可能深远的交融被迫戛然而止。朱高炽闻言,心中不禁惋惜。唐代的诗歌,宋代的词句,元代的戏曲,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烙印,各具魅力。
文化的交融潮流无法抵挡,dayuan的阻挠只会引来民众的反感。一旦官府失去民心,政权的崩溃也就不远了。历史的痕迹清晰可见,政府抵制汉文化后,对汉人的歧视逐渐盛行,进而导致官僚体系几乎全由少数民族掌控。久而久之,贪腐滋生,土地集中,中央财政逐年缩减。
贵族的势力膨胀,中央权力渐被削弱。dayuan晚期,不满现状的人纷纷起义,大明王朝因此诞生。朱高炽对这一切有了更深的理解,他对前朝的政治经济有着深厚的洞察,只是未曾表露。整个上午,他的敏锐历史观赢得了方孝儒的赞许。
午后,他步入御书房,协助祖父批阅奏章,脑海中仍不时浮现上午的课堂情景。“孙子,是不是学习太辛苦了?如果累了,就休息一天吧。”朱元璋留意到朱高炽的分神,关切地询问。“确实有些疲惫,但为皇爷爷多做些事,这是应当的。”朱高炽握紧笔杆,轻叹道。
“孙子,你得明白,身为学者,有许多知识要学习。虽然治理国家时不一定用得上,但‘未雨绸缪’总没错,而且不能总是依赖他人。”朱元璋微笑道,慈祥的目光中充满期待。“作为领导者,如果没有自己的见解,如何赢得大臣们的信赖和服从呢?”“不过,你皇爷爷学问不多,但有人格魅力和经验。你现在既无学问又缺经验,所以必须刻苦学习,明白吗?”“是的!”朱高炽坚定地点头。“真是我的好孙子。”朱元璋的笑容在脸上绽放开来。
"行,孙子长大了,爷爷近日确实有些疲倦,想换个环境轻松一下。咱们不妨出宫,驿站新开业半月有余,去视察一下如何?"
"真的吗,皇爷爷!"
朱高炽闻言,满心欢喜。皇宫内始终弥漫着压抑的气息,能外出呼吸新鲜空气,对他来说再好不过。
朱元璋轻轻摸了摸孙子的头,心情瞬间舒畅。或许只有和孙子相伴,才能感受到这份宁静。
都说皇家无亲情,但此刻祖孙俩的互动,却像极了寻常家庭,整个宫殿洋溢着温馨。
与此同时,在朱高炽的居所,一个鬼祟的太监悄悄绕过小院,似乎在勘察地形。见无人看守,他竟搬来一把木椅,垫在墙角,小心翼翼地爬上墙头,双臂一撑,跃过了围墙。墙那边是一片草地,柔软如毯,即使摔下来,太监也未觉不适。
他伏在草地上仔细查看,小院内似乎无人,眼中闪过一丝喜悦。环视一周,他发现书房的位置,便急忙朝那里走去。
自从那天起,朱高炽在书房加了锁,但这并未难倒这位太监。只见他轻巧地解开锁,潜入书房。不久,他揣着些物品,关上门,从墙根跌跌撞撞地离开,只留下几株被踩倒的小草揭示着这里发生的一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