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一鸣书院的交换生们要来了
落笔成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15章 一鸣书院的交换生们要来了,带着爸妈穿越,在古代开设福利院,落笔成瘾,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在大家的期盼中,郑老二两人回来了。
对于村里人来说,虽然考上的不是他们自己家的,但他们却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
一来现在村里有了两个举人和四个秀才,说起来人家都会高看一眼,不管是做什么,基本上不太会有被欺负的时候了。
而且周围各村对郑家村现在也特别尊重,以前有时候为田地浇水或是上山砍柴都能打起来,现在可不这样了,一个两个的都想与他们交好,还想把娃送过来上学。
第二个最明显的利益就是实实在在的金钱利益了。
按照现在的国家政策,有了功名是可以免税的,秀才一人免50亩,举人一人免400亩,郑老二说了,村里的田地都可以挂在他们名下,就这样名额还不满,更何况,眼瞅着考上童生的这么多,再过几年,多几个秀才应该不成问题,所以最近村里刮起了一阵开荒风。
要知道以前日子过的苦,那是因为每年都要交税,有时候年成不太好,交完税以后都不够吃,青黄不接的季节,地里的野草都来不及长。
现在好了,以后都不用交税了,不管种出来多少都是自家的,只要勤快一点,日子总是会越来越好。
更何况郑家敞亮,现在家里牛车多,不管村里谁家需要,都会借给他们,也不要租金,就一个条件,无论谁借去使唤都要把牛喂好。
看着村里忙忙活活的一番热闹景象,村长拉着郑老头的手:“实在没想到,咱村现在能过的这么好,多亏了你们家老二呀。”
这老头嘴都快咧到耳根了,故作波澜不惊的样子:“那个臭小子只是顺势而为,要不是当时您支持他建学堂,也不可能有今天。”
两老头相视而笑,内心皆是无比的顺畅惬意。
郑老二回来也没闲着,和一鸣书院讲好的交换生马上就要到来,这次是十个名额,说好的交换期是一年。
一鸣书院送过来的都是新进秀才,学堂这边考虑到秀才比较少,只有四个,就没让他们去,而是选了十个童生过去,包括之前秀才落榜的两个。
一边让他们收拾行囊,准备启程,另一边还要收拾收拾等着迎接新秀才。并制定交换生的学习计划,让那十个和现有的四个秀才一起学习,刚好一个班。
在学校召开例会时,郑老二笑眯眯提议:“一鸣书院那边过来的都是秀才,依我看,他们来的这个时节刚刚好,正好赶上秋收,从今年开始,所有童试通过的,都要参与春耕秋收,以后万一有走出去的,可不能不通农事。”
这一点钱夫子很赞同:“不止春耕秋收,整个过程都应该让他们有所了解。”
夫子和徐夫子都点头赞同,郑老二看着自家的核心团队,果然志同道合是发展事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夫子倚在凳子上:“体育课也要加强,现在的孩子们,读书时间越长,身体越差,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以后科举都扛不下来。”
众人有点头赞同,郑老二补充:“那行,反正现在都是住校,不行就晚饭后加一节体育课吧,白天的时间尽量留着干别的。”
徐夫子还提议:“既然一鸣书院把他们送来交换,学业上也不能让他们落下,以后卷子就多做一点吧,每次的休息日也可以多发几张,刷题的效果真不是一般的好。”
郑老二继续补充:“刷题是一种很好的手段,我们的题要出的多样化,每一个考点用各种题型来测试,三番五次的做,自然记得住。这个方法不止给秀才们用,所有人都可以这样,尤其是那些需要记忆的东西,特别管用,还要劳烦夫子们大量出题。”
张氏也罕见的发言:“其实不仅局限于书面的知识,我们这里的各种课程都可以让他们体验一下,不求他们学会,最起码作为一种课外兴趣培养,顺便让他们了解一下各行各业的艰难。”
这个想法比较特别,钱夫子摸着自己的胡子,默默思考了一下:“也对,这些人中间可能以后会有人走上官路,很多东西都应有所了解才是。”
于是,在一片祥和热闹的气氛中,夫子们的提议都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例会圆满结束。
这边事情安排的明明白白,而还在赶路的秀才们对自己接下来一年的生活毫无所知,完全沉浸在出门的兴奋中,毕竟在上学时间赶路,有一种占了大便宜的感觉。
虽然越走越偏,让人略微有些嫌弃,但胜在自由啊,听说随行的夫子把他们送到以后,不会多做停留,他会继续带着郑氏学堂的学子们返程。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油然而生。
从官道上转到进村的道路,大家都觉得很诧异,难得有见村里的道路修的这么平整的,道路两边都栽了树,不过现在基本上都是小树苗,要过几年才能看出成果,而且隔一段路会有长条的石椅,应该是给人休息的,看来郑家村很不一样呀,不由得多了几分期待。
一行人刚进村,一打听郑家学堂,就有村民很热心的给他们带路,没走多远,就看到有一个大广场里一大群小孩在玩蹴鞠,跑着,笑着,连额头的汗珠都在晶晶发亮,显示着他们此刻激动的心情。
感受到他们疑惑的眼神,带路的村民很贴心的为他们解惑:“哦,这是孩子们在上体育课,学堂里经常会安排这样的课程,夫子说劳逸结合效果更好。”
秀才们突然眼热了,这次挑选来的孩子们人家也是用了心的,挑的都是十几岁的年轻小秀才,可能是考虑到时间段接近好管理吧。
年轻少年们哪有不爱玩的,虽然他们平时在书院有时候也会有骑射课,但从没有像他们这样跑的肆意,笑得畅快,开心的简直令人嫉妒。
但转念一想,不对呀,接下来我们也是这样的学生了,那岂不是下一次在场上肆意奔跑的就是我们了?
秀才们相互对视一眼,皆是心生欢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