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解缙反对新政
春光不外泄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33章 解缙反对新政,在下朱雄英:认钱不认人,春光不外泄,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姑姑,你不要这样。”
朱雄英见临安公主对自己弯腰,就立刻将她扶起来,然后郑重道:“李善长犯下的谋大大罪,按律处置也是情有可原的。”
“啊?”
“这就是民间戏文中说的,不要生在帝王家吗,最是无情帝王家,果然不假。”
临安公主闻言,绝望的看着朱雄英,眼泪直刷刷的流。
“临安,你这是什么话!”
朱棡呵斥道:“李善长算个什么东西,也配说是我们自家人?”
“父皇这二十多年来,已经非常宽待他了,自己找死,不知所谓,就是因为父皇还顾及着你,才能让你在这里大喊大叫!”
“才对你的儿子不处置,你还想怎么样!真要等到李善长勾结敌人推翻了大明才算有情有义?”
“放在任何朝代,李善长早就死了,都不用等到今天!”
他们兄弟四人看着临安,都是连连摇头,李善长在他们看来,就是自寻死路,就是因为父皇太顾念旧情,才能让这些骄兵悍将,屡教不改的文官们,蹦跶到今天。
就连蓝玉那帮人也是一样,要是他们来处置,这些人早就死了。
他们对父皇无比敬重,不然要是换成任何朝代的任何皇帝,特别是唐朝,他们也早死了,在封地胡作非为,现在都一点事没有,除了有大哥保护之外,更加是父皇真的对自家人很宽容。
现在,临安竟然为了一个外人,说最是无情帝王家?
“胡惟庸私通帝国,密谋造反,如今李善长知情不报,等同谋逆,按照他们两人的师生关系,李善长一家子,早在多年前就要跟着胡惟庸他们一起处死,就是父皇念旧情,才忍让至今!”
“女流之辈,没给你开恩,就是无情?”
朱樉也是教训着这个妹妹,脸上非常不悦。
“你们……”
临安公主见这些哥哥们都不帮着自己,顿时满脸委屈的再次哭了出来。
“好了,姑姑。”
朱雄英见临安公主如此,也是开口道:“如果李家能诚心悔过,事态也并没有那么严重,我会考虑从轻发落的。”
“好,多谢太孙了。”
临安公主听到这话,才抹了抹眼泪,就快速的离开了。
朱雄英看着临安公主的背影,微微摇头,就让散场,然后回到东宫就开始编写刚才的那些新政的执行章程,还有大明律各方面的律法完善。
以及,系统内的军工商城的第三层的科技商品全购买了,一共就是三百多万金币,银币直接消费三千多万。
“叮~李善长大案,天下满意,奖励两百万金币。”
很快,系统任务墙上就出现了一个新的任务。
朱雄英心想,还算系统有良心,知道返还,这个任务其实就是返还金币的任务。
天下满一的意思,其实就是原本历史上,朱元璋对李善长的处理,是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的,当然了,两边的立场是不同的,无法相互理解。
……
三日后,大明律更行,商业犯罪管理条例重新编修颁布,劳动法颁布,契约法颁布,环境动植物保护法颁布,医药管理条例颁布,执法执行标准与程序颁布……以及各种律法书籍开始大量刊印售卖,每个商铺,都要求必须要有大明律全套法律书籍售卖。
第一次新政,在南直隶和浙江执行了几年,效果很好之后,就开始在其他行省开始施行,第二次的新政在朝会宣布之后,就直接开始在南直隶和浙江开始试行。
整个金陵官场都开始忙碌起来,不过反对的声音也很多,这天,一群文官找到了谨身殿内。
“陛下,太子,太孙。”
二十几个文官,跪在地上,乌纱帽摆在地上,所有人都不屈的看着朱元璋三人。
“这次新政改革的方向过大,这跟千年来的礼法,规矩,文法背道而驰,这让很多人都无法适应。”
为首的人正是解缙,他不卑不亢的看着朱元璋,朱标,朱雄英三人,又道:“还有李善长的案子,臣认为大有不妥!”
“这是王国用的奏疏,请陛下,太子,太孙过目!”
说着,他就从怀里拿出一本册子举过头顶。
一旁的王景弘见此,都不敢去接,任由解缙一直举着。
“放肆!”
朱标指着解缙,呵斥道:“你才为官三年,就敢带着人过来质疑新政?”
“还敢议论李善长的案子!”
“你知道李善长犯了什么事?就敢拿着别人的奏疏来替他求情?”
朱标又道:“还不快快退下!”
“把本子拿过来咱看看。”
朱元璋指了指解缙,一旁的王景弘这才走过去,将解缙手上的奏疏接过,交到朱元璋面前。
朱元璋翻开奏疏,仔细的看了起来,过了一会才关上,脸上没有喜怒之色,一片平静,看了解缙好一会,才把奏疏交给朱雄英。
他看着朱雄英,道:“这个案子咱已经交给你了,你过后再决定吧。”
“是。”
朱雄英接过奏疏收了起来。
“你说新政很多人不适应,那是他们自己的问题,千年来的规矩,就一定是对的?”
朱元璋看着解缙,又道:“今儿只讲新政,李善长的事情,过后去找太孙。”
这几天他跟自己的大孙子天天交谈到深夜,不耻下问的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如今无论是眼界、学识、格局都水涨船高,儒学那一套已经不适用了,要改变一下了。
不是说自古传下来的四书五经,儒学不行,而是不能一成不变的继续下去,而是要取其精魄,弃其糟粕,重新编书再教学。
这是一个大工程,但是朱元璋还是决定要这么做。
“不错,历朝历代,虽然变革都有,但是朝廷的核心制度还是不变的,但是此次新政,已经改变了朝廷的核心制度,那么以后那些科举重榜的士子们,如果不熟读兵法,不熟读大明律,岂不是进不去兵部和刑部?”
“那这十年寒窗苦读,幸苦的高中功名,不等于是白读了,不等是白考了?”
解缙说着,又道:“还有工部,那么我们这些读书人,难不成还要去学木匠来盖房子不成?”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