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71章 外国读者(月票加更),林朝阳陶玉书,坐望敬亭,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阿毛稀里糊涂的欠了林朝阳一个人情,高高兴兴的走了,林朝阳却拿着邀请函去了馆长办公室,跟谢道源说明了情况。
这年头外交无小事,林朝阳真要是去参加美国待使馆的圣诞晚宴,肯定是要跟学校报备的。
晚上回到家中,林朝阳美国待使馆的邀请函拿到陶玉书面前,陶玉书满脸惊讶的询问林朝阳这是怎么回事。
林朝阳又跟她说明了情况,待使馆的邀请函上说明了可以带女伴,所以他打算去带陶玉书开开洋荤。
陶玉书听完很高兴,她虽然不崇洋媚外,但对于去晚宴上开开眼界是抱着积极态度的。
而且就像林朝阳说的,还能蹭顿西餐,要是去新侨饭店或者老莫吃一顿,少说也得二三十块钱。
待使馆的晚宴,总不会还不如他们去西餐厅吃的吧?
决定了高高兴兴的去蹭个饭,陶玉书转而又发起愁来,“穿什么呢?”
虽然不想承认,但这个时候国人在面对老外时总会自觉低人一头,陶玉书生怕穿的不够正式,有失国人形象。
相比她在穿衣上的纠结,林朝阳就简单多了,一身中山装加皮鞋。
可能在美国佬眼里可能会觉得有点土气,但那是他们的事,林朝阳觉得穿上这一身倍儿精神、倍儿正式。
“诶,朝阳,你会用刀叉吗?”陶玉书突然想起来,问道。
“左叉右刀嘛。”
出于某种不可明说的心理,国人在吃西餐时总会过分强调礼仪,林朝阳心里根本就没这个负担。
听说林朝阳受邀去美国待使馆参加圣诞晚宴,林二春夫妻俩的表情带着愕然和不明所以。
“美国”他们当然知道,但“待使馆”和“圣诞晚宴”对于他们来说太陌生了,这三个名词合到一起去,让两人不禁有些茫然。
林二春只是担心的问林朝阳,“你这不会犯错误吧?”
林朝阳轻松道:“不会的,我这个都是上级批准了的,而且只是去吃个饭而已。”
“那就好。”林二春放下了心。
一旁的张桂芹倒是很高兴,问道:“朝阳,你现在名声都这么大了?美国待使都请你吃饭?”
林朝阳笑着解释道:“妈,晚宴就跟咱们农村坐席差不多。”
他这么一说,张桂芹立马明白了过来,又问:“那还得随礼?”
“不用,就去白吃一顿,随便聊聊天。”
张桂芹道:“白吃饭啊,他们图啥?”
她朴素的观念里并不能理解美国人的思维和做事方式,林朝阳没办法跟她解释什么叫传播文化影响力,只能说:“圣诞节在美国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春节,人家过年高兴,所以请客吃饭。”
“哦,明白了。”张桂芹这回表示自己完全明白了。
翌日,林朝阳一到图书馆,杜蓉便凑到他身边低声问道:“朝阳,我听说你要去参加美国待使馆的宴会?”
该说不说,图书馆这信息处理能力够快的,他昨天下午才跟馆长汇报完情况,今早杜蓉就来问了。
“嗯。”
“哎呦喂!”得到林朝阳的肯定答案,杜蓉惊讶的叫了一声,“你这是要进军国际啊!”
“哪儿跟哪儿啊!人家待使馆的美国人过圣诞节,邀请点人去捧捧场,热闹热闹而已。”
杜蓉却不信他的话,“那人家怎么不邀请别人,偏偏邀请你呢?”
林朝阳无语的看着她,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辩解。
整整一天时间,关于林朝阳要去美国待使馆吃饭的事成为了燕大图书馆的热门话题,不时就有同事来询问他两句,搅得林朝阳不胜其烦。
又过了一天,12月24日。
因为晚上要去参加圣诞晚宴,所以林朝阳早上就在家里换好了衣服。
傍晚,阿毛来找林朝阳汇合。待使馆搞圣诞晚宴,象征性的邀请了几个如今在中国留学的美国留学生,阿毛就在其中。
阿毛穿了一身黑色的皮夹克,看着林朝阳的中山装,说了一句:“酷!”
两人骑着自行车一路往东南方向,先是到了燕师大门口汇合了陶玉书,然后三人一起骑车往燕京饭店的方向骑去。
位于东长安街上的燕京饭店在夜幕下灯火辉煌,在如今的国内,应该找不到比这里汽车保有量更多的地方了。
因为是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所以燕京饭店的门口从来不缺汽车。
今天是圣诞节,许多外国使节、留学生和商务人士也都来到了这里过节,门口的汽车数量比往常还要多。
三人一进燕京饭店的大堂,便感受到了一股圣诞的节日气氛。
林朝阳他们走进的是燕京饭店的东大楼,是1973年伍豪同志为了接待外宾特地主持修建的,大楼内的所有装饰画都是由吴作人、李可染、黄胄、王雪涛等知名画家创作的。
饭店光是前厅大堂就有2000多平方米,此时饭店大堂内摆着几棵高大的圣诞树,上面还挂着礼盒,一看就是专门为圣诞节做的准备。
大堂来往的人群中几乎绝大多数都是外国面孔,许多人还身穿正装。
林朝阳身处其中也难免有些恍惚,这还是他印象里的那个燕京城吗?
陶玉书悄悄问林朝阳:“怎么感觉燕京的外国人今天都来这里了?”
“至少欧美国家的应该都会来这,过年嘛!”林朝阳说道。
几人按照指引上了电梯,来到餐厅门前,这里人来人往,几人被餐厅门口的保卫人员拦住,然后他们出示了邀请函,才得以进入餐厅。
燕京饭店东大楼内有好几个餐厅,其中金色大厅是用来举行国宴的,还有大餐厅是用来做一般外事接待的。
美国待使馆举行的晚宴并不在这两处餐厅,而是饭店的休闲厅内,为了今天的宴会,原本的圆桌和餐椅被撤下,换成了西方人习惯的长餐桌。
刚才一路走来看了不下百十名外国人,林朝阳本以为今天的宴会应该是人数众多的隆重场合才对。
没想到休闲厅内仅有他们这一桌,餐桌长度目测近十米,几乎每一侧都可以容纳十几个人,看起来这只是一场规模不大的小型宴会。
在阿毛的引荐下,林朝阳和陶玉书见到了美国现任驻华待使伦纳德·伍德科克和他的妻子姗伦·伍德科克。
伦纳德·伍德科克是中美建交后的第一任待使,在他之前,美国在燕京只有驻京办这个机构,负责人是驻京办主任。
双方简单交谈了几句,伦纳德·伍德科克去应酬其他刚到的宾客,而姗伦·伍德科克则依旧与林朝阳夫妻俩聊天。
姗伦·伍德科克原本驻京办配备的医疗护士,77年伦纳德·伍德科克初到燕京任职时与她相遇,并且很快坠入爱河,踏入婚姻殿堂。
姗伦·伍德科克在燕京工作了超过八年时间,可以说是半个中国通,不仅可以熟练使用普通话交谈,汉字书写、阅读也毫不费力。
这次让阿毛邀请林朝阳来参加晚宴,主要就是因为她对林朝阳这位作家很感兴趣。
“林先生,真没有想到可以通过阿毛认识你。我特别喜欢你写的那部《赖子的夏天》,写的非常棒。”
“谢谢,伍德科克夫人。”
林朝阳客气的回应着,又恭维了姗伦·伍德科克几句,聊起来才知道,原来她看的并不是中文版的《赖子的夏天》,而是连载于《中国文学》上的英文版《赖子的夏天》。
“真遗憾这部小说只有杂志连载,我真希望它可以以英文的形式出版,让更多英语世界的读者看到这部精彩绝伦的小说。”
一番交流,林朝阳能看得出来姗伦·伍德科克是真心喜欢《赖子的夏天》,跟林朝阳聊天的话题几乎都是围绕着这部小说。
直到伦纳德·伍德科克叫她去跟别的客人寒暄,她才跟林朝阳打了个招呼,走向别处。
“真没想到,你竟然都有外国读者了。”
刚才在林朝阳与姗伦·伍德科克交流时,陶玉书一直在旁边安静的听着,看到林朝阳的作品竟然受到了待使夫人的喜爱,她心里有一种由衷的高兴。
“就多了这一个读者而已。”林朝阳不以为然。
陶玉书却说道:“不能这样想。既然伍德科克夫人会喜欢,那至少在燕京的许多外国人当中也一定会有人喜欢。还有那些外国的读者呢,你每一部作品积攒一点读者,以后说不定就名扬国际了。”
她说到最后,眼神中不禁流露出几分憧憬之色。
夫妻俩说着悄悄话的功夫,宾客陆续到来,这些宾客里不仅有美国人,中国人也不在少数,几乎是各占一半。
美国方面的宾客,主要是待使馆人员、政商人士以及留学生。
而中国这方面的宾客,只要是政府的外交官员和文化界人士。
宴会开始,伍德科克夫妇分坐在长桌两边的首位,其他宾客依次落座,顺序基本是按照男女穿插、老少穿插、中外穿插的方式,林朝阳夫妻俩恰好了坐在一起。
众人互相寒暄致意的功夫,服务员已经开始上开胃菜了。
法式风格的开胃菜通常都是简单的蔬菜做的冷盘,美国待使馆请客当然不能寒酸,开胃菜上的是法式煎鹅肝。
开胃菜刚刚上桌,坐在上首的伦纳德·伍德科克用勺子敲击酒杯发出清脆的声音。
“先生们女士们,非常高兴今天晚上能够在这里见到诸位……”
作为今天请客的主人,伦纳德·伍德科克简单的做了个开场白,然后众人进餐。
陶玉书从小每年都会到燕京为数不多的几家西餐厅吃一两次西餐,对于西餐礼仪还算熟悉,她本来还有点担心林朝阳用不惯刀叉。
没想到开餐之后,他的刀叉用的轻车熟路,比她还要熟练。
最关键的是态度轻松写意,不像她自己,当着这么多老外的面总有些紧张,动作紧绷。
“刺啦!”
餐刀切过牛排,与餐盘碰撞出一声刺耳的声音,周围人投来关注的目光,陶玉书不禁有些羞赧,脸上发烫。
林朝阳见状将自己那份已经切好的牛排放到她的面前,跟她对换了一下。
两人对视一眼,陶玉书顿时感觉到一阵安心与甜蜜,浑然忘了周围人的眼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