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山瘦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4章 哪有正经来处,农门丑妻是大佬,茗山瘦客,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乡里乡亲的,说什么租用,你这也太见外了。”丁氏笑起来,“你要什么时候用,说一声就行了。”
“不是用一日两日的事,我是想着租用些日子。”
“是家里要做什么事吗?”
“家里就几亩田地,收成好的时候也只能填饱肚子,可家里要花用银子的地方却多。我想趁着农闲去摆个小摊。”
丁氏认真的看着周季舒,近日来这孩子看着倒是和以前不同了。
以前从阿震家门口过,不时的总能听到阿震媳妇打孩子的声音。
差点死了一次,倒好像是彻底想明白了一样,竟安分的过起日子来了。
“你能这么想倒是挺好,这日子好不好啊!都是看人怎么过。也别说什么租不租的,你拿去用吧!农忙的时候还回来就是了。”
说了会儿话,又喝了杯茶,丁氏便将牛和车厢都交给了周季舒。
虽然丁氏非说不要银钱,周季舒却还是放下了一百文钱。
套了牛车,周季舒便带着孙连翘一起往镇上去采买所需的物品。
在杂货铺和粮铺买了不少东西,两人又去了布庄。
刚将牛拴好,便有人笑着喊她:“二姐……”
“小婵。”周季舒看着站在布庄门边的周婵,她二叔的次女,比她小两岁,今年十七岁。
周婵笑着过来拉她的手,“我都好想二姐的。”
“你一个人来的?”
“不是,娘和伯娘都来了,在里面挑布料呢!”
进了布庄,周婵便喊道:“娘,伯娘,二姐也来镇上了呢!”
乍然见到女儿,赵氏忙三步并作两步的就过来了,拉着周季舒的手,问她近日好不好。
孙连翘见她们亲人见面,便自己到旁边选布料去了。
周婵的娘蔡氏却是哼了一声,“嫂子这样子倒像是多久没见女儿似的。”
“娘,伯娘本就好些时日没见二姐了啊!让她们好好说说话嘛。”周婵说着便指着一块布料,“娘帮我看看这布料怎么样。”
赵氏将周季舒拉到了一边,这才说起周婵的亲事已经定下来了,今日来布庄是想挑选些布料。
要成亲可是
有得准备的,要做嫁衣,还要做出嫁后穿的四季衣裳。
若是富贵的人家,女儿出嫁,家里要给多多的准备布料和衣裳。
也是让婆家清楚,我家的闺女就算嫁到你们家了,那一饮一食,身上的穿戴也都享的是娘家的福气,容不得婆家苛待。
而村户人家再不富裕,也会准备四季衣裳各一件。
“就定下了啊?定的是谁家?”
“是旁边花桥镇的,姓韩,你舅舅做买卖熟悉的,那孩子的品行你舅舅也是夸赞的。”
“既是舅舅看好的,想来是不差。”
“这女孩的亲事啊!定下了确实是了一桩心事,可心里也难免舍不得。你妹妹的亲事,我虽寻摸着,却又不肯太急切。”赵氏感慨着。
又盼着遇到好的,赶紧给孩子定下了。
心里有时候又懈怠起来,不想太上心,想着拖一拖的,孩子能在身边多些时候。
“本也不该太急切,到底是大事,慢慢来。我奶不是说妹妹出生不久,有个瘌痢头的跛子老道说了,我们秀娥有大福气,或许以后要嫁个大贵人呢!”
就因着那老道的话,祖母特地给妹妹取名为“秀娥”。
说是以前听戏的时候,那戏里有个村户家的姑娘,叫李秀娥的,后面进宫做了皇妃。
虽不敢盼着自家的孩子飞黄腾达到那份上,到底取个这样的名字沾沾喜气。
“我是不敢想什么大福气的,只盼着她真有些福气,能遇到良人,成亲后夫妇恩爱,上下和睦。”
“对了,既然选布料,怎么也不特地去一趟县城?县城的布庄多,也能好好挑选。”
“你二婶倒是想呢!可你奶说看多了反而挑花眼,就不去了。家里孩子都渐渐大了,要花银子的地方多着呢!也不能由着小婵可劲的挑。”
做长辈的,给孩子准备嫁妆,当然希望越多越好。
可家里孩子多,总要想想剩下的,到底不能太厚此薄彼。
“你哥和你堂弟要科考,只怕还要花许多银子,他们的亲事还没个影,聘礼也不能薄……”赵氏说着更是发愁起来。
仔细一想,哪哪都是花银子的地方,
可来处却实在少。
“娘提到哥和堂弟,我还正有事要和娘说,本想着午后回一趟家的,既是在这里遇到了娘,也好。”
周季舒便将在县城的事都说了,尤其是在文墨阁里打听的。
赵氏脸色大变,一时神色恍惚起来,“你……你说的是真的?”
赵氏拽紧了周季舒的手,手心里冷汗涔涔。“你哥一直听话,从小没让我和你爹操过什么心。要说你堂弟那个皮猴子,倒还罢了。”
“这样大的事,我哪里敢同娘开玩笑?我就是觉得不对劲,才想着定要问问爹娘。也是想知晓爹娘近来有没有多给哥银子,那一套文房四宝,可要二十两呢!”
“二十两?”赵氏张大了嘴,吃惊不已。“一个人入学一年,拢共也才十两银子呢!就这……我们家里也是拿的十分艰难了,哪里有多的给他们。”
“哥在县城实在阔绰的过分,若银子是正经来处还罢了,就恐他误入歧途。”
“他一个读书人,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哪里有那么大入账的正经来处?”赵氏咬了咬牙。
“会不会是舅舅给的?”
“不会,你舅舅虽盼着他能科举出人头地,可也说了,银子要留着以后再给他用。若是真能读好书,以后乡试会试,哪里不需要大笔的银钱?你舅舅不会肯现在就放纵他大手大脚。”
周季舒也知晓,赵家姥爷曾经是做过县丞的,一双儿女也都自小读书识字。
可后来姥爷犯了事,被处斩了。如此一来,舅舅读书多年却是没了科考的资格。
故而读书出人头地,也就成了舅舅的执念。
赵家不能科考,便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周孝成身上了。
周家能供着两个孩子在县城读书,其中舅舅是给了许多帮助的。
不过帮归帮,确实舅舅也不是会偷偷给小辈塞许多银钱的人。
年轻人很难控制自己,银钱给多了,反倒可能坏了性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