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时红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40章 “扳回”,天!夫君是个大反派,刹时红瘦,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陈皇后知其然又不知其实。
晏迟当然不可能跟梁国公讲大实话,告诉他现今这位皇太子非淮王真正的嫡嗣,所以皇太子的疾恙是淮王司马修的阴谋,意在将他们一网打尽,他只是暗示,只是“怀疑”,司马太后会利用皇太子罪陷中宫,而陈皇后大可将计就计,这虽得承担一定风险,不过富贵险中求的道理其实不需要晏迟苦口婆心的再“教育”梁国公了。
当晏迟往慈宁殿来的时候,自知与太后唯有刀剑相向的陈皇后还在满腹委屈的抱怨。
“妾自知不够贤能,可大娘娘指责妾奇妒之罪妾万万不能领认。”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天子现下是个什么情形世人不知后宫还有何人不知?连人道已是不能,所有的恩宠无非只是虚表,争风吃醋还有丝毫意义?奇妒?!真亏太后敢讲如此荒唐的两个字。
陈皇后可是恨死了太后。
老妇人执迷让司马氏将她取而代之,铁定是下了狠心要把皇太子利用为置胜之棋了,不过只要能将皇太子养在仁明殿,只要揭穿了司马氏的阴谋,她的中宫之位便将稳若泰山!这样一个小儿,只要她付出十分关爱,虽非她所生,日后必也能与她同心,便是司马环所生又如何?长大后太子会认定,他的生母,既是他姑祖又是祖母的太后,都曾经想过要将他置之死地。
太子是被司马氏抛弃的人,用作于梁国公府同归于尽的死棋。
太子会痛恨司马一门,甚至会痛恨淮王这生父。
她才是辛辛苦苦庇护太子的母后,将太子视如亲出的尊慈。
羿栩根本没把陈皇后的委屈和抱怨听入耳,自然也想不到陈皇后的心计,他在意的无非是羿圭能不能康复,谁敢给他保证他就相信谁,皇嗣不能再夭折,尤其当皇嗣已经被立为储君!
晏迟不是医官,他的“治疗”方法并非望闻问切,倒也先看了羿圭的气色,掐指默算,卜钱几抛,在满堂之人各色注视下,湘王殿下大卫国师泰然自若:“太子殿下是被冲犯,慈宁殿中,亲近之人,八字命格与殿下互冲,殿下方才有疾症显兆,倒也无妨,只要避开冲犯即可。”
羿栩终于听准了“无妨”二字,长长地吁出一口气来。
但太后当然不肯善罢甘休,兀自冷笑:“当初天家因立嗣问于湘王,湘王为何不说储嗣养于慈宁殿有冲犯之嫌?!”
“这冲犯,关及八字命格,自然也关及流年大运,太后不知卜算堪舆之术,臣述之详细无宜,不过辩明一点,关于慈宁殿中诸人八字,官家并无知会,臣又从何事先卜算诸位是否与殿下命格相犯?当然,臣不敢索问太后、贵妃八字,今日可当众书明与殿下冲犯者之生辰八字,谁需避忌,自然由官家理判。”
写出来的,当然正是司马芸和司马钗姑侄二人的生辰八字。
羿栩当下就拍了板:“一切以储嗣吉凶为重,自今日始,储嗣便转由皇后的仁明殿中教养。”
司马芸哪肯甘休?这回又是司马钗抢先一步:“妾遵旨,官家既与湘王、舍人等还有国事相商,便放心移驾,妾会好生劝抚大娘娘。”
司马钗真的甘心吗?她也很是不甘,不过是听了枣玉昌的一番劝教,情知事不可违,才硬着头皮拦下了太后的怒火,送走天子和扬眉吐气的陈皇后一行人,好番劝言:“大娘娘千万息怒,大娘娘难道看不出么?这也是淮王认同的……淮王想来还是不放心由妾照顾储嗣,想着定是哪怕储嗣在慈宁殿中有个三长两短,官家也必不会因此置罪大娘娘及妾,反而是在仁明殿……陈皇后不敢承当加害储嗣的重罪,储嗣才能确保安全。”
“我就说羿杜狼子野心,必存二意,恨官家竟然信这孽障不信我这生母!”太后心念一转,意识到早前那番局面,淮王、淮王妃都不发一辞,任由陈氏“夺走”储嗣,简直就是痛心疾首:“羿杜如此也就罢了,环儿竟然也不同咱们一条心。”
司马钗默默的:我要是七姐,也算嫁得个真夫婿,有了亲骨肉,自然也是得时时事事都为夫婿子女考虑筹谋。
“大娘娘不必这般焦虑。”她吸了一口气,继续规劝:“圣人不敢损及储嗣,湘王势必不甘任由司马一门的血脉承为皇统,储嗣养于仁明殿,湘王早晚会因此与后族仇立,咱们完全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唯今之计,大娘娘当筹谋仁明殿中,当有信任的心腹庇保储嗣康安。”
司马钗说中了太后心口梗着的怨尤。
哪怕再是如何厌恨羿杜,谁让亲儿子羿栩已经无法再有子嗣,也唯有羿杜的嫡子,还有一半司马家族的血统,太后心目中的皇统,只能是羿杜与司马环之子,她突然有种非常恶心的感觉,像她一直厌恨肥肉,无奈只有肥肉果腹,为了不被饿死,必须吞咽那油腻恶心的吃食。
“我不会让湘王、羿杜活着的。”太后咬牙道。
一旁的枣玉昌默不吭声。
她不知道湘王能活多久,但她明白司马一门早已树立了个强大的死仇,那幕后之人控制了刺探社,收编了无忧洞的一部人马,哪怕是在卫宫里,也能够轻易安插耳目,枣玉昌觉得太后才是命不久矣。
她对太后没有那么深的情分。
当年她和家人失散,流落济州,因无处立足维生,连证明是良籍都不能,结果被康王府“没为官奴”,她恳求过那时还是康王孺人的司马太后替她寻亲,这妇人怎么“规劝”她的?——就莫存那妄想了,自己好好活着吧,国难当前,连皇族都成了阶下办,受尽苦难,你们这些平民百姓哪里还能幸存?你已经比大多数人都幸运了。
当她与失散多年的女儿重逢,也试探过太后能不能看在她多年兢兢业业,也曾为了“主人”出生入死的情分上容她出宫荣养,太后又是怎么说?
——你也算是苦尽甘来了,就别再一味贪图自在,宫里规矩虽多,你却享着世人艳羡的一份恩荣,放心吧,你虽无儿无女孤苦伶仃的,百年之后皇陵里总有你的葬身之地,你一直跟着我,寿终后还能享着这天家皇族的香火祭祀,你啊,真是顶有福运的人。
呸,没听说过光干活不拿钱莫名其妙成了奴籍,被阻拦着和家人团聚这样算福运。
真是恨极了。
如果不是羿姓帝王昏庸无道,大好江山怎会陷落蛮夷铁骑?凭什么羿姓的皇族还能在临安城养尊处优,对被他们连累的平民百姓颐指气使,这些人理解百姓因失家园,流离无依的苦痛么?口口声声的以民生社稷为重,分明却只在意他们的荣华富贵。
都是一样的人,都是一样的人啊!!!
凭什么受了他们连累还该受他们奴役,难道贪图的就是断气之后皇陵的葬身之地?呸,她又不是没有子女替养老送终。
她想离开宫廷,想再见一见阔别近三十载的丈夫,她还从没见过她的孙儿孙女,为这朴素的愿望她敢冒豁出性命的风险。
枣玉昌见太后终于息了怒,斟出一盏热茶递上。
天子现在也终于喝了一口热茶。
“无端,圭儿当真无碍?”他仍然放下不心,趁着胸口受到的暖意追问。
“是,无碍,官家可安心。”晏迟回应得一点不含糊。
羿栩放下茶盏,眉心终于是彻底松开了,再听晏迟禀报另一件不算国事的国事:“连月以来,臣与两位皇叔及多位宗亲接触,问及所思所求,自是盼求爵禄者多,不过据臣所察,诸位贵人毕竟还敬奉怀宗先遗,因官家对于汴王的优容,很是感怀,又汴王殿下幸归故国,很是体谅官家之忧患。
臣建请,官家可授汴王与宋国公共执宗室内务,安抚诸宗亲勿躁于爵禄,倒是比臣与司马舍人这等未受囚之苦的人说些隔靴搔痒的话有用得多。”
羿栩的是安置宗亲的事,都打算点头了,听完后这个头才没点下来,这一显然的犹豫当然会被司马修紧紧把握住,赶紧插话:“不妥。”
为何不妥?
司马修语气不善:“汴王本是怀宗所立太孙,这一归国,难免会有居心叵测者利用这点生事,湘王却还要让他协管宗室之务,笼络赦归者的人心,你这意图可不是为官家着想啊。”
晏迟把眉毛轻轻一抬:“我是说我的看法,司马舍人有异议,大可提你的主张,动辄就说我居心不良……罢了,我不与你争这些私己恩怨,我只问你一点,官家何曾不尊怀宗遗令,官家已经示众要让位予汴王,是汴王一再谦辞,称他在辽人的看防下,只是略识了些字,不曾熟读经史,更不曾学习军政之务,无贤君之能,汴王认可了官家为君,又何惧居心叵测者借汴王之名生事?”
“纵然如此,安抚也只是一时之计,不能解决根本矛盾,且官家封了汴王爵禄,还为汴王赐婚择婚,那些未得爵禄的宗亲还哪里肯听他安抚,反而会觉得不公允!”
司马修说到这里,愣了一下,他忽然意识到晏迟建议让汴王去行安抚之事,实际是不可能让汴王收买笼络任何宗亲,反而会招致诸位宗亲的不满。
但反对的话已经说了出口,司马修当然不会又吞回去,他在短暂的一愣后,说了他的一个主张:“官家,关于这事我也与淮王商量过了,不是安抚,而是安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