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中的胖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70 月表的任务(上),塔防战略,酒杯中的胖子,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时间很快跳到三月。
r国的北方之星号飞船提前几天上天,与未来空间站完成自动对接,随后通过自动与人工双重安检,有一个快速开启舱门时的火灾警报小bug被抓出来处理掉。
三月九日,首批月球任务乘员组搭乘3.35米口径的一次性飞船抵达空间站,北方之星进入任务准备期。
三月十一日,龙抬头,诸事皆宜,未来空间站轨道角度对应的地月转移轨道时机恰好。
走你!
北方之星脱离空间站,进行一次反向rcs加速,快速与空间站拉开距离。
一分钟后点火,发动机燃烧150秒,将飞船投入地月转移轨道。
经过十八小时飞行,飞船被月球捕获。
与自动降落方案不一样,北方之星为了安全起见,仍然采用传统登陆策略。
其转移轨道会飞掠月表上空一百公里处,在近点执行短暂的逆向加法线推进,收拢轨道呈圆形,并且轨道掠过极地基地上空。
这一步其实和直接“砸”上月表的第一阶段减速是一样的,只不过减速完变成绕月轨道,并不会砸到地面。
飞法比“砸”上去要更费燃料,因为不砸上去,难以通过入轨精度的控制,直接进入极地轨道,首次变轨需要额外的法线或反法线方向推力修正。
好处是有了绕轨时间的缓冲,通过飞船本身传感器传回地表的数据,进行部分任务微调,能够有效增加登陆安全性。
一边绕着月球飞,一边和地表完成协同,数小时后,距离极地数百公里时,飞船再次启动发动机,进行数秒的短暂逆推。
这时候速度不足以继续绕行,受月球引力影响,开始缓慢加速冲向地面。
后面和自动降落一样,通过两段式减速,第一段后抛下货运箱,第二段实现飞船平稳落地。
经过绕轨阶段的微调,本次登陆精度非常高,北方之星号落点距离基地仅有两百米。
其实现有的经验和计算能力,在没有大气干扰的月表还可以更精确,但没必要,月壤是一种对设备十分危险的物质,扬尘有可能让一些直接在真空环境下工作的设备出故障甚至损坏,在专业停机坪建立起来之前,降落时保持距离对双方都好。
乘员们做好准备,北方之星全船减压,舱门开启,似乎又是个新的时代到来。
四名乘员两男两女。
c国有一男一女是真的夫妻,两位都是二十八岁前拿下博士学位的狠人,分别是人类生物学、植物杂交育种系统的,其中男的在读博时跟女的好上后,还另修了植物遗传学位,前期会辅助妻子工作。他们是和肌肉女白卿一起入选的,只是因为身体状况不行和男女私情之类的个人因素,前面几轮空间站任务没轮上。
另一名c国男性,是正经宇航员,由一线空军驾驶员竞争进入航天员体系的。
顺便一提,c国将太阳系内任务人员称作航天员,太阳系外才叫宇航员,所以现阶段叫航天局,不像a国叫宇航局。因土球绝大部分语言中未作区别,所以统一称作宇航员。
最后一名是r国的女性宇航员,两个字,漂亮!
淡金发、淡绿眼珠、高而直的鼻梁、皮肤白皙、大长腿,身高差一点到一米八。
正如同c国的大长腿男人都上交给国家了,隶属于官方机构的r国美丽女性,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种可怕的职业,燕子。
这是一类曾经在西中洲扳倒了无数大佬的,活跃在r联盟体时代的特工,与之对应男特工叫乌鸦。
不管是不是吧,反正这位精通六国语言还拿了两门医科学位的r国美女通过了心理、体能和事故应变笔试,c国没有理由拒绝r国的推荐。
这组人和之前计划的有点出入,并不都是传统宇航员,问题就出在熊妹身上。
本次r国给的推荐名单,一男两女,男的太帅,看起来也不太像正经宇航员,三选一好像没区别。但选上熊妹后,这边再弄三个男宇航员就不太合适了,女传统宇航员倒也有,现在其中一人在鲲鹏空间站,另一人准备下一轮去未来空间站换班的。
于是乎两口子入选,相关的基地发展计划也稍作调整——种更多粮食。
离开北方之星,两口子先提着几小箱子补给去基地,飞行员和熊妹还有一项工作,放电缆。
北方之星将作为一套能源装置摆在这里,当然必要时也可以用来救援或撤退。
电缆是特制的,有两套系统,一套是普普通通的铝芯线,一套是超导线,通过特殊设计的电缆接头,会在外界温度降低到零度以后一段时间,启动超导模式。
此外,它里面还有一根气管,用于帮助铝芯线工作时散热,也可以接入冷却系统提前启动超导模式。
把线设计得如此复杂并不节能,因为改成纯超导线加制冷管,省下的重量多运一块太阳能板,都能把省下的能量找回来。
新型线更多的还是为配合月球开发使用的一种新标准。
月球上有很多地方地下温度在零度以下,可以直接让白魔导启动超导模式,但随着开发进度,真空本身不导热,部分地区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温度上升的情况,如果是矿洞,电缆也有遭受落石等因素破坏的可能。
这套复杂度略高的接线系统,就是为了能在某些情况下,电力不至于突然彻底断掉。
电流过大时直径不够的铝芯线很容易融毁,不过至少能获得一个叫停前方工作的时间。尤其月球重力低还没有空气,工作难度相比土球矿坑内高出好几倍,在有一定电力的情况下进行现场修复处置,总比用应急灯和手持设备安全、快速。
新型线材充分考虑运输成本,不惜增加了生产成本,不算接头,每米重量0.23千克,一千米也才230千克,就这点重量,因技术和生产难度,价格能顶上十几公里的十千伏电缆。
刚刚投下来的货箱里还有十公里线材,接头在北方之星的另一个小箱子里。
效果也非常可靠,超导模式不提,在应急模式下可以以120a电流稳定工作,通过电控系统改为损伤模式(必须通冷气,跳过短路保险,并加速老化),可负载500a,并能承受1500a瞬间电流。这样的电流负载能力,在六分之一重力的月球,足以支持绝大多数类型故障的设备需求。
北方之星既然是个电力单位,它当然专门为此做了准备。
除了自身太阳能板加热电电池,在极地总计约1500瓦发电能力,另外在机身两侧各有一串新型缆线接口,可以额外接一堆太阳能阵列。
……没错,北方之星自重里最大头的是一套控电系统,设计时很贴心,在基地条件合适后可以将其拆下来。拆除后,它的发动机和主舱之间只剩下下半截,会十分难看。
飞行员和熊妹不用管外接阵列,只负载拉线。
两百米,因为重力低、宇航服笨重,不好走路,弄了小半个小时才搞定。
四人都抵达基地后先吃点东西。
无重力环境吃东西虽然外人看起来挺有趣,但经历多了就是一种折磨,宇航员需要接受专门的训练,才能从中找到乐趣,不至于因此暴怒。
月表重力虽然低了点,可好歹也是重力,在这个环境下就可以喝粥,用敞口杯子喝液态饮品和水,绝对比用管子嘬享受得多。
一边吃饭庆祝任务初步成功,一边跟地面任务中心开了个短会,两台智人机器人去北方之星,用它自带的几套太阳能素材铺设阵列。剩下的智人机器人也分成几组去回收空投箱。
除了北方之星丢下来的两个箱子,比它晚出发,但通过“砸”向地表方式降落,早三小时落地的应用一号还带了三箱货物。
机器人身上的设备功率小,月球又没有健全的gps体系,全靠目视、计算和雷达,熊妹负载在基地里协助智人机器人,能把回收效率提高一点。
两口子留在基地,查验智人机器人的种植成果。
飞行员则前往机器人开出来通往冰层的隧道去做现场勘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