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高产棉花
骑马去月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2章:高产棉花,三国:没想到吧,你岳父我是曹操,骑马去月球,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苏墨一边吃着小鱼干,一边说道“荀令君,我有一种神奇的作物,叫做棉花。”
“一年一熟,可以和麻一样做成布料,但是比麻布更加保暖,更适合冬天穿着。”
夹起一块青菜,荀彧有些疑惑“棉花?木棉花?还是?”
“这确实是我有些孤陋寡闻了,居然没有听说过有这样的东西,还希望学士能够介绍一下。”
现在苏墨已经感觉到了,这些人盒子焦炭之后,就会不由自主地把对自己的称呼变成学士,史阿,满宠,荀彧都是这个样字,也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
总不能是因为自己长得帅,看上去有文化吧?
不过考虑到汉朝确实还没有从神奇国引进棉花,苏墨还是耐心地解释了一下。
棉花是一种植物,类似于芍药牡丹这些花,就是长得比较像,可以找到一米左右吧,他的果实是一种好东西,可以摘下来,就和麻一样,荀令君这个你总知道吧。
然后这个棉花摘下来之后,就可以进行编织布匹,和麻布差不多一样,但是稍微有些差别,需要一些专门的机器,不能和麻通用,不过我是说纺纱啊,织布的话都是一样的。
荀彧听了,点了点头,虽然不太能理解这个东西到底是什么样子,但是不妨碍他想到一个大概的用途。
那应该就是这个东西可以做冬衣,比麻布更好,应该就是这样。
虽然没有去过北方,但是自己那个便宜侄儿荀攸跟着曹操去乌丸打过仗,他说那里是真的冷,比冰还要冷,他穿两层貂裘都感觉寒风扑面,那些鲜卑人,乌丸人都是穿着好几层皮衣打仗的,所以他们不害怕不锋利的武器。
曹操带过去的士兵大多数穿着铁甲,里面的内衬都是麻布,都冻的瑟瑟发抖,冻伤冻死的士兵占到了十分之一!
如果能够得到这种所谓的棉花的话,说不定可以降低北方士兵的负担,让他们在冬天能够更好地进行战斗,如果是这样的话,确实是个好东西。
于是他好奇地询问道“那苏学士,这个棉花,他产量如何?和麻相比,怎么样呢。”
对于自己的东西,苏墨有绝对的自信,好家伙,系统出产的高产棉,比麻布不知道先进多少个档次,他笑着说道“荀令君,我在宛城种过一些棉花,大概是一亩地,可以收获两百斤左右,主要是要看太阳,有太阳的话,产量就会高一些,太阳少,产量就低,但是不管怎么说,比麻的产量高多了。”
荀彧倒吸了一口冷气,二百斤!就算是南阳最肥沃的土地,一年也收不到二百斤的粮食啊!
也不对,如果种两季的话,一季粟米一季小麦,能有二百多斤,但是这是做衣服的材料,不是粮食啊。
就算是麻布,一亩地也才能收四五十斤麻,不过幸好,麻不占用太多的地方,不需要太好的地理条件,这个棉花的话,这个产量,肯定是需要很好的地理条件的。
出于一个内政官员的本能,荀彧询问道“苏学士,那这个棉花的种植,得是在良田之上吧。”
苏墨点头“当然,不过是不是良田影响不大,但是必须要平坦,要不然没办法收获,倘若是关西能够开发起来,倒是一个种棉花的好地方。”
听了这话,荀彧了然,笑道“那苏学士有没有自己做过棉衣,一件棉衣大概有多重呢?”
说到这里的时候,荀彧的眼睛已经开始闪闪发光了。
这可是发现一种全新的农作物啊,如果棉花真的能够推广开来的话,自己肯定是要被记录在历史书上的。
五谷,麻,桑,这些东西的发现者都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自己虽然不是发行这个东西的人,但是在这个棉花的推广之中,肯定是要起重要作用的。
苏墨想了想,说道“比较轻薄的棉衣大概二三斤,重的可以到七八斤,那种我喜欢叫他大棉袄,特别能抗寒,比麻布做成的衣服,效果要好到不知道哪里去。”
接着苏墨又补了一句“对了,棉花还能做被子,棉花做成的被子保暖效果也好,如果大汉能够推广这种棉花的话,冬天穷人被冻死的概率就会大大减小了。”
沉重地点了一下头,荀彧道“苏学士放心,你只要把这个东西交给我,我肯定是会全力以赴,把这个东西推广开来的。”
“这是造福社稷的东西,不管如何,我都会尽力去做的。”
说这话的时候,荀彧感觉到自己浑身上下都冒着金光,仿佛是圣人一样。
这个时候,曹植吃完了他的羊腿,看着逐渐激烈起来的两个人,淡淡地说了一句“荀令君,你别抱太大的希望。”
荀彧冷冰冰地看了曹植一眼,好像是想要让他闭嘴。
但是曹植还是接着说道“师父,你这次过来的时候,什么东西都没带,你拿什么东西给荀令君看啊。”
苏墨尴尬地一笑,确实,他光想着把这个东西介绍给荀彧了,但是自己都没有记得把种子带过来,这确实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但是曹植这种行为,这种打断他们大人说话的行为,是不可忍受的,他连忙佯装训斥道“去去去,这是我们大人说话,你个小孩子插什么嘴。”
一边说着,他一边从盘子里面拿了一根羊腿,递给曹植,说道“小孩子,你就吃饭就行了,别的事情你别管,为师自有办法,自有办法。”
他接着对荀彧道“荀令君,这个问题不大,从宛城到许都,三四百里,非常近啊,我派个快马,回宛城给他们传信,今天去,明天就能到宛城,他们把东西送过来,十天都用不了,非常快的。”
“所以荀令君完全不需要担心运输这个事情,我住在宛城,又不是住在交趾,怎么一个东西就运不来了呢,对不对。”
荀彧也连忙点头,表示对苏墨这个看法完全认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