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的李世卿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八十一章 秦王妃,反穿越调查局,码字的李世卿,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殿下,别来无恙啊?”赵亮抬手摘掉自己头上那种仆从们经常佩戴的圆顶软帽,笑意盈盈的看着李世民。
年轻的秦王殿下此时正向他大步迎了上来,从容笑道“今天可真是委屈问事郎啦。不仅要你连夜过府叙话,而且还得屈尊降贵的掩人耳目,还请赵兄多多谅解啊。”
赵亮朗声道“殿下言重了。亮本布衣,哪来什么屈尊降贵一说。况且如今大势,当为天下黎民苍生计,所以再苦再难再凶险,对我而言也是义不容辞的。”
赵亮这一句“亮本布衣”,可谓是一语双关,说得李世民不禁微微愣怔在当场。
表面上看,这句话的意思是赵亮虽然担任着“太极宫问事郎”的职位,但是他的确没有任何官阶品秩,活脱脱一个平头老百姓,故而自称“布衣”,可以说合情合理。
同时,从另一个角度而言,“亮本布衣”这四个字,显然是脱胎于诸葛亮《出师表》中那句“臣本布衣”,仿佛赵亮在隐隐暗示,自己愿像孔明那样,尽心辅佐李世民这位“明君”。
转眼的功夫,李世民悟出了其中真谛,与赵亮相视一笑。
站在后面的长孙无忌开口道“殿下、赵先生,咱们还是进屋谈吧。”
李世民略微点点头,接着伸手牵住赵亮的衣袖,领着他一同走进秦王府的录书阁。
此时,在宽敞明亮的录书阁之中,只有秦王王妃长孙氏正肃立恭候,加上进来的李世民、赵亮和长孙无忌,偌大的空间唯四人而已。
赵亮心中不禁暗道我去,这里除了秦王本尊,就只有他老婆和大舅子而已,摆明是“家人”局啊。
李世民仿佛看出了他的想法,淡淡一笑,解释道“赵兄莫要感到奇怪,今天王妃心血来潮,花了足足四个时辰的功夫,做了一道她故乡的名菜‘烩雁羹’,并言明想用此来款待赵兄,以答谢你之前对本王的救命之恩。”
长孙王妃接着柔声道“厨艺不精,等会儿怕是要惹先生取笑了。”
赵亮连称“不会”,然后又好奇道“王妃的故乡是哪里?”
一旁的长孙无忌笑道“妹子和我都是洛阳人。不过,我们乃是鲜卑族,先祖来自于涿郡以北的大草原,因此家里很多饮食菜肴都依着北方习惯。赵兄你是不知道啊,这烩雁羹一向都是家母的拿手好菜,只有妹子学到了其中精髓,可是她却懒得很,来长安这么多年,我拢共就尝过三回而已,还都是沾殿下寿诞的光呐。”
此言一出,四人同时都忍不住哈哈大笑。王妃略显娇嗔的白了哥哥一眼“大兄真是的,这么馋嘴没出息,不怕被殿下和赵先生笑话吗?”
李世民忍俊不禁,连连摆手“我可不会笑话他啊。因为我也同样馋的不行,成天都盼望着摆寿宴,好能再尝到你的手艺呢。”
接着他转头对赵亮道“实不相瞒,她这道烩雁羹,主要靠的是家传秘方,大约由二十几种香料依比例调配而成,既能有效压制雁肉本身的腥气,又可提升羹汤的鲜味,再辅以长时间的小火煨炖,端的是令人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保准吃完还想再吃,停不下来。”
长孙王妃笑道“殿下,没有您这样对客人自吹自擂的。赵先生乃世外高人,见识自然非同一般,又岂会像大兄那般没出息的?”
说着,她款款抬袖,对赵亮做了个请的手势“先生,还是赶紧入席吧,待会儿凉了就不好吃了。”
李世民闻言微微颔首,也热情的招呼赵亮快坐下尝尝鲜。因为录书阁中并无内侍宫女,所以这盛汤羹的活儿,也就只能由长孙王妃亲自动手了。她动作轻盈利落,先是给李世民盛了半碗,双手敬上,接着又装了满满一大碗,端到了赵亮的面前。待要再添第三碗的时候,长孙无忌不敢违了礼数,赶忙伸手抢着自己来。
李世民爽朗笑道“无忌,就让你妹子弄吧。这是家宴,没有外人,不必讲什么繁文缛节,好该让她伺候伺候大兄。”
“就是啊。”王妃嘴里笑着答应,同时手上不停,转眼便已经捧着一碗汤羹送到了长孙无忌的跟前“专门给你留了一只雁腿,这下可满意了吧?”
长孙无忌装出一副受宠若惊的夸张表情,连连说道“满意满意,非常满意。”
看着他的滑稽模样,赵亮和李世民再次忍不住笑了起来,一时间录书阁中其乐融融,充满了家庭聚会的温馨氛围。
赵亮原本已经吃过了晚饭,但仍旧抵挡不住那烩雁羹的诱人香气,于是又连着干掉几大块肉,灌下多半碗羹汤,这才摸着圆滚滚的肚皮,一边满足的打着饱嗝,一边由衷赞叹王妃手艺绝佳。
李世民听他夸奖自己爱妻,同样与有荣焉,不禁跟着一起又表扬了长孙氏几句,这才让王妃略作收拾,暂时退下。
等长孙王妃转身出了录书阁,李世民轻轻叹了一声,对赵亮说道“我这位王妃啊,你别看她文文秀秀的,实则却是外柔内刚。她和无忌贤弟是亲兄妹,其父乃是隋朝抗击突厥的名将、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在王妃八岁的时候,长孙老将军因病去世,之后他们兄妹俩便相依为命,全靠舅父高士廉悉心抚养照顾,这才长大成人。可能也正是这样的经历,造就了王妃坚强的性格。”
长孙无忌接口道“殿下说的没错。我这妹子从小寄居在舅舅家中,待人温和有礼,处处都首先考虑旁人的感受,所以不论舅父舅母,还是府中上下人等,无不对其夸赞有加。不过,我这个当哥哥是知道的,其实妹子内心深处非常坚韧硬朗,只是从不轻易展现出来罢了。”
李世民微微颔首。继续讲道“王妃十三岁时,通过高士廉的撮合,嫁给本王为妻,到如今已经有十二载春秋了。大业九年,也就是本王刚刚成婚不久,适逢隋炀帝发动第二次征辽战争,我父皇当时担任大军的督粮官,而我的母亲窦氏也随同丈夫出征。没想到,在涿郡母亲意外病倒,最终不幸于当年五月过世。次月,朝中杨玄感谋反,与其同谋的兵部侍郎斛思政逃亡辽东,震惊朝野。作为斛思政至交好友的高士廉,则因被其牵连而贬放外地。 一边是生身母亲撒手人寰,另一边是情同慈父的舅父因友获罪,我们这一对小夫妻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打击。那段时间里,王妃和本王在逆境中互相安慰,扶持激励着彼此,才一同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
赵亮心中清楚,根据史书上记载,李世民对自己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可想而知,当时只有十六岁的李世民究竟有多么难。
只听秦王接着道“后来父皇晋阳起兵,我便投身军旅,四处征战。这么多年来,一直也没有精神顾上家里,全赖王妃尽心竭力,照顾全族老小,十七八岁的年纪便俨然担起了唐国公府当家主妇的重任。再后来,父皇入主长安,建立大唐的基业,而我的军务则更为繁重,再加上性格刚硬,遇事不懂融通,着实惹恼过不少人。”
“尤其是平定洛阳后,本王拒绝了前来有非分之请的张婕妤等人,天策诸将又多次与皇亲国戚产生摩擦,导致秦府上下对后宫已多有得罪。反之,太子齐王他们与后宫妃嫔往来密切,经常联合在父皇面前对我进谗,弄得本王狼狈不堪。眼见在外浴血征战的丈夫渐与父皇疏远,王妃决定直接出面缓和矛盾。她常常出入宫中,孝顺照顾父皇,同后宫的妃嫔们交往,以弥补我的失误,并努力在后宫之中为我存留助力。?这些年父皇受人挑唆,几次震怒,却始终没忍心对世民下死手,背后其实都是王妃的功劳。”
赵亮点了点头,由衷赞叹“王妃恭良德惠,确实是您的贤内助。历史上也说,文德皇后……”他一不小心险些说漏了嘴,连忙又往回圆“哦不,秦王妃,她一定会在史册中留下美名的。”
李世民并未在意赵亮的口误,微微颔首道“有妻如此,夫复何求?不瞒赵兄,本王很多时候所做的选择,至少有一半都是为了不辜负王妃的心愿。”
长孙无忌忍不住叹了一口气“唉,殿下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夸张。赵先生,我这妹子平日里虽然话不算多,但是每到关键时刻,她总能跟殿下心意一致、无怨无悔,也不论什么样的大风大浪,她都泰然自若,坚决支持自己的夫君。”
赵亮听出了对方话中的含义,不禁问道“王妃也晓得目前的危机吗?她是怎么考虑的?”
长孙无忌没有言语,而是望向了坐在对面的李世民。
李世民则沉默了几秒,眼里闪现出坚定的目光,答道“天策众将吵了一天一夜的功夫,也没能令本王拿定主意,可是王妃只说了一句话,便打消了我所有的顾虑。”
“一句话?什么话?”赵亮大感好奇。
“我的妻子对我说——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