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野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六百二十二章 收尾,三国从益州开始,南山野夫,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诸葛亮和仲长统陆续被请来的时候,刘釜已经让仆从准备好了茶水相候。
北方之战的开启,让处于后方的成都府衙,关乎前线军情处置安排调度诸事,从初期到现在,一直都没有停下来。
前线作战之胜负,事关天下局面,但同时,各地之民生,又事关当下稳定。
基于此问题,也就越加证明了刘釜在早数年,分设三司,即与军事、民治等诸事,暂时分开,各以委任安排的重要性。
这里面,诸葛亮担当的责任,更大一些,因之不仅要帮助刘釜处理军事,还要协调民事。仲长统则专事前线,以助刘釜处理军务。
将两人请来,刘釜正是想再度商议,于河南、幽冀,另有豫州前方战事的安排细则。
伴随着第一阶段的北方战事目标即将达成,一些针对性举措,必须到位,并给法正等人,于大方向上,更准确的指引。
在此方面,最需要的是理性,另有纵览全局的前瞻性。
四日后,经过成都幕僚的又一次细化秘议,刘釜正式向前线的法正、徐庶、吴懿等人,去信道明了对曹营的针对性举措,同时,向江东又去了另一封信。
这封信,给予之人,恰恰是继承孙策江东事业的孙权。
“刘季安如此灼灼逼人,许都一失,又有伏后携天子书指认,内忧外患下,朝廷越加艰难。
这一次雒阳,亦难保住,敢请教先生,刘季安的下一目标为何?
难道向只杀来邺城?还是想借此,将颍川与河南先连成一片?
此外,那孙仲谋时下虽得江东权势,又有众人支持,但江东受荆、交两地制约,又以刘季安势大,会不会暗投,而来犯徐、青?
此正以为吾所忧也!
可惜也不知父亲……是何具体态度!”
邺城的官舍内,曹丕这段时间因领邺城诸事,以做留守,时常居住在府衙边的官舍内,这次正是日沐后,单独唤来司马懿,咨询军务。
至于其父曹操,在雒阳遭围,便是荀攸于战前中箭受伤后,已然是二临河内前线,并令从兖州来的援军,打算将法正、吴懿等人马,以正面战之,解除雒阳之危。
可惜多方战事失利,又有地方动乱,让局面扑朔迷离,许多曹营内部人看去,也能注意到情形严峻。
作为魏王世子,现在已经有许多人支持的曹操继承人,于军政诸事方向,曹丕也是忧心不已。
司马懿这段时间,因对敌情之数次判断正确,地位不断涨高,更加曹丕信赖。其单独处事时,常召司马懿论之。
反倒是与其弟曹植走得近的杨修等人,大受之冷落。
被曹丕问起,司马懿跪坐于下首案几,屁股稍微往左移动了下。
时已经黄昏过后,从此处方向看去,正巧可以看到曹丕有些苍白的脸色。
不得不说,于处事方面,魏王世子曹丕,还真继承了魏王曹操的某些品质,比如大度开朗,凡事间,至少广纳良言。
考虑到前线营地内,关于曹操因战事变化,悲痛而多次昏厥,病痛有所加重的传闻,司马懿深觉他当日,主动同曹丕交好的正确性。
面对曹丕问询,他在思考怎么回答,渐渐地悠然起身,一礼道“世子所问,不知司马懿有一句话,该不该讲!”
司马懿很少露出这等郑重的神色,不知为何,见之模样,曹丕竟没由来的有些紧张。
随着同司马懿的交深,尤其关于谋划诸事,在之看来,此间的司马懿当属顶尖之数,于荀彧、许攸之后,也怕有此人相辅朝廷,或以为天意。
“先生请讲!”曹丕前倾身子,认真问道。
“从并州、关中战事起,魏王于战情判断,就出现了错误。这等错误,初期尚不明显,但随着战况持续,刘季安之所治,民生物资积蓄,另有兵员之众,持续发力,如同一条不会干涸之河流。
故于中期,吾方之于劣势,逐渐显露。
不但如此,且看数年之前,朝廷能以多次大胜,乃是用人,可惜而今,物是人非,朝廷之人才统将凋零,以至于人心背离,是另一处,难以改变之问题。
事已至此,刘季安的下一个目标,于司马懿看来,已然不重要。重要的是,吾等要转变方向,如战事诸事,不能从当下的被动,继续下去。”
曹丕认真的听着,他能看出,自己信任的司马懿,话语间,颇有些对他父亲曹操,于这些年作为,尤其关乎并州、关中战事的不满情绪。另外,也不乏对荀彧等人之死,所生之惋惜。
这些话,司马懿没有必要向他完完全全地道出,但却是说了出来。
故而,也恰是表明,朝廷之内部危机,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可不仅仅是多面遭受刘釜部将来战那般简单,这是对朝廷根基之震动。
其中问题,主观上,难道真是当今的魏王,并于曾经,有一统北方,复兴汉室,他的父亲造成的吗?
曹丕并部全部认同司马懿之推论,但在遭遇波折后,眼前实实在在的失败,却是难以磨灭。
他一时间想到了很多问题,直到司马懿下一句话道出,才让他真正重视起来。
“其中问题,魏王乃是雄主,少之挫败下,自然看清了刘季安之于底气,在一些得失方面之较劲,反而会让朝廷更乱。
遂而,如世子方才所问,魏王而今是要收尾了!”
“不但如此,朝廷自许都丢失,天子血书再昭告于世,地方之于乱生,从本质看去,乃是一些之反击,魏王亦然明白。
故此,吾所见之,只要魏王完成前线布置,能以稳住刘季安,朝中多将迎来大变!”
司马懿后一句话,于旁人听去,多少有些云里雾里。
但曹丕接手事务众多,很明显了听出了更多意思。
许都之失,天子刘协的血书,再度问世,所谓之“朝廷”,该反对他父亲主政之人,差不多该反完了。
与其说今下的朝廷,乃是“汉廷”,不如道之为“曹廷”。
所谓之大变,不外乎改朝换代,特别是现在这个时候,正需收归人心时。
曹丕还在沉吟,一名侍从请入,看了眼旁边的司马懿,低头通报道
“世子,舍外朱君、吴君请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