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阴云
竹瓦七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十九章 阴云,我全家跟着房车穿越了,竹瓦七姑,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小福子刚刚听张晓瑛说“锦珲希望学堂”的时候,正担心公主恼怒,看她脸红成这样,以为是气的,正想开口打岔,张晓瑛已经道歉了,却没想到公主最后是这般反应。
他甚是疑惑,却见公主的脸更红了。
他忙道“这学堂名字甚是好听,跟公主同名的人也是有的。”
他意思是旁人也不一定知晓这“锦”字就是公主的“锦”,也就不会联想到公主身上了。
张晓瑛也愣了一下,看着萧元锦脱口而出说完话之后有些扭捏的表情,简直像发现了新大陆。
天啦噜!这小姑娘莫非喜欢上她哥了?她也没见过她哥几次啊!话都没说过一句吧!她哥什么时候这么有魅力啦?
她强行压下心头熊熊燃烧着的八卦之火,装作完全没发现萧元锦的异样,说道“如此甚好,这希望学堂,就是招收穷人家的孩子,免费教他们识得一些字,能算一些数,有个谋生技能,也算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了。”
“像稳婆这样的工作,也可以在学堂培训。”她又道。
“真的?”萧元锦冷静下来,脸色渐渐恢复正常,为自己方才的失态感到不好意思。
“真的。”张晓瑛点点头。她前些日子给兵士们培训,发现这个时代的文盲率太高了,也许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这会大大制约生产力的提高,整个社会被困在一个不停循环内卷的状态里。
因此现代国家会有强制义务教育的法律,甚至会纳入地方官员的政绩考核里。
古代其实也有类似鼓励教育的政策,比如考中秀才就可以免去一定的税赋。
只是古代读书实在太贵了,大部分人都认为读了书就该考科举,不然认几个字有何用处,也就不费那个事了。
“那真的很好。”萧元锦向往道。
“也许到那时公主也可以当老师了。”张晓瑛再加一句,她看出来了,这是个有事业心的小姑娘。
“真的可以吗?”萧元锦不确定。
“只要公主愿意,没谁拦着就可以的。”张晓瑛也不确定以萧元锦的身份能不能出任老师,不过看她都能来学医了,当老师也没问题吧!
“好,萧同学,咱们该上课了,你先熟悉一下这幅图。”张晓瑛走到窗前把蒙着人体血管分布模式图的黑布掀开,萧元锦和小福子一开始的反应都是震惊,但接下来两人就有明显区别了。
小福子震惊后是惊惧,萧元锦却是兴奋好奇。
只见她大眼睛闪着贼亮的光,忍不住凑得更近,嘴里感叹“真好看啊,老师是你画的吗?”
“是我画的。”张晓瑛答。
“我也要画得这般好。”萧元锦道。
好吧!原来她要学医真的是兴趣所在,说来也怪,在现代社会还留存的王室成员,很多都会选择学医,有些还会成为行业大咖。
张晓瑛拿出几支鹅毛笔和三种不同颜色的水彩放桌面上“你可以用这些笔和水墨试着临摹,记得越熟越好。”
因为要备战,兵士们的战场救护培训提前结束了,不过也基本把内容都学完了,只需要多练习即可。
因此她今天可以专心当一天萧元锦的老师,李书民因为公主要跟张晓瑛学医,已经安排了一个单独的诊室给她。
这时李岚和弟媳妇刘氏在收拾东西准备迁进永安城,李书民和李峰正在清点入库的药材,都没有时间帮她们,只有李清和李涛两兄弟在帮着一起抬东西上车。
刘桂花想着孙女心里着急,不明白她为何不跟着一起走,他哥哥可以上城墙帮着守城,她一个女娃留着能做什么!
她实在不放心,跟李岚说道“你既是跟孩子舅妈一起住,我也就放心了,只瑛姐儿我实是放心不下,我还是留下来陪她。”
李岚一听,这哪行,这要是闺女逃跑老太太进不了房车还得拖累闺女啊,昨晚听老爹说公主要跟闺女学医,只好把公主抬出来了。
“姨娘,您留下也不能陪她,她跟公主在一块呢。”
“跟公主在一块咋就不能陪啦?啥?跟公主在一块?”刘桂花眼睛都瞪大了,“是跟那种公主?”她伸出食指指了指天。
“是。”李岚点点头,“您放心,公主还能有事吗?”
也是啊,如果公主都护不住,那还有谁护得住。
刘桂花多少放下了心。
收拾好了,老中少四个女人上了李家的新骡车,李清赶车,李涛骑着张晓珲的宝马叉一走在车旁。
小灰也被放在笼子里一起带着走,现在它已经被珑珑喂得很肥,多半是飞不起来了。
李家的骡车上了主街就跟要出城的卫靖遇上了,实在是张晓珲的马毛色太丑又少见,卫靖跟他去了井庄见过再见就知道是他的马,他的注意力不由得被吸引过去。
那是张小娘子的家人呢,他默默观察着骑马的和赶车的少年,不知道这两个少年人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本事呢?
却听见骡车传出来一个稚嫩的声音“二哥,出城了我要跟你骑宝马叉一。”
“不行,你还小,等叉一以后生了叉二叉三你才能骑。”
“那要是没有叉二叉三呢?”
“有的,表姐说了,叉四叉五叉六叉七都会有。”
……
这叉那么多是给马起的名字吗?真够难听的,他们的表姐就是张小娘子罢,这马的名字也定然是她起的。
卫靖脑中浮现张晓瑛表情丰富的小脸,脸上微微显出笑意。
跟在旁边的两名亲卫满脸懵逼对视一眼,将军平日基本没有什么表情,为何快要打仗了还会笑出来?
主街道上都是一辆辆拉着人和行李的牛车和骡车,赶车的多是十来岁的小少年,往来的行人神色紧绷,战争的阴云笼罩在小小的边城上空。
此刻井庄的地道,张晓珲在一个架子床上刚刚开始了轮休,而远在三百里之外的真定府贡院,张德源在他的考号里,写下了他在这个朝代踏上仕途的第一个字。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