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花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52、四大队的变化,重生六零之不艰苦,牛奶花卷,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五十二章
蔡丹有些同情的看了看四哥、五哥,万一她妈真编一个柳条小鞭儿,拿那个抽人,那些孩子要知道了真相,最后倒霉的估计就是他们了,母债子偿。
这比别人家孩子还招人恨。
果然她晚上学两年再英明不过了。
至于老师不敢抽人?不存在的,这个时候老师不动点武力能镇住这帮皮猴子么。
如今家长们的观念是老师越打越证明对这个学生负责,这叫严师出高徒。
“你们俩还不知道念几年,书就别着急买了。”蔡母已经在琢磨,回去给他们俩兄弟做个书包,家里还有块土布。
“娘不用买,就是以后我也能和五弟用一套。”蔡四哥还是那么懂事。
蔡五哥也是连连点头,他没有书不也认识这么多字,对于课本并不是那么在意。
“娘,今天俩哥哥成功报名了,咱们吃点好的。”蔡丹怕蔡母不同意,“下午白雪姐不是要搬家了么。”
蔡母问道,“家里还有啥?”
蔡五哥抢答,“骨头汤!鸡蛋!”
蔡丹托着下巴,“那就用骨头汤炖茄干、豆角干,鸡蛋的话,肯定煎着最好吃。”
蔡母笑骂,“你就嚯嚯油吧。现在咱家吃俩月(油)都快赶上一年的了。”
蔡丹嘟囔,“夸张了啊。”
大半年她还是认的。
一家四口说说笑笑的回了家,蔡母没多待,她还要去猪场。
不过这次却是拿了一块布和针线走的。
猪场清闲的时候挺多,做个书包一点不耽误。
这时候人们不会觉得这是啥错事。
就是开大会,还有婶做鞋底呢。
中午吃完饭,蔡丹三兄妹帮着白雪搬了家。
白雪又一人送了她们两块糖做感谢。
学校是下星期一正式开课,还有三天呢。
三天一晃而过,终于到了开学的日子。
学校操场被安了一个大铜铃,每天上课、下课都要听铃声。
也和队里的锣区别了开来。
蔡四哥、蔡五哥都被分到了四年级。
不过白雪也说了,即使两人知识够了,毕竟没系统学过。
让他们每个星期放假去她那儿,她给补课。
将一二三年级都再学一遍。
对了,蔡丹也要去。
对此,蔡母别提多愿意了,还给送去了二十个鸡蛋,不要都不行。
——————
现在有人来四大队,一眼就能发现不同。
不管老人、妇女还是孩子,面色红润了。
以往家里吃食不够,都是可成年男劳动力吃的。
没办法,只有他们吃饱了才能多挣工分,所以他们面色还好。
其他人就要差很多了。
可现在四大队人人吃个七成饱是没问题的。
这在以前就是天方夜谭。
虽然还是以粗粮为主,但能这样也是他们从来没想过的。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粮食增产。
蔡丹上辈子不是农民,即使支教也不可能去种地,她只是去贫困偏僻的地方教孩子,所以对农业并不是那么熟悉,但不代表她不看视频不了解信息,袁爷爷多有名啊,很多视频都有他的身影,又是攻克技术又是种出海水稻,亩产一千多少斤之类的,所以她的印象当中水稻应该是以千斤为单位的。
但到了这里真正了解了之后才发现不是的,一般土地亩产也就三四百斤,对,就是这么少。
好在他们大队养鸡、猪、牛,粪便很多。
所以农家肥自然就多了。
使得农田、自留地都产量大增,差不多长了两成多。
别小看这两成多,四大队如今的生活和这两成多密不可分。
粮食多了,人们不挨饿了,养鸡有鸡蛋,可以卖钱、换油、换生活品换农业工具。
如今这年头,再没有比鸡蛋和猪肉的硬通货了。
它们有时候比钱都好使。
今天四大队又在开大会。
队员们已经习惯了,隔三差五就开。
但是人们不会厌烦,因为开会不浪费时间,蔡姑父也不卖关子拖时间,每次都是快言快语。
而且多数开会都有好消息。
“都安静下,我说两个事儿,第一件事就是今年咱们家家收粪太多了,虽说农家肥是好东西,也不能可劲下啊,二叔说你呢,是不是烧苗了!”
蔡姑父一说完,大家伙都哈哈笑起来了。
烧苗这事差不多全大队都知道了,也笑了好些日子了。
“前几天一二三大队的大队长都来找我了,想买咱的农家肥,为啥呀?还不是看到咱们增产他们眼红了。最后二大队说了,一牛车粪肥他们认给三十斤地瓜,我觉得还行,不过卖不卖随你们,想卖的回头来大队部登记。”蔡姑父咳了下继续说道,“我还是建议大家能卖就卖,毕竟都是半撇儿的,说不定还是亲戚,咱吃饱了让人家也跟着喝点汤,另外这天头越来越热了,家家都堆粪,这个味儿啊,唉,反正不可能没有,但是少点是点。”
这话一出,又把队员逗乐了。
还有年轻比较皮的队员高喊,“俺们天天闻臭味儿,都习惯了!”
“这味儿就饭香!”
………
蔡姑父笑骂,“刚才谁说这味就饭香的,我让他端碗的去我们家茅厕吃去!”
底下自然又是哈哈哈…
几个年轻小伙子推推搡搡的。
“还有件事啊,快别闹了,我说完了就散会,快下蚊子了。我和县里的农业机械厂谈好了,可以用鸡蛋换批工具,也就是镰刀、锄头、铁锹、耙犁之类的。还和暖壶厂谈了交换的事儿,对方也同意,给咱们换批瑕疵暖壶,不耽误用的那种,就是壶有点歪,再不就是掉漆了,我说了不保暖不换的,一百八十个鸡蛋一个暖壶,还是老规矩,先来报名先换,行了,散会吧。”
蔡姑父一如既往的干脆利落。
“队长,能不能换菜刀、铁锅?”有的队员嚷嚷,“我家铁锅又漏了,也没找到焗锅的。”
蔡姑父一听这话就停下了,“这样你们回头去大队部把家里比较急缺的东西都报一下,让我心里有个数。”
倒没保证一定能换到铁锅。
蔡丹正在和蔡五哥说话,“五哥,咱家缺啥?”
如果让她说,缺的多了。
可她也知道,即使如今条件好点了,蔡母也不会同意她大肆铺张的。
所以她干脆问蔡五哥。
蔡五哥挠头,一时还真想不出来,“咱家…不缺啥吧。”
暖壶也有了,是蔡姑父弄到的票,蔡母花钱在供销社买的。
红色的双鹿牌,可好看了。
蔡丹摸着下巴开始思考,厨房有了油、盐、酱油、醋。
暂时够用了。
在她的强烈要求下,酱油和醋还是添置上了。
家里的衣服好像将将够,之前蔡姑父用鸡蛋换了一批瑕疵布。
就是染色不均匀有小孔的那种布。
这对于老百姓完全不是事儿,没人会计较,都抢着要。
她家就没分到多少,蔡母将旧衣服改了,加了一些新布料进去,她们才勉强有了合身的衣服。
她年纪越来越大了,想自己一个被窝,而且还想要一铺棉褥子,大炕真的是太硌人了。
但是如今这个年代,布不但少还非常贵,就是最便宜的土布还要票呢,一尺也要好几毛,一件衣服咋地也要两尺多,就是一块多钱,如今猪肉才五六毛钱一斤。
要是好点的棉布,一尺都得过一块。
所以大家伙的衣服都是里三层外三层带着补丁的。
不把衣服穿碎了是不会换的。
换下来也不会扔了,可以裁剪好的地方当补丁布,还可以纳鞋底,反正是用处多多。
蔡丹在心里记下,她家缺棉布缺棉花。
还有啥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