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9、第六十九章 疑云重重,不二[四大美人],虞窗,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稍微愣了一下,宋辞对眼前的景况就有了大概的了解。她俯身下去,将老妇人搀起来,轻声说道:“若我真是公主,必不令您失望,很可惜我不是。之前,陛下也将我误认为为公主,或许我和公主之有相似之处。”

听到这话,老妇人表情凝滞,嘴里仍旧喃喃道:“公主你在说什么?”

中军营帐中,坐满了曹操的心腹手下。此时帐中鸦雀无声,人人都在注视着宋辞和老妇人。

宋辞搀扶着老妇人走到营帐的一角,背对着众人,将脸上的面巾揭下:“您仔细看。”

见到了宋辞的真容,老妇人又惊又疑,不由得凑上前来,仔细打量她。宋辞就站在那里随她看。

许久之后,老妇人颤颤巍巍的说道:“能否让老身看看,公、姑娘的左手臂?”

宋辞照办,卷起袖子让老妇人看。她的肌肤如新雪,一片凝白柔滑,没有任何瑕疵。老妇人不由得抓住她的手,上下查找着。看完之后,老妇人松开宋辞的手,放声痛哭。

宋辞蒙上脸,又安慰她道:“公主吉人天相,定安平安无忧,您莫要过于担忧。”

这话当然是安慰之词。一个手无缚鸡之力又下落不明的弱女子,在这样的年代会有怎样的结果,任谁想想都知道。那老妇人仍旧痛哭不已,甚是悲痛。宋辞没有回头去看帐中其他人的表情,仍旧轻声安慰着老妇人。

如今这种情况,并不需要她有过多的解释。或者说言多必失,有的时候话说的多了,不一定是好事。宋辞现在采取的策略,就是以不变应万变。

曹操为的什么,宋辞大概也心中有数。别说是一个下落不明的公主,就算是当今的天子。在看清他奇货可居之前,也没几个人把他当回事。如今这么多人聚在一起,大张旗鼓地要找公主,为的自然不是找回皇家血脉。不管曹操为了什么,自己现在也只能一概表示不知,见机行事了。

见宋辞没有别的话说,那老妇人又只会一味的哭泣,终于有人上来解劝。宋辞也被送回了荀攸那里。

回到荀攸帐中,宋辞继续给他诊脉,像是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荀攸忍不住开口询问,宋辞简单说了两句,就开始给他开方子。开完之后,宋辞就离开了军营,回到自己的住处。她现在暂时住在一所民宅内,是曹操派人安排给她的。

本来跟着刘协一行人到了洛阳附近,宋辞就准备南下去碰碰运气。大德仙姑的起义军已经被打得溃不成军,武关一代也再无阻碍,宋辞还是想南下去江陵。

曹操的军队派人来接天子车驾之后,军中的人有认识她的找到了她,请她去给荀攸看病。军师荀攸随军前来,在路上病倒了,随行的军医给他开了几副药,都不见好转,搞得几个将领忧心忡忡。没想到在洛阳附近听到了宋辞的消息,这才派人前来找她。

听到是荀攸病了,宋辞也就跟着去看看情况。一看之下,荀攸的病情的确不轻。为了给他治病,宋辞也就跟着军队去了许县。宋辞原本打算给荀攸治好了病再走的,现在看起来,她似乎没有那么容易离开了。

宋辞离开后,立刻就有人去请荀攸。几个人抬着他去了营帐,立刻有人把事情的缘由详细讲给他听。那

人讲完之后,曹操才开口道:“公达与那位宋姑娘是旧相识,你怎么看?”

曹操这话,自然是询问宋辞言语的可信性。

荀攸稍一沉吟,便回答道:“宋姑娘性情直率,为人不拘小节,我未曾见过她对人撒谎。公主之事,仅凭一位年迈的宫人一面之词,不足取信。此事可求之于陛下,陛下与公主曾朝夕相对,自然知其真假。董太后宫中也有许多旧时的宫人尚存,亦可寻他们,来辨明其中真相。”

听到荀攸的回答,曹操沉思许久,开口道:“就如公达所言。”

曹操帐中的主簿立刻开始草拟奏书,准备上表。还有几人负责寻找,董太后宫中的旧人。与此同时,曹操还派人去暗中观察宋辞的举止,看她言行是否有异。

被人监视的宋辞,完全没有任何心理负担,该吃吃该喝喝,和往常一个样。她当然不是没有发觉,自己被人监视了。不过越是这种情况,她就越要表现如常。该来的总会来的,她不可能寄希望于什么事情都不发生,一切都埋于地下,无人知晓。

早在自己拿到玉玺的那一刻时,或许她就已经不能置身事外了。如今之计,她只有咬定什么都不知道。毕竟她现在手上什么东西都没有,就算有人前来上上下下翻个底朝天,也不会搜出什么来。无凭无据,只是长得有点相似而已。那大德仙姑不也和汉灵帝长得很像吗,这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很快,刘协那里就有了答复,宋辞的确不是万年公主。曹操手下找回来的董太后旧宫人,对此却各有各的看法。有人觉得宋辞与万年公主根本就不是一个人,也有人觉得她们俩人颇为相似,甚至还有人觉得宋辞长得像汉灵帝的。总之,说她像谁的都有。这些人各执一词,一时间争论不下。

这些天,宋辞除了要给荀攸看病。还要等着一批又一批伺候过太后的宫人,来给她做鉴定。就像是一颗在市场上售卖的白菜一样,被人挑来拣去。

这些宋辞都觉得没什么。最过分的是,居然有一个老宫女觉得她像已故的中常侍张让。说她像公主、像皇帝、像太后。她也就忍了,说她向宦官是怎么回事?

难不成,宦官和皇室之间,还有什么不足为外人道的故事?

不仅是宋辞觉得无语,曹操听了那些人的汇报后,也觉得啼笑皆非。没错,汉灵帝刘宏的确说过“张常侍是我父,赵常侍是我母”这种话。但只是说说而已,并不代表他和这些宦官就有什么血缘关系。明明是鉴定是不是公主,怎么搞来搞去,绕到了宦官头上?

不过,既然存疑,曹操就没打算这么轻易放过。毕竟虽然天子已经出来证明,但谁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维护自己的姐姐,不说真话。

于是,曹操做了一个决定,他要把宋辞留在自己的地盘,慢慢查证。借口他都已经找好了,宋辞前番救治鄄城诸人,功劳不小。他要上表奏报天子给宋辞请功,给她赐地赐财产。曹操想用这种手段,把宋辞留在这里。

刘协那里,他一看到是给宋辞请赏的,自然很高兴,哪里有不同意的道理?他的态度就让曹操更加怀疑。若宋辞真与天子无亲无故,为何他会表现得对宋辞如此关切友善?

面对曹操的糖衣炮弹,宋辞的态度很明确,她什么都不接受。不是她想以这种态度引起曹操的怀疑,而是她不能这样就接受了。有一次就有第二次,有第二次就有第三次。如果自己真的接受了曹操的封赏,那么以后想要离开,恐怕就真的不容易了。

宋辞这种油盐不进的态度,在表面上,曹操也不好多做什么表示。毕竟宋辞拒绝的理由。非常冠冕堂皇。她之所以救病治人是义之所在,是践行先贤救万民于水火之中的志向,并不是为了名利钱财。所以,曹操的封赏她不能接受。

在那个时代,最看重的就是这个。就比如朝廷征召某位名士去做官,他坚辞不去,而是归隐山中,以耕读自娱。这在当时的世人眼中,就是秉性高洁,不为外物所动的象征。只要这样做了,他的名声就会大大的传开,成为当时声名在外的隐士,为天下人所崇敬。

宋辞虽然是个女子,但她如此做也符合当时的士人的价值观。即便是曹操,在明面上也不能硬是强迫她收下这些东西。否则事情就会变味,曹操也会落得一个逼迫孤女的坏名声,为士人所轻,受人鄙薄。

曹操本就出身宦官之后,向来不为世家大族所看重。当年他初出茅庐,在洛阳为官的时候,他的出身就一直被人诟病。曹操一直都在努力淡化自己的出身,向士人集团靠近。

另一方面,曹操向来自命不凡,志向高远。宋辞不过是一个年纪尚轻、父母双亡的女子,再加上她对曹操一家有救命之恩。他堂堂兖州牧,也不好真对宋辞,做出什么有实质伤害的行为。

要知道人言可畏,若他做出了这种恩将仇报的行为。恐怕他的对手们都要笑掉大牙,争先恐后站在道德高地上,指着他的脊梁骨骂。就连他手下的人,也不免为此心中不齿。若是人心离散了,他还谈什么大事?

宋辞对曹操这种心理拿捏得非常到位。她曾经仔细研究过曹操这个人,发现他与演绎小说中的形象颇为不同。那句非常著名的“宁使我负天下人,不使天下人负我”,实际上是断章取义的言辞。为的让是把曹操奸雄的形象更深入人心。

实际上,曹操在很多方面都很矛盾,最明显的就是在称帝篡位这方面。很多人说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其篡位之心人尽皆知。说他要篡位的人,总是抓着他那句“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来说事。说他自比周文王,想要自己的儿子做周武王篡位。

也有人因这句话,来说明曹操这辈子只想做个周文王。当年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旧辅佐殷商,终其一生没有篡位。这就表明曹操仍然对所谓正统有畏惧之心,只想做齐桓公,不想取而代之。

不管如何,曹操做事讲究个师出有名、名正言顺,也非常讲究方法和分寸。在一切都查无实据之前,曹操也不可能对宋辞采取实际性的伤害行为。

不过,不能把宋辞怎么样,不代表什么都不做。硬的不行,可以来软的。既然宋辞不接受他的赏赐,那他就换个方式,打感情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异能它“说”变就变

墨棋蓝泠

被天选子投靠的男人

一宫兴子

无限跌落空间

筝零

和装O的同桌处对象后我想分手了

木北北北

再帅也是只小奶猫[蔡徐坤/偶像练习生]

殃及迟鱼

女尊:皇女王为妃(gl)

落沉倾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