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月夕夕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8、初遇李治,历史武则天,小月夕夕,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武媚娘不曾想过,这辈子还会有第二个男人出现在她的生命中。
那日清风徐徐,武媚娘如往常一样在甘露殿静静站侍,等待皇上随时心血来潮的吩咐与命令。阳光洒在甘露殿的墙壁厚瓦上,初夏的早晨舒适而惬意。
此时,门外闯来一个少年,约莫十五六岁的样子,他身穿黄色的袍子,以缕金绣之,佩以朝珠七个,头上戴着朱黄色的皇冠说不出的高贵气质。武媚娘痴痴的望着,只见那少年跪下喊道:“父皇,儿臣不想做太子。”
武媚娘一惊,此人竟是新晋太子九皇子李治。
李世民似乎早有此预料,他缓缓的放下手中的笔,道:“哦?治儿说说看。”
李治道:“儿臣文不如四哥,武不如大哥,实在不是治国□□的料子,况且……”
李世民道:“朕令你做太子,治国□□自然已有打算,你说,况且什么?”
李治道:“儿臣只愿闲云野鹤,并不愿被太子之位束缚手脚。”
武媚娘暗暗吃惊,太子之位有多少人想争而不可得,如今这位皇子倒好,好好的太子之位非说不干,看样子也不像虚假推脱。
又听李世民道:“这正是朕选你做太子的原因,你心性豁达重情,只有你将来做了皇帝,才不会加害朕的子孙。”他的声音渐渐无奈,“治儿,你要明白朕的一番苦心啊!”
李世民的语气更像是一种请求,他饱受立嗣之苦,再不想有任何岔子。李治为父皇的伤感所惊讶,他静静的低下头,不再发一语。
只听李世民道:“即日起,你搬来甘露殿,朕教你□□治国之理。”
武媚娘看着少年,他大概不想拂了父皇的意,犹豫片刻,乖巧答道:“儿臣遵旨。”
武媚娘看着看着,少年却抬头了,他本是望向父亲,却似乎感觉到有人在看向自己,他的目光顺着父亲延伸至父亲身后,那个宫女装扮的人儿。只见她肌肤白皙,眉若含脂,眼若含杏,果真正一动不动的看着自己。武媚娘见太子殿下看向了自己,脸羞的一红,急忙别过脸去。李治见她如此,直觉更有趣了。
李世民并未发现二人的异常,只道:“你且回去简单收拾罢。”
这日晚,武媚娘辗转难以入睡,今日那个少年,竟是当今太子。依着皇上的年龄和心思,他是万万不会再变太子了,她又想起五岁那年袁天罡所说的预言,“当为天下之主。”
太子……
她喃喃的叫唤,甜蜜而温柔,仿佛他就在自己身边。
翌日,武媚娘去甘露殿当差,惊喜的发现太子已在甘露殿住下了。皇上上朝,他站在旁边,学习父亲如何在朝堂上当机立断。皇上批阅奏章,他在一旁静静站侍,等待父皇偶尔心血来潮的提问,对某件事的看法,该如何处理。
而这一切听着的,自然有站在一旁的武媚娘,她天子聪慧,皇上说的治国理政方针她一听便懂。但她不敢锋芒太露,唯恐稍有差错,令皇上想起了“女皇预言”之事。
对于父皇的谆谆教导,李治刚开始十分认真,然而一听便是几个时辰,他多少有点倦怠。他更喜欢看父皇宫中的侍女,便是那个武媚娘,她如此美貌,叫人看了心下便十分欢喜。
武媚娘渐渐知道太子的心思,但她不敢表露半分,若自己是普通侍女还好,可偏偏自己身背“女皇”的预言,若被皇上知道了,杀头便是轻的了。
武媚娘只好小心翼翼的,维系着太子对自己的那份念想,又不至于令皇上发现。
这日,李世民有事外出,留下李治和武媚娘等一众宫人留守甘露殿。
李治拿起案上的奏章仔细研看,眼睛却不自主的瞟向不远处的武媚娘。他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缓缓走至武媚娘的眼前,小声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武媚娘恭敬的行礼答道:“奴婢名叫武媚娘。”
李治玩味的看了她一眼,因殿里还有其他宫人,为恐他人指摘,他复又问向武媚娘身旁的侍女,“你呢?”
那侍女答道:“奴婢倪红。”
李治仍是笑笑,眼光复又放至武媚娘身上。
媚娘,这个名字好听。
武媚娘终于感到自己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她不再是那个行动如木偶的宫女,而是一个满怀娇羞的,憧憬着未来的,美丽女人。她每日坐在镜前精心打扮,令自己看起来明艳而不张扬,力争每次见到太子时,都令他惊艳我的容颜。
这日,武媚娘端了茶水欲回甘露殿,却远远的看见太子正朝自己走过来。她定了定心神,当作若无其事。待太子走近,她俯身行礼道:“太子陛下万安。”
李治见是媚娘,眼里放着异样的光芒,唤道:“媚娘……”
见武媚娘不曾起身,吩咐道:“起来吧。”又道:“父皇刚刚歇息了,你此时进去只怕打扰了他。”
武媚娘道:“陛下歇息了?”离开的时候皇上正批阅奏折呢,她暗暗想。
李治看出她的心思,道:“千真万确,绝不骗你。”
武媚娘端着茶水,如今说陛下歇息了,她反而不知如何是好。又听李治道:“我正欲去郊区狩猎,不如你一同去侍候我吧。”
侍候太子殿下,武媚娘自是十分愿意,只是狩猎,只怕几个时辰也回不了宫,若被皇上知道自己陪太子,只怕自己性命不保。她思考再三,终是拒绝道:“多谢太子殿下美意,只是媚娘还有其他事务,实在是走不开。”
李治眼里拂过一丝失望,叹道:“那好吧,你且去忙。”
“是。”武媚娘答道。
武媚娘绕过太子和他身边的宦官侍女们走向长长的回廊,经过太子时,武媚娘隐隐约约的感到太子身后的那个保护太子的武将正看着自己,她看了他一眼,只见他约莫五十岁年纪,浑身透着一股硬朗之气,想必身手十分高。只短短的看了一眼,武媚娘不敢多看,不由觉得,这人好生熟悉,却怎样也想不起来自己在哪儿见过他。
拒绝了太子,武媚娘心有不甘,这可是太子第一次约自己。可是转念一想,若因自己的一次拒绝,太子便放弃了我,那么即使我今日去了,将来也不过是太子的玩物罢了。一定还有机会的,她暗暗想。
回了甘露殿,门外的宦官果然说皇上歇息了,皇上素日有午睡的习惯,今日竟早些了。武媚娘回到自己的屋子,拿起汉代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一书仔细阅读,读史以明智,果真是如此。
这日,李世民上朝,有大臣上书道:“高句丽内部动乱,如今正是攻打高句丽的好时机。”
李世民身后的武媚娘仔细看这大臣,正是那日太子殿下身边的人,再一细看,她才蓦然想起,这不是当日监护父亲葬礼的并州都督李勣嘛,原来他已调入京城。
此时有大臣持反对意见,道:“过去隋朝四次征伐高句丽都未能取得胜利,如今国家刚刚太平,不宜再征战劳烦百姓。”
李世民笑了笑,不作一语,良久,问道:“高句丽国内动乱,具体是何事?”
上书讨伐高句丽的大臣道:“高句丽的一个大对卢去世,大对卢相当于咱们的宰相。他去世后,他的儿子盖苏文掌管朝政,盖苏文独揽朝纲,杀了高句丽君主。”他望了一眼高高在上的皇帝,强调道:“如今高句丽民心涣散,正是讨伐的好时机。”
李世民的眼睛深邃不见底,他望了一眼身旁的李治,问道:“太子,你怎么看?”
李治道:“儿臣以为,讨伐他国,最终受苦的还是老百姓,何不以和为贵,相安其事。”
李世民摇了摇头,道:“你心怀百姓,本是好事。可是高句丽若不除,终将成我大唐一大隐患。”他看了看书生一般的李治,“朕只期望你做一个守成之君,这些棘手事,就让为父替你解决罢。”
他顿了顿,在朝堂上宣布,“朕亲征高句丽。”
朝堂上下哗然一片,有人反对道:“陛下年事已高,亲征只怕有伤龙体啊。”
亦有人赞成,“只要陛下出马,此次征伐高句丽必然大胜。”
李世民看了一眼自己的儿子,他只是祈求着希望自己不要出征,丝毫没有代父出征的意思,也罢,他生来胆小懦弱,何况他没有战场经历,若真出征,自己也担惊受怕啊。可是,哪怕他只是说一句,哪怕一句,“儿愿代父出征。”也好啊。
他回过神看着朝堂下的大臣,道:“朕才五十来岁,哪有年事已高之理。”
大臣们瞬间安静,李世民的眼睛扫过每个大臣,道:“此次出征高句丽,必胜无疑。一是以大国进攻小国;二是以正义之师讨伐叛乱;三是以安定团结的国家进攻丧乱之邦;四是以逸待劳,精力足;五是百姓乐意跟从我而怨恨盖苏文。这么对比下来,还怕胜利不了吗?”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曾想到短短时间内皇上已思虑的如此周祥,不由对陛下多了一层敬佩之心。他们跪下高呼:“吾皇圣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