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风月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450章 小草(下),抗战之还我河山,汉唐风月1,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是的,刨除日军海陆两军间不可言说近乎奇葩的矛盾带来的战力削弱。
其实,主宰这片血肉战场走向的却是牺牲和勇气。
第62师所属的炮兵自然不是没有,正如日军那位大将司令官所痛苦的那样,他们是有炮的,但绝对不是什么重炮。日军那位大将司令官不过是为自己麾下114师团的重大死伤找个说得过去的借口并顺便往海军那帮孙子上扣个屎盆子。
中国人能用“重炮”轰击我方登陆部队,就是因为你海军舰载机出动过少的缘故。不光是海军孙子会用拖延症这种拖后腿战术对付土鳖陆军,土鳖陆军其实栽赃嫁祸的本领也不小。
第62师的的炮火支援是什么呢?
民国24年,国府在武昌设立了陆军整理处,其炮兵整理部门将其可管辖范围内原有的火炮和近年来进口火炮统一整编为预备炮兵部队,但结果怎样呢?
可以用于野战的火炮仅有567门,其中110门过于老旧被裁汰,剩余456门可用,装备战斗部队的包括山炮132门,野炮252门,榴弹炮32门。456门火炮,这就是国府中央系部队的全部家当。
有人恐怕不太懂456门火炮的含义,如果拿日军一个步兵师团的火炮装备对比你就知道了,一个日军驮马师团,其实就是山地师团,就是类似于独立团曾经对阵过的第八师团,每个驮马师团装备一个拥有36门75毫米四一式山炮的炮兵联队,每个步兵联队拥有4门75毫米四一式山炮,70毫米步兵炮不算,一个驮马师团拥有75毫米山炮52门。
而一个挽马师团,像第20师团这种,就更可怕了,其炮兵联队装备36门75毫米野炮另外还有12门105榴弹炮,加上四个步兵联队各自直属的四门山炮,其7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达到64门。而日军这种级别的常设师团,数量高达17个。
这还不算那些独自成军的炮兵旅团,仅是在淞沪参战的11个日军师团,其装备的火炮就高达数百门,数量就远高于中国最强实力中央军所拥有的全部火炮。而中国,除了在山西还在和日军北方派遣军对抗的山西老汉装备了数百门75毫米口径以上山炮,其余诸军阀,火炮则少得可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能有81毫米迫击炮,就算是装备不错了。
中国军队的轻武器并不逊色于日寇多少,但在重武器方面,却是远远不如,这也是日军一个师团往往能对战中国军队7个甚至8个步兵师的主要原因。
但若是说中国军队的火炮彻底是渣渣也不对,光头领袖毕竟也是有些卓远见识的,装备整理处的数据一报上来他肯定也傻眼。他这个全国领袖麾下总共就400多门火炮,别说要跟虎视眈眈的日本人较量了,就是和那位在晋省埋头种田默默攒大炮的山西老汉比起来都还有点儿差距。
砸锅卖铁喝粥当裤衩儿,也得搞大炮不是?
由于那段时间和第三帝国正处于蜜月期,第三帝国需要中国的珍贵矿产资源,中国需要重型火炮,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
国府花费巨资,甚至用矿山抵押贷款引进的是第三帝国制造的sfh-18型150毫米榴弹炮,此炮身躯魁梧,重达10吨,需要专门内燃车辆牵引。但这种火炮最大射程超过了15公里,而且穿甲弹、杀爆弹、燃烧弹、烟幕弹一应俱全,对日本陆军火炮完全是“碾压级”的,那也是中国炮兵唯一胜出日军炮兵的重装备。
日本陆军当然也有自己的重炮,不是海军孙子们舰艇上的重型舰炮,只是因为经费有限,以及自身民族固有的特点,他们的重炮,也是火炮设计师们基于扣皮眼吮汁儿民族特性设计而出的。
他们使用是的大正四年式150毫米野战榴弹炮。大阪炮兵工厂出品的四年式150重炮,在节约经费再节约经费以及适合日军野战部队骡马运输的要求下,突出“轻、小”特点,各结构组件务求轻便,重量不到三吨,分解后能让骡马拉动。
重炮的重点当然不是在于重字,但这玩意儿和未来的汽车有点儿像,日式汽车很经济很省油,但速度一高就发飘若是撞上了估计都得像纸糊的一样散架,安全性方面可是比重量更大的欧美系汽车差得多。这重炮也是一样,该炮穿透力不强,基本以杀伤爆破弹为主,俗话说“一分钱一分货”,就因小巧到极限,身管很短的四年式只有区区8800米的射程,连105榴弹炮的射程都不如。
用日军火炮设计师的说法,中国人连75毫米以上的炮都少,大日本帝国皇军还怕个蛋蛋,射程短些咋的了?
于是,头一次在大型战役中将大正四年150野战榴弹炮用于实战的大日本帝国皇军直接在重炮对轰中打瞎了眼,在虹口、罗店的几次拉锯战中,日军海军上海特别陆战队炮兵以及陆军上海派遣军重炮第一联队相继被炮10团给打哑,唯一的遗憾是,中国军队装备的重炮实在是太少了,日军除了150重炮不敌,但拥有了制空权和制海权,150榴弹炮的数目也远远高于中方,最后靠着飞机空袭和游动炮位的狼群战术以及数量优势,最终还是夺取了战场主动权。
不过,在淞沪血战近三月后,中国炮兵亦损失惨重,两个炮兵旅四个炮兵团打得只剩下两个,而沪西前线想挡住日军十几万大军的进攻,这剩下的几十门150重炮不可或缺,想从前线调至尚无威胁的金山卫是绝无可能。包括光头校长在内都不会下达这种荒唐的命令。
但在曾经的时空中就有个第10炮团的一个山炮连驻扎在金山卫,一个营12门山炮,一个连4门,就是这4门博福斯山炮加上62师师部原有配属的6门仿日式四一式山炮合计10门75毫米山炮,构成了整个滩涂金山卫守军的所有重火力支撑。
博福斯山炮虽然炮很少,但其射程更远,高达9公里,精准度也够高,反而成为了火炮支援部队的绝对中坚。而且打过淞沪前期战争的炮兵们早就学聪明了,在一个地方开炮从不超过10分钟,每门炮冲着早就定好的目标区域打上个十几发炮弹,就把炮一拆让驮马驮着就转阵地,树林和空置无人的民居就成为他们最好的掩护地。
在天上巡逻上一圈找不到目标的日军海军舰载机也没多大耐心低空寻找这些灵活的中国炮兵,找不着就把携带的炸弹丢到中国军队的前沿阵地上,反正,海滩上流血的又不是高贵的帝国海军而是那帮马鹿陆军。
所以,中国这些数量并不多,口径也不大的山炮,却是给日军登陆部队流足了鲜血。
但,仅仅十门山炮而已,并不足以阻止几万人疯狂日军的登陆,真正将日军挡在滩涂阵地上难以向前逾越的部队,却是那帮视死如归的湖南伢儿。
一个阵地上的步兵连打光,那就再上一个步兵连,再打光,再上。
戴?佛莱梅雷仅仅只是在500米之外,他只看到了对面中国人在可怕的炮火中顽强的生存仿佛怎么也打不完一般源源不断。
正如他在回忆录中所叙述的那样:日本人的炮火很猛烈,登陆设备也很先进,但他们却依旧被阻挡在宽大的滩涂上流尽了鲜血。中国人将他们死死的挡在滩涂上,再用口径并不算大的火炮进行炮击,日本人死伤惨重。我很疑惑于中国人的阵地构筑,我明明看见对面中国人的阵地在威力可怕的200毫米舰炮的轰击下已经成为一堆废墟,500米之外躲在临时野战工事中的我都能感觉到地皮可怕的震动,我敢保证,绝不可能有生物能在这种可怕的轰击中生存。
但我发现,我错了,中国人顽强的可怕,他们竟然还活着,当日本人发出欢呼,在己方炮火停止轰击后准备向前攻击突破那个可怕的滩涂阵地时,中国人的机枪和步枪声再度响起,他们就像刚经历过寒冬迎来春天的小草,无比顽强的露出头,用子弹告诉日本人,这里,是中国,这里是他们的家。
而这样的反复,在长达一天的战斗里,竟然高达五次之多,多的别说让我都麻木了,就连日本人的指挥官都已经麻木了。他们从此变得小心翼翼,甚至到中国人再也没露头了,他们也花了最少三十分钟,才冲入早已空无一人的中国人阵地,而他们距离布满弹坑的中国人的阵地,却不过区区五百米的距离而已。
是的,这名诚实的第三帝国战地记者忠实的记录了他所看到的的一切,对顽强的中国士兵也并不吝啬于自己的夸奖,哪怕写下他眼中的发生在东方大地上这片战争回忆录时,中国是盟军一方,他是第三帝国一方,双方处于敌对阵营。
但他并不知道,他的结论是错误的。中国军人,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顽强,他想看的阵地也不过是被大口径炮弹一轰即烂的临时野战工事,在那种程度的火炮炮击面前,再顽强的军人,一样会死亡,那不是以精神意志顽强就能决定的。
但,中国军人,不怕死。
战地记者看到的不断露出头的“小草”,其实不过是一个又一个预备队毫不退缩的冲上阵地而已,他们前面的那些“小草”,其实早已不见。
一天的战斗,中国军人,已经由4个步兵团,锐减至2个,有两个步兵团,几乎死伤殆尽,剩下的两个,亦是战损超过一半。
如果非要说那些在阵地上顽强生存的军人是“小草”的话,那,其实是整个守卫金山卫全体守军的代名词。
若干年后,看到这篇描述金山卫之战文章的那名湘军将领,瞬间,泪流满腮。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