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风月1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535章 浪团座的困局,抗战之还我河山,汉唐风月1,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松江城内,马上就要尸山血海。
可是,这边都打了两天一夜了,援军在那里?
普通官兵们没想那么多,他们现在不光是有守土之责任,更多的,是要为自己拼命,不拼,没人能从这个城市活着走出去。
但做为松江城内的最高指挥官,陆军中将很焦虑,他必须得知道自己的援军抵达什么地方了,何时能来。
自从日军出动重炮旅团,他就知道,松江光靠他43军,守不住。他和43军包括松江保安团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在黄浦江和松江城外拖延了日军两天一夜,可日军还是大举进城了,那代表的是,双方要短兵相接,干掉一名日军,城内守军也几乎同样会付出一名军人生命为代价。
可是,不算还在北城外埋伏的日军步兵,仅是东南西三面,参与进攻的日军步兵兵力就超过了7个步兵大队,几乎已经超过了松江全城的正规军兵力。
哪怕他早已抱定马革裹尸之念,但这松江城内可有着43军9000官兵还有400余松江保安团官兵另外加上4000余松江青壮,他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一个家,他们全部战死,看似不过是一万余人的牺牲,但往往却意味着一万多个家庭数万人的伤痛。
如果仅仅只是悲痛,时间的长河可以修补,但在这个乱世之中,失去了家中的顶梁柱,一个家往往会因此而陷入困顿,尤其是那些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更是负担着责任。
哪怕陆军中将用明码通电近乎逼宫的形式为自己麾下的官兵看似安排好了一切后路,可是,如果战败了呢?谁还会去管那些孤儿寡母?
能不死,还是最好不要死。这样的一个时代,不是怕死,而是肩头的重担,让你连死,都不敢死。
但奉军政部令,大部分时候,两路援军都保持着无线电缄默,野战电台每天只有在晚上的时候才能短暂开机。陆军中将再如何心急如焚,也无法知道独立团的具体位置,他只知道,在昨日晚间,独立团已经抵达距离松江150公里的位置。
是的,两天一夜的时间,刘浪率领着独立团才走了200多公里,这还是独立团装备着大量汽车的结果,如果要是换成步行,估计现在还在100公里之外。
不是独立团畏战不前,也不是独立团在游山玩水,事实上独立团两天一夜的时间都在赶路,除了吃饭拉屎不在车上,其余时间都是在车上,哪怕是睡觉。
行军速度如此之慢,也是大大超出了刘浪的预料,哪怕是白天的时间,为防止日机间或的轰炸,在光布于淞沪之外的密探没有传来一切安全的信息之前,独立团往往不会行军。
但公路条件尚可,如果可以的话,独立团一晚上就能急行军超过200公里。
可惜,这世上很多事不是靠想象的。刘浪选择的行军路线是由宜兴至湖州再路过杭州从嘉兴再至松江的京杭公路,那可不是随便定的行军路线,那是因为刘浪这个来自未来的小蝴蝶知道,这条路是曾经时空中淞沪数十万国军不过五分之一兵力后撤的路。
上海至南京,有两条主要路线,除刘浪选择的这条行军路线,另一条由昆山至无锡再至常州抵达南京的路是数十万国军撤退的主要路线。
换句话说,刘浪完全可以想象已经开始大撤退的数十万国军和各种军械装备将会堵满那条公路,别说一天行军100公里了,那独立团将会寸步难行,如果遭遇日机轰炸,那更是悲剧中的悲剧。
拥有各类火炮的独立团不再是长城抗战中的那支轻装军,就算不坐车,靠着铁脚板也能一天急行军上百里,没了火炮光靠是一人扛枝枪去和第十军硬抗,那不是去打鬼子的,那是去送菜。
所以刘浪选择了这条撤退人数相对少一些的行军路线,哪怕绕的路要稍微多一点儿。
可是,刘浪还是低估了逃难大军可怕的人数。
那也是刘浪第一次亲眼目睹因淞沪会战失去家园向首都方向逃难的人群的可怕。也让他第一次领略到中国大地曾经遭受到的苦难。
房子被烧毁,河山破碎,说的都太大。真正体现苦难的,是人本身。
宁为太平犬,不为难世人,从来就不是一句虚话。
可怕的,其实并不是人数多。难民人数再多,也不能阻隔大军前行的路。见荷枪实弹架着机枪的大军沿着公路逆流而上,逃难的人群往往选择躲到公路边的田野里,虽然降低了独立团的行军速度,但其实并未造成太大阻碍,至少没有完全停滞不前。
可怕的,是体现在人脸上对灾难的恐惧和麻木。经过淞沪三月鏖战,这些难民们失去了房屋,失去了生活来源,甚至失去了生活物资,他们唯一剩下的,就是人本身。
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双目无神几乎是他们共同的特征。女人,牵着孩童;男人,扛着挑担,一头挑着孩子,一头挑着并不怎么值钱的被褥和物资;孩子,几乎无一例外,脸瘦的尖尖的,因为瘦弱,眼睛反倒是显得大大的。
但大眼睛,头一次让人觉得,不是可爱,而是心痛,无以言表的痛。
至于老人,却是很少。刘浪知道,不是老人不愿逃离战火,而是,他们没机会。为了将生的机会留给子孙,很多老人选择呆在随时可能被炮火摧毁的家中,他们有很多,甚至不是炮和枪给打死炸死,而是在那之前,就活活饿死了。
就算是被儿子带上了逃难的路,一路的缺衣少食和风餐露宿也会要了他们的命,还能走到这里的,要么是身强力壮的青年人,要么,是被小心呵护着的孩子。
刘浪心肠其实已经很硬,他目前的责任,是赶赴100多公里外,救援友军杀灭敌寇,他不是慈善家,要在这条路上救济难民。
哪怕,难民的尸体一路上比比皆是,路边和田野中,就这样被盖上一张草席,甚至就是脸上覆盖一件破破烂烂的衣物。这其实还算是好的,最少,还能在他死亡的时候,家人用尽自己最大努力给他死亡后的尊严。
最惨的是被日机轰炸后的场面,往往一家人甚至是一大家族人都被炸死,就算活下那么一两个,面对根本无法找见的亲人尸体,巨大的悲伤的打击下,往往就那么傻了呆了痴了,残肢剩体就那样丢弃在旷野中,成群的野狗和乌鸦就在旷野中狂欢,悲惨的景象让人目不忍睹。
但,刘浪最不敢看的,也是那些孩子们看着车队渴求的目光。逃难的路上,那有食物?所有人都在逃难,离开淞沪,离开苏杭,逃往南京,逃往更远的武汉。
倾巢之下,岂有完卵!
只要是中国人,没有谁能逃离这场国战,不管你是平民,还是拥有上千亩良田的地主,或是拥有公司和工厂的小老板,在日寇的铁蹄下,都一样。他们会杀掉男人,占有女人,劫掠财富。
就像,被女真打下汴梁的北宋,被蒙古攻破临安的南宋,就像300年前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在那些挥舞着兵刃残暴如野兽的异族面前,人命如草芥如猪狗牛羊。
被日机炸的坑坑洼洼的公路需要修葺,只要车队一停下来,拿着破碗的孩童就蜂拥而至,没有哭声震天,只有渴求的眼神。
刘浪知道,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是食物,让他们足以活到下一个城市的食物。
“任何人,不得将自身携带军粮给予难民!”
“任何人,不得离开车队!”
硬着心肠连下好几道军令的刘浪阻止了他麾下数千官兵们心底的温柔,但最终,他自己却是没能抵挡住枯瘦如柴孩童渴求食物的目光。
最终,足以让独立团和第23集团军警卫团全军坚持一月弥足而珍贵的军粮被后勤部奉命向难民发放,两个步兵团每人只携带了足够维持七天的军粮,那是一支军队最后底限。
刘浪,虽然已经成长为一个可以看淡数千战士生死的铁血指挥官,但,他终究还只是个前世后世和在一起都不过30的年轻人。
为了胜利,他能将自己的生命,能将数千弟兄的生命奉献给这个民族,可是,他终究还没学会更彻底的冷酷,为了胜利,可以视数万乃至更多同胞的求助而无物。
他要守卫的,是国土,是民族,但这些人,不一样是他要守护的吗?
刘浪,亲自向军法处自领军法,他违背了自己颁布的军令,20鞭子抽得背上血肉模糊。
全军上下,无不为之凛然,尤以雪耻营为最。
独立团的军法,不会因为任何人而能违背,包括最高指挥官。
但,行程,不可避免的被拖慢。
可这,并不是最主要的。
刘浪最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在松江城内巷战正式开启的时候,距离松江不过90公里的位置,正由淞沪前线撤退的大军,涌过来了。
是的,是涌,而不是退。
站在车顶上望去,远方的公路被深蓝色彻底铺满,无边无比。而且速度不慢,沿着公路向首都方向跑步前进的大军,轰隆隆的脚步声相隔两里都清晰可闻,犹如大海的怒涛,向着正面前进的独立团大军撞过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