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瓜夹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12、第十二章,90年代坐井观天,南瓜夹心,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一张借书证,你传我我在传给他,大家都观看一番后,徐宏昌将其还给小侄女的时候还感慨的说了句:“连一张借书证都能当成新鲜看,可见我们老徐家是真没出过啥文化人。”

然后,徐诗梦就瞧见她爷举着烟袋锅子,追着她小叔嗷嗷叫着满院子跑。

是的,外出打零工的徐家爷仨今天全都回来了,因为老徐家的秋收要开始了。

对于从土地里面刨食的庄户人家来说,没什么事情会比秋收更加的重要。他们一年到头忙忙碌碌辛辛苦苦,为的不就是土地里结出来的那些粮食,有了粮食一家人就不会饿肚子。

这年月看重秋收的不仅仅是农家的小老百姓们,县里乡里一样都很重视,对于还没有什么工业厂子的南皋乡来说尤其如此,因为乡里一年税收的大头就是农业税了。

为了保证秋收,乡里面能放假的地方、岗位都放假了,就连中小学都给了一周的农忙假,因为学校里的教职员工们也得回家去参与秋收。

老徐家的秋收是要全家参与的,就算是徐诗杰这种还没上学的孩子,也得跟着大人们到田地里面去打下手。

唯一能够不下地的,就是留在家中为家人们准备伙食的人。

往年,这个在家中给大家预备秋收饭的人都是徐常氏,她年纪大又是小脚,家里的子女们还有徐老爷子都心疼她,就把轻松的活计派给她。

但是今年留在家里做饭的人变成了李桂荣和孙香雪,因为她们俩一个大着肚子,另外一个则刚做完小月子,都是不能下田去做吃力的活。

为了照顾这两个儿媳妇,徐老太今年主动要求下田地去干活,把轻快的活留给她们。

秋收的第一天,天都还没有亮,村里要秋收的人家屋里的灯却是先亮了。

徐家各房的人陆续起身,一边洗漱一边将还赖在被窝里睡眼惺忪的孩子们叫起来。

徐家今天早上的早饭特别简单,就是把昨天蒸好的白面馒头热一热,徐老太太翻出几个鸡蛋,和自己家做出来的农家大酱一起打了一盆鸡蛋酱。

一家十口人,围着桌子端着碗,用馒头沾着鸡蛋酱,简简单单的吃了一顿结实抗饿的早餐。

早饭结束后,准备下田的人带着手套拿着工具往自己家田地那边走,路上还时不时的能遇见同村的,一样是一大家子下田秋收的亲朋好友们。

要是往常和亲友们遇见了,好客的徐家村的村民们肯定要停下来好好聊一聊,但今天走在路上,看见了也只是相互打声招呼或者点个头,然后埋头继续走。

时候不等人,要是不能赶在秋雨之前把粮食都收回去,过了雨水的粮食不但不好存放,连缴纳税收时的价格都要大打折扣。

还有种在地里的那些大白菜和萝卜,霜降之前必须得收回来全部下窖,不然冻在地里就白瞎东西了。

每一年,每家每户的秋收都是忙碌又紧张的,老徐家地里的农作物以玉米、谷子和大豆为主,其余穿插种植的一些东西陆陆续续的都已经收回家了。

白菜和萝卜倒是也有种,不过面积不大,加起来才一亩多地,都是留给自己家吃的东西,留到后面收也来得及。

所以这几天,他们主要做的就是把家里面二十多亩口粮田里的玉米、谷子和大豆收回家。

徐家今年种了十五亩的玉米,四亩多的谷子,还有一亩多的大豆。今天他们家的主要任务是玉米,玉米比谷子好收,徐家人打算用两天的时间先把玉米收完,然后再去收谷子和大豆,最后才是白菜和萝卜。

玉米的收割很简单,就是用镰刀在秸秆离地约三、四十厘米的位置用力割下,然后把割倒的秸秆拢到一起,将上面的玉米棒子掰下来,秸秆打捆绑好就可以了。

剩在地里的那小半截玉米杆,连同埋在地底下的根须一起会被留在地里面过冬,等来年开春的时候在刨出来,村里人把这叫做刨栅子。

听起来收玉米是很简单的事情,干起来也确实不难,但不难不代表做起来会很轻松。

负责割收玉米的人要在地里面不停的挥刀、弯腰、直起,挥刀、弯腰、再直起,一分钟至少要如此重复好几十次。

而跟在后面收拢秸秆的人则要不停的走,将被割倒的秸秆收拢到一起,拔下来的玉米棒还要被丢到一个地方,这样才好收集不会落下粮食。

等到将一片的玉米都收割掰完后,大家还要凑在一起,将掰下来的那些玉米棒装进大麻袋里,一袋一袋的从山上扛回家。

这里面的每一个步骤都是吃力气的活,一整天干下来手软脚软,身上的骨头节都发疼。

徐家这一大家子当中,男人们负责在前面挥舞镰刀,把玉米秸秆砍倒。女人们则跟在身后,把被砍倒的那些玉米秸秆拢在一起,将玉米棒从上面掰下来。

徐诗梦和徐诗杰这两个小孩子,就负责在将那些掰下来的玉米棒捡到一起堆着,等待大人们将它们装进麻袋扛回家。

分给小朋友们的活倒是并不难,就是得在田里面走来走去,他们走的时候得特别小心,因为留在地里面的栅子全部被削成一个直角,尖尖的头如同锥子一样,被扎上一下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在地里面的徐家人齐心合力共同劳作的时候,被留在家里面做饭的孙香雪和李桂荣两个人也没有闲着。

老太太今天早上临走的时候给她们俩留了米和钱,说中午让蒸白米饭,再去集上掂量着买一些肉菜回来。

妯娌俩拿着老太太给的钱合集了一下,觉得还是给爷们孩子们做炖肉最好,实在还解馋。

于是,就有孙香雪骑着自行车到集上去卖肉,李桂荣留在家里面把饭蒸好。

时间一晃就是一上午,在地里面干了四、五个小时农活的徐家人饥肠辘辘的回来,迎接他们的是香喷喷的米饭和炖到流油的五花肉。

午饭过后,在田里忙了一上午的徐家人抓紧时间休息,下午他们还得去地里面继续干。

孙香雪和李桂荣二人在将碗筷收拾干净后,也把头巾和手套找了出来。她们俩下午也要跟到地里面去看看,即便是身子不适干不了重活,帮着掰掰玉米,给玉米棒子装麻袋这种事情还是可以做的。

就这样一直从天亮忙到天黑,徐家人总算是完成了今天预计要收的玉米数量,作为主力军的四个大老爷们,回家之后直接累倒在火炕上。

徐老婆子看着躺满炕的丈夫和儿子们心疼了,一边给老伴递烟袋一边商量道:“孩儿他爸,要不咱明年想想办法买头牛吧,大牛买不起买小牛犊养起来也好。你看这一趟一趟往下抗粮食,把人当成牲、口用,孩子们都累成啥样了。”

徐家原本是养着牛的,这一点从他们家有牛棚就看得出来。

但是前几年粮食歉收,偏大儿子和小儿子又选在同一年结婚,钱财上捉襟见肘的老徐头没办法,只好将家里的耕牛卖了。

之后家里面孙辈出生,孩子上学大人看病,钱就没能在攒起来,牛棚也就始终空着了。

“等粮食收完卖完之后看看还能剩下多少钱吧。”徐老头又何尝不想给家里面添上一头大牲|口,可这不得钱够用嘛。

晚上,家里面吃的是早上和中午的剩饭剩菜。

虽然都是剩下的,可白面馒头蒸米饭,五花肉炖白菜豆腐对现在的农家人来说也是好菜饭了。

晚上,收拾过厨房的李桂荣微皱着眉头进了屋,把丈夫拉到自己身旁小声的问:“宏伟,是我做的饭菜不好吃吗?”

“怎么会,你做饭可是家里最好吃的。”徐宏伟这话一点不假,家里面会下厨的几个人当中,李桂荣的手艺的确是最好的。

她今天也用心思去做了,却发现家里人吃的没有预想的多。

这一点不但她发现了,婆婆和妯娌们也发现了,所以她才会找过来问。

“那为啥你晚上就吃了两碗饭?我看爹和大哥还有宏昌他们也没吃多少。”李桂荣想不明白。

“这不是干活太累了,都想倒头就睡,就没心思吃饭。”喝着茶水的徐宏伟说道。

得到答案的李桂荣回到厨房,将丈夫的回答告诉了婆婆和其他人,孙香雪闻言发愁道:“这可咋整,本来干活就累,在吃不下去东西,身体咋能吃的消。”

其他人一样愁,秋收的时候家里壮劳力吃不好,的确很伤身体。

“要是把饭菜做的更好吃一些,他们是不是就能多吃一点了?可这饭咋能做的更香?不然明天到街里买几条海鱼回来给他们炖着吃?”

对于身处内陆地区的龙城来说,炖海鱼不是年节吃不到,绝对是硬菜。

问题是鱼买回来了,男人们就能爱吃饭了?

这个问题不好说。

留在厨房里帮忙的徐诗梦听到了长辈们的讨论,对于她妈那个如何把饭菜做的更香更好吃的问题,徐诗梦突然就想起了自己前几天刚借回来的那一套书。

那套宝贝旅行记的书里面记录了很多地域美食的做法,她现在正在看的那一张篇幅里,更是写到在一热情好客的老乡家里,作者的丈夫亲自下厨做了一桌的家常菜。

大约是为了表示气氛很温馨,笔者详细的记录了几道深受好评的家常菜做法,从主、配料、调味品到制作过程丝毫不落。

篇幅的结尾处还附赠了食谱和卤汁的调配,据笔者自己说她老公辞职之前曾经是一位精通川菜和鲁菜的厨师,那几张菜谱和卤汁是他们的私家秘笈。

既然厨师的私家秘笈,那肯定很厉害,拿给妈妈看的话,也许她就能从中学到什么,这样做出好吃的菜肴后,爷爷爸爸还有叔叔伯伯他们就能爱吃饭了。

越想越觉得事情可行的徐诗梦,决定回房找书给她妈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替神仙种地的日子

花落乌衣巷

芬芳六零年代

洲是

男主他总黑化[快穿]

逢灯

女配家里有金矿

森夏葵

何以相思共白首

弎尔伊

毛绒绒的神奇糖品师

猫鱼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