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骨铁心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百零七章 知根知底的国公,大流寇,傲骨铁心,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北兵跋扈无礼,黄道周早在福建时就听说,后来南都任吏部侍郎时也着实见过那北兵的混账,也见识过北兵首领孙武进的嚣张、贪婪、目无法纪,但如今日这般不令大臣入宫,甚至拔刀威胁,他还是第一次碰上。
怒火中烧之下,便要向天子进言裁撤整顿北兵,否则朝臣颜面何存,朝廷颜面又何存。
跟在后面的钱谦益心里也嘀咕这些个以北兵为主的亲军太是过份,却没有同黄道周般生了劝谏之心,原因是朝廷眼下还要靠京营平定江南奴变。
武安公刚取大捷,这边就上书弹劾北兵,不是给前线添乱,给武安添堵嘛。何况江南奴变平不平,他大宗师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回常熟老家。
大局观。
钱谦益自认于大局上,比起脾气暴躁,一言不合就要生死相搏的黄道周要更好些,所以便决定黄道周真要将今日之事奏于天子,他还是要从中劝说一二才行。
南都宫城规制同北京宫城一样,就是小一些。天子所居亦在乾清殿,钱、黄二人在内侍带领下到了大殿侧边的小阁时,发现已经有人在见天子。
却是兵部尚书吕大器、司礼太监韩赞周,保国公朱国弼三人。
吕大器这人还是有些本事的,崇祯十四年任甘肃巡抚时曾平定总兵柴时华叛乱。又有塞外蒙古酋长尔迭尼、黄台吉等拥兵以乞赏为名企图进犯肃州,大器借犒赏名义投毒于饮马泉,杀其部卒无数。后遣兵攻讨塞外为首作乱者,斩七百余人,抚三十八族。
因此役,吕大器入了崇祯眼中,命其出任兵部右侍郎。可吕大器却不敢再任军旅之事,迟迟不肯上任。尔后也一直不敢与农民军作战,北京被攻破后,其在安庆任上同史可法等人合议新君之事,后出任弘光朝的兵部侍郎,现晋为本兵尚书。
当日拟调吴三桂部去江南平奴军,便是吕大器的主意。
司礼太监韩赞周是崇祯帝“潜邸”出身,其出任南都内守备乃是崇祯帝为南迁做的准备(另一准备是以路振飞为漕运总督),不想有心南逃的崇祯却因为寒了百官之心,没人肯“让”他走,最终不得不自缢死在北京。
当初韩赞周为大局着想,主动派人到潞王这里表态,得到了正苦于没人支持的潞王信任,所以潞王当了皇帝后便任韩赞周为司礼太监,并还管内守备衙门。
朱国弼便是原先同史可法一起率军渡江攻打淮军的抚宁侯,后被淮军生擒,要不是其妾寇白门拼死营救,这位侯爷只怕已然为国捐躯。
被营救回到南都后,朱国弼消停了一阵,等到潞王在北兵护送下前来南都时,这位抚宁侯却鼻子灵敏的很,早早就跑到苏州去迎潞王,结果摇身一变成了拥戴潞王的从龙功臣。于是弘光朝建立后,朱国弼很顺利的继承了祖上爵位,成为大明第八代保国公。
原先南都守备勋臣魏国公徐弘基在拥立潞王一事上迟疑不决,并且种种迹象显示这位魏国公曾与史可法等人计议拥立唐王,因此潞王登基后一方面是为了巩固自己帝位,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打击削弱南都勋臣势力,便罢了魏国公提督操江、佥书南京军府、领五军后府的诸项差事,改由保国公朱国弼接任。
这使得朱国弼成为南京城中炙手可热的大人物。
不过有小道消息说当初朱国弼能被淮贼放回南京,是他那爱妾寇白门叫贼首睡了的原因,而为了能活着回去,朱国弼更是厚言无耻的将寇白门转送给了那位淮贼。
这种行为,是十分叫人不耻的。
所以,南都勋臣内部私下都嘲笑保国公是龟国公。
对此,朱国弼本人是不曾听闻的,也没人敢当面告诉他这些流言,纵是知道,多半也会一笑了之,所谓谣言止于智者。
见天子正在召见臣子,黄道周火性不由更大,却不知道吕大器三人早在一个时辰前就进宫了,那时天色未晚,宫门未闭。而他与钱谦益闭宫之后方才求见,于规矩上本就不符。因此,人家亲军不让他们进去,本身是没有错的。
要说有错,可能是态度差了些。
吕大器身为兵部尚书,自是为了武安公宝华山大捷一事前来。只是这位本兵却怀疑宝华山之战可能是虚报战功。
谷<spa> 弘光也有些怀疑,毕竟斩首上万的战果实是惊人的,加之那位武安公近来一直要挟封王,因此担心是不是孙武爷为了封王故意谎报战果。
为了弄清楚真假,弘光召来韩赞周询问。
韩公公却说战果不会为虚,因其一直在武安公帐中观战,又绘声绘色描述了当时战况。
“陛下若有疑虑,使兵部遣员堪验首级便是。”为了打消天子疑虑,韩赞周建立派人查验。
吕大器摇头道“首级好验,杀良冒功。”
韩赞周道“是否杀良冒功,只需刚直之人一验便知。”
弘光问“何人能为朕验?”
“臣以为苏学士可。”
吕大器推荐的苏学士是近来刚刚奉诏入阁的苏观生,此人三十岁时才考中秀才,崇祯九年出任无极知县,因平反冤案得罪上案,遂遭诬陷。
苏观生却道“我不要官,不要钱,不要命,奈我何!”
故人称“三不要老爷”。
为官清廉耿直,做官八年,没有余款,年迈的母亲,尚赖他人资助,才能维持生活。
弘光听过苏观生的事迹,当下觉得由他去京营堪验很是合适。司礼太监韩赞周却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京营眼下为朝堂可用第一武力,统制孙武进又为国公,若朝廷遣内阁学士前去堪验其功,怕是会让孙武进对朝廷不满,也会让京营上下寒心,万一不再用命,则事态必将一发不可收拾。
弘光琢磨韩赞周说的有道理,因为没人比他更清楚那位武安公是何等底细之人,便问“韩卿的意思是?”
韩赞周提出自己的看法,即兵部那边按程序遣人正常堪验,但朝廷可让保国公代天子前往犒赏三军,暗中调查。
这样兵部在明,保国公在暗,可以确保宝华山一役战果是真是假。
弘光点了点头,韩公公到底是先前潜邸出身考虑的周到。只是略微那么一寻思,却道“朕以为保国公可留在京营,同武安协领大军。”
说完,若有深意的看向保国公朱国弼。
“协领大军?”
朱国弼面颊一抽,陛下何不干脆明说要他监视武安?
这件事他身为臣子的理当遵领而行,问题是朱国公同孙国公是相交的,还是知根知底的那种。
当年,朱国公是被孙国公从江淤中生生扛上岸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