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乡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62、第 62 章,红楼之中间商,外乡人,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六十二章

听到黛玉不回南的消息,春纤脑子里浮现的第一个念头竟然是:‘送出去的东西还能不能再要回来。’其次才是回南这件事本身。

意外来的太突然,她和黛玉都有不少东西送人了。这会儿一听说不回南了,就猛的有些心疼。

人类的情感,他人的悲喜从来不相通。所谓的感同身受,其实不过是一种最高形式的善解人意。

而感动别人的感动,悲伤别人的悲伤,更多的是代入感的强弱。

此时知道不回南的消息,春纤心里是轻松到松了一口气的状态。但她知道黛玉恐怕不会这么想。

确实,林家的仆妇入府时,黛玉正和贾母等人在荣庆堂吃饯行宴。那婆子进来,先是给众人行礼问安,完事第一句话就是,“老爷派人传了消息,叫姑娘暂缓回南。”

一屋子的人,原还有人在切切私语,一听这话,瞬间将视线对上那婆子,然后下一刹那又齐齐转头看向黛玉。

黛玉脸上的笑容已经消失无踪,整个人都有些茫然和楚楚可怜,贾母拍拍黛玉的手,先黛玉一步追问那婆子怎么回事。

“只知道老爷这会儿已经在进京的路上,其他的就一概不知了。”

黛玉闻言脸色好了些,贾母听了却若有所思。

她女婿如今是扬州的巡盐御史,好歹也算是一方大吏。离开扬州,不是上京述职,就是奉旨入京。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押解回京,但这种可能没人希望看到。而且以林家仆妇的语气神态看,也不可能是这一种。

上京述职大多是每年春秋两季。奉旨入京,却只看上意。

怎么看都不像是上京述职,难道是…朝里发生了什么事?

想到这里,贾母连忙唤来赖大,叫他去打听一下是不是朝堂里的事。

原还没想到这一茬的黛玉听到贾母吩咐不由紧张起来。眼睛左右转动,似是在寻找什么人。

想起来了,春纤去给周瑞家的送书了。

因今日的宴席本就是以给黛玉饯行为由开的,如今黛玉暂时不走了,这宴就有些滑稽了。好在除了薛家母女,坐在这里都是贾家自己人,到也没甚可说的。

“可见老天爷都知道老太太舍不得林妹妹,人就替您留下了。”一时,凤姐儿站出来,笑着暖场,“真应该让那些人看看,什么才是真真有福气,心想事成的。原我还说我就顶顶有福气,跟老太太一比,直接给比到地缝里去了。”

“就你最会说嘴,那你来说说,你怎么就有福气了?”老太太听了大笑,又拿这话逗凤姐儿。

凤姐儿双手向上一摊,笑着指指王夫人和邢夫人,“是我们王家不好?还是我婆家不好?是我太太不好?”说完又转向李纨,“还是我这妯娌不好呢?是小叔子不好,还是小姑子不好?哦,我知道了。”

凤姐笑着指了一圈人,最后看向老太太,“定是我那太婆婆不好,福气太多,都显不到我了。瞧给我比的,这可怜的小脸都瘦了一圈。”

话罢,双手捧脸,做出个可怜巴巴的样子给众人看。

众人见了哄堂大笑,老太太更是笑着骂凤姐儿:“我看就数你最不好。”

凤姐儿暖了场,大家也就都继续哄着老太太说笑,其中以宝玉心情最是亢奋。

原他就喜欢所有的姐姐妹妹,漂亮丫头围着他转。知道黛玉要走时,他是一个万舍不得。可他再不懂事,也只能跟老太太一样,对那个接人的理由没办法反驳一言片语。唯一能让宝玉心里舒服的,就是黛玉回南参加了小祥祭就会回京。

如今,死.刑成了死缓,也能叫宝玉乐上一阵。只看他上窜下跳,跟只肥头大耳的蝴蝶似的,黛玉做了好半天的心里建设,才没朝宝玉怼墙上去。

心里一边嘟囔着这回如春纤意了,那坏丫头怎么还不过来。一边又时不时的扬头朝门外探看,盼着赖大早点回来。

整颗心七上八下的,就是不落地。

荣国府虽然一年不如一年,但瘦死的骆驼终究比马大。他们又久居京城,就是打探消息也知道哪里最便宜。因此不过半个时辰,赖大就打听到了消息,一路小跑回了荣庆堂。

“回老太太,一旬前当今下旨招了许多地方官员入京觐见,林姑老爷也在此列。”

贾母闻言,知道不是坏事,彻底松了一口气,随后又追问赖大,“还打听到什么了?”

“旁的奴才没打听到,只知道这次奉旨入京的皆是各地的军政大员。”赖大摇头,“王家的舅老爷也被招回来了。”

听到这话,王夫人和薛姨妈对视一眼,也不由关心道:“可是朝中出了什么大事?”

赖大见问,低头想了想,半晌抬头道:“对了,刚还听说今日早朝上,当今令六王爷代天子祭天去了。”

六王爷,代天子,祭天,难道是…贾母眼光如炬,心中飞快转动着。就连其他女眷也都若有所思的想着这道祭天旨意。

当今莫不是要立六王爷为储?

皇子代天子祭天那就是一个明晃晃的信号。旁人能想到这里,黛玉自然也不会想不到。

而且她还比旁人多想了一层。她想,若当今不立六王爷为太子,等当今去了,六王爷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这等朝中大事,即便狂妄如贾家,也不敢随意讨论。既知道林如海和王子腾是跟着一大波地方官员一道进京的,那就没甚好担心的了。

众人心忖,一定是林如海接到了入京的旨意,就匆匆上路了。担心和回南的闺女错过,才打发人先一步入京城给黛玉报信。

许是林如海打着等公事忙完了,父女俩一同回南的主意也未可知。

.

虽然明日回南的事搁浅了,但却不是不回去,黛玉心里有些小失望,却没太多的失落。

叫人将打包的行李再打开一部分,其他的仍装在箱子里。之后便一边临窗抄书,一边等春纤回来。

春纤在听说了这事后,就别了周瑞家的出府了。

说起来,赖大打听的消息一传回府里,春纤第一反应想的竟然是元春的皇位论。

谁娶了元春,或者说元春在谁府上,谁将来就是皇帝,这是看过红楼原著以及各种穿越重生小说的人都有的认知。

可来了红楼,春纤才知道这结论有多坑。

那元春一直在宫里当女史,还是皇后宫里的女史。

皇后没有亲生儿子不说,她还是个继后,年纪比皇长子还小了三五岁呢。哪怕贵为皇后,她对着所有皇子,都保持一个安全距离,就更不可能叫自己身边的女史去亲近诸皇子了。

在贾母等贵妇闲聊起宫中八卦的时候,春纤就觉得元春这个贤德妃,应该不是潜邸旧人出来的。

而且,若是潜邸旧人,荣国府怕是早就将尾巴翘上天,张嘴闭嘴王妃娘娘了。

虽然以元春的身份,怕是不会成为皇子正妃,就是侧妃…也有点悬。

╮(╯▽╰)╭

着重打听了一回这次进京的官员都有哪些地方官后,春纤才压下心中烦闷回了荣国府。

“可不敢再叫你出去了,你怎么不等明年开春了再回来。”黛玉一见春纤回来,直接将笔一丢,开始耍小脾气。

春纤也知道自己这回是有点过份了,也没跟黛玉计较,由着她使性子,只有一打没一处的哄着她。

黛玉见春纤哄人都不专心,本来只有三分小埋怨,这会直接升到了七分。气得转身去找鸡毛掸子,举着朝春纤挥。不过鸡毛掸子在挥到春纤面前几公分的时候就顿住了。

往常不到这个距离,春纤就跳起来了。两人互殴一顿,就都身心舒畅了。可今天都这么近的距离了,春纤都不跑,这很反常呀。

“喂,肿么了嘛?”

怎么感觉不能回南,她比自己还要失望捏。

黛玉歪头,转圈的打量春纤。

不劝劲,非常不对劲。

“有什么不开心的说说嘛,说出来也让我开心开心。”黛玉转身给春纤倒了杯果茶不说,还将那个春纤吃的比她还多的干果盘也顺手端了过来,全都摆在春纤面前,一副知心大姐姐模样的说着气人的话。

春纤脑子里有两个小人在打架,各说各的,还各有各的道理,还谁都说服不了谁的僵持着。烦的很。叹了口气,抬眼瞧向黛玉,春纤这会儿是真没心情陪她闲打闹。不过…仍是端起茶,优雅万千的抿了一口,然后皱眉,道:“凉了。”

翻了个白眼,黛玉一把接过春纤手上的杯子,像义士喝壮行酒一般的将那杯果茶一口喝尽,然后一扬头又起身给春纤重新倒了杯茶。

“又热了。”

“你都没喝。”没喝就知道茶热,骗谁呢。

“我闻了。”春纤高贵冷艳的斜了黛玉一眼,“我都不用喝,只闻一闻茶水上的热气就知道热不热,学着点吧。”

黛玉:“......”

好气哦!

黛玉琢磨春纤这反常的状态出置何处时,林如海正坐着马车一路朝京城赶。

还是日夜兼程的那种。

坐船走水路虽然舒心不累,但实际上却没走陆路快。当今派人八百里加急招臣子入京城,臣子能不选择最快的速度吗?

最好是舟车劳顿,一脸风尘仆仆的去见驾,才能表现出自己的忠君之心。当然了,最重要的一点是都是被当今传唤的臣子,若落于人后,岂不落人口舌,又叫当今心生不满。

原本的林如海,年将半百,并无续弦之意。将病弱女儿送到京城,没了顾盼之忧,心中挂牵之事都少了七.八分。

若非黛玉在京都的遭遇叫林如海心生激愤,重燃斗志。在端午节前夕给当今天上了请安折子,这次当今传唤各地官员入京的名单里就不会有林如海。

林如海和朝中其他地方大臣一样,按时按季的给当今上请安折子。原本还能从折子里看出一片忠君报国热血激.情,只这一两年,林家变故不断,林如海心力憔悴之余,写出来的折子就多了几分例行公事的麻木味道。

端午节前,林如海用那考过探花郎的文采没惜丁点才气心力的对当今一顿歌功颂德,差点没将当今夸成与饶舜禹汤比肩的千古奇帝了。

真怀实感,情真意切。

然后收到折子的当今忆了一回往夕,这次招地方官进京的时候就没忘了林如海。

这次地方军政要员入京,原由与贾母等人猜测的大同小异。大同是当今近年来深感政事繁杂,精力不济。御医看过,仙长的丹药也吃过,最终还是决定放下凡尘俗事了。

小异则是当今不是要立太子,而是立新君。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11-1616:52:03~2020-11-1714:19:3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白菜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睡神木子3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剑三]花哥的光合作用

执宁之手

周医生的处方药

清平客

阴阳功德龟

无衣yoyo

大佬宠妻不腻完整版

南宫妖妖

木叶之命运双子

徐子轻

温柔攻陷

睡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