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鱼的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一百四十六章 想要做垄断行业,鸡飞狗跳的农门生活,没有鱼的鱼,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那我到镇上去找找看,这么多人一下子不好找,”

韩得平就说道。

光光思考了一下有了好主意:“咱们可以通过官府去宣传下我们家的棉花,这样既能找到工人干活,又能给咱们免费宣传提高知名度。

到时我们家的棉就不需要自己找买家,自动有人上门来买了。”

“官府咋可能会帮咱们家宣传呢?人家县老爷也不会管咱这一点事啊。”

光光就说她自有办法,于是就让福伯拿来纸笔,她写了一份招工启示,上面写的是:

梨花镇大柳村韩氏庄园招工如下:招摘棉工五十名,(工作时间九月和十月两个整月,男女老少不限)月银一两。

晒棉工二百五十名,待遇同上。

弹棉工一百五十名,要求吃苦耐劳,踏实肯干(有力气者优先,月银一两五钱银子,长期整年有活做。免费吃住。)

名额有限,先报名者优先录用。

最后下面写:地址是淮锦县梨花镇大柳村韩氏庄园。

写完这些光光满意的点头:“福伯,你找几个账房和会写字的管事,家里认字的小厮,按照这个抄录个几百张。”

韩福得了吩咐,就去找人来抄录招工启示,这么大的庄园里,会写字的还是不少的,最后还请了里正等人过来一起帮忙写。

然后光光就说招了人食宿是个问题,就找人在绣工坊旁边原来的食舍旁边加急建造一座超大的住处和伙食房,占地面积是原来的食舍的两倍。

这边盖上了房子的时候韩福也把招工启示给抄录完成了。

光光就交代了韩得平怎么跟县太爷说招工,并让县太爷派遣差官到其他镇上把招工启示分发到各地的里正手中。

第二天韩得平就带了很丰厚的礼品去了县衙找县太爷,县太爷看了别致的招工启示大为惊奇,又听韩得平说他家种了七百亩地的棉花是又惊又喜。

棉花在大盛朝里的价格一直是居高不下的,因为普通百姓不懂种植,产量低下,所以就需要每年从关外大量的买或者置换,价格高昂,寻常百姓家也很少有人买棉絮做被子衣服。

县太爷详细问

了韩得平棉花的亩产,当听说一亩地可以产到三百斤,眼睛都变绿了。

这还是光光让韩得平往少了的地方说的,要是县太爷知道亩产能达到五百斤,估计眼睛都要突出来。

县太爷高兴又痛快的答应了韩得平帮忙宣传招工的事。

不仅如此他还上报给了淮阳府新来的知府大人,这么好的表现机会,他怎么会放过呢。

在他的治理管辖范围内,竟然有人大面积的种出来了棉花,而且还打算以低于现在市面上棉花的一半价格出售。

价格便宜了,老百姓也都能够盖上暖和的被子,穿上絮棉的冬衣,而不是去盖装柳絮蒲絮的被子,这可是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自己国家里有了棉花,谁还费那力气跑关外去淘换呢,对于朝廷来说也是大好事一件。

而且这么多的棉花,还带动了当地老百姓的收入。

因为种棉花是比种粮食复杂费人工的,处理加工都是需要雇佣人手,这就在无形之中创造了不少的就业岗位。

这就能够有效的提高本地老百姓的收入,让人人都能够吃饱饭穿上棉衣这是多大的功德。

县太爷觉得他太幸运了,如此发展下去,淮锦县肯定能够成为一个比其他县城富裕繁华的城市。

以后在官评上都将写上是他治理有方,功在朝廷,高升也是指日可待。

被县太爷这么一上报,新任知府果然也很重视。

先是差人去了淮锦县调查韩记庄园的情况,情况确定属实后,知府还特地派人帮着宣传了一下招工的事情。

让有空闲时间,家庭又不富裕的百姓都可以去试试到韩氏庄园里找点活干。

多少可以补贴一些家用,改善民生基本生活。

有了官府在各地通报宣传,韩家的庄园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果然来了很多面试应聘的人。

人实在是太多了,光光就让仆从们在路口拦截设卡,第一道面试的人找了韩老爷子把关。

过了关以后地里的活计统一由刘大山负责分配和监督观察人员工作,有那偷奸耍滑的给与警告后不改的就开除。

晒棉这边也有一个本村的管事管理

,弹棉花这边就忙碌多了,去年来干过几个月的那些老工人中,林氏选了几个稳重勤快的做教活大师傅和管事的。

如此下来,整个庄园里从上到下人工达到了千把口人的时候,光光非常担心安全问题。

要是有那好挑事的跟庄园里的人有了摩擦,或者是工人之间发生矛盾打斗的,小片的还可控,要是大规模的发生了暴乱事件可就不得了了。

光光就给准姐夫唐城说了这个事,唐城写信又请了不少有身手的师兄弟们过来镇场子。

于是庄园里的人经常能够看到一些凶神恶煞的江湖刀客领着一群群巡逻的壮汉们走过来走过去。

普通的务工百姓们别说在庄园里捣乱了,就是多看这些人几眼都害怕。

另外,光光还把男女食宿分开,食堂和宿舍都设有管事管理,对于卫生环境也是有要求的。

伙食堂里还请了不少厨娘和帮工,就连现在韩得富这个采买都忙不过来了,还给他分配了两个管事和几个小厮。

进入了十月,天气总算是凉快一点了,工人们干活也就没有那么热了。

今天光光和韩得平在作坊里指挥着长工们把酿好的葡萄酒都搬上马车,这是游大爷定的一批,有万把斤,就是来拉货的马车都有三四十辆。

来拉货带队的是游大爷手下的一个小头目,据说游大爷这次是要把葡萄酒贩卖到京城去,接收的人和价钱都谈好了,就等着货物了。

这时从村口跑来一个仆从,急匆匆的道:“老爷,二姑娘,从远处的路上过来了一大批马车和马队,看穿着好像都是官家的人。大太爷叫你们快点过去。”

韩得平和光光不解,这官府的人来了?

韩家只有在办年会的时候才会请官府的人过来,这个时候官府的人上门来,不知道是好是坏?

父女俩就带着小厮随从们来到了村口,村口现在每天是有人把守看管的,领头得一般是韩老爷子和里正。

凡是出入庄园的人都要核对盘查身份的,可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进得来的。

韩老爷子见父女俩来了,指着前方已经不远的车队:“得平,光儿,你们

来了?你看那牌面上写的啥?”

一般官员出行,不管是出巡还是公干,都会有个仪仗队开道。

他们会把官名或者所属府衙写在前面举着的大旗上,这叫做牌面。

是告知乡邻,哪位官员出巡的意思。这样就不需要差人去特别告知当地的官绅,人家自然就会来接迎你。

有那低调的官员,或者只是短暂路过某地,不想惊动当地的官员士绅的,会让仪仗队把牌面取下来,只要他们自己不说,一般人看到过路的官兵,你也不会知道马车里或者官轿里坐的是谁?

有点身份的人家也就明白过路官员不想被打扰,就不会去迎接拜见了。

光光仔细辨认了牌面上的大字,只写了淮阳府字样,再没其他,这就代表着马车里坐的是府城里的官员,或者是知府知州之类的。

到了村口,车队停了下来,一大长溜的马车,看不到头,也不知道有多少辆。

韩得平赶忙上前去跟头马上的差役见礼:“官爷,不知哪位大人驾到?草民韩得平前来迎接。”

然后最前面的马车里就下来了一位身穿圆领官服的中年官员。

这人是个四方脸,浓黑的眉毛,看着挺正派的。

他一下来,后面的马车就都下来了人,大大小小的官员能有二三十个,其中就有淮锦县的县太爷和县丞。

他紧走几步来到前面给韩得平介绍:“得平兄弟,这就是我们淮阳府的知府,窦大人。”

韩得平带着闺女和韩老爷子里正等人就都忙给知府行了礼。

窦知府看了看后面庄园点点头:“这就是韩家的庄园啊?果然够气派。”

这一排排青砖大瓦房,跟周围村子低矮的泥坯房形成了鲜明对比,尤其是村口的庄园,占地上百亩的果园子全用青砖院墙围了,这是大手笔了,在府城里也见不到。

原来新任知府听说了韩氏庄园大面积种植了棉花,亩产可观,在摘收棉花的季节带着州府官员过来巡查观摩一番。

跟来的官员就包括了知州,通判,执事,司农,府后稷、(古时管理农业的农官的官名称。)都道仓吏(管理粮食的仓官)等府

城里的大小官员,来的那叫一个齐全。

窦知府非常亲和的对韩得平道:“你不必紧张拘束,我等是想来看看你家的高产棉,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你们家应当受到朝廷的嘉奖才是。”

他这么一说,庄园里的人都放下了悬心,只要不是来找麻烦的就好。

韩得平就带着知府一行人先从食舍参观,到装裱工坊绣工坊,后面来到了果园,里面正有不少伙计工人们在采摘山楂。

然后就又来到了大作坊,当官员们看到作坊门口三四十辆马车上装的葡萄酒的时候都是惊叹不已。

他们这些人多多少少都是有喝过这个在近几年里流行大卖的葡萄酒的。

那叫一个贵啊,不过好喝也是真的,就连京城里的皇亲国戚们都对葡萄酒青睐有加。

他们喝的都是中间商加价卖出去的酒,现在大家才知道,原来是韩家庄园里酿造而成的。

窦知府进了作坊观看了不同的作坊,不停地夸赞韩得平:“虽然你只是一介农民,智慧可是超人啊。”

韩得平对于窦知府的夸奖不敢托大:“哪里,是拖乡亲们的福了,我们自己也做不起来了这些生意,多亏了大家的帮忙。”

窦知府点头:“大家成全了韩氏庄园,庄园又用赚钱上工的机会回报了乡邻,这是互帮互助的好事。”

然后韩得平又带着他们去了后面的棉花地里,刘大山正指挥着人把工人们采摘的棉花一框框往工坊里运呢。

府城里来的司农,府后稷几个农官就跑到地里细细研究了棉花,并询问了种植的季节和方法,韩得平都一一说了。

不过他也是有所保留的,就比如选种,打叉,二次追肥的时间,光光可是特别交代了这些是不能够说出去的。

没有经过选种晒种,种出来的棉花出苗率是很低的。

一般百姓种地没有二次施肥浇水的习惯,所以就影响产量,光光打算下一年,种上个一两千亩棉花。

她要把韩氏庄园打造成全国棉花种植基地,垄断行业市场,就算棉花的价格降到几十文钱一斤,她们家也能够赚的盆满钵满的了。

视查完了棉花,

窦知府就问韩得平:“听说从镇上来的那条官道是你家出资修建的,还有座桥,我听说附近的百姓们都叫它记韩桥。”

韩得平老实答了“是的,大人。”

窦知府就呵呵的笑了,跟旁边的一位上了点年纪的老官员说:“这位韩家二老爷不仅种地种的好,做生意也是一把好手。

更难得的是懂大礼,明大义,帮扶百姓,造福一方啊!”

那位老官员连连点头:“这棉花我们淮阳府要是大量生产了,以后棉花在大盛朝将不再是稀有短缺物质,咱们自己完全可以自足啊,这可是大好事大喜事。”

窦知府也是这么认为的,对韩得平更是连连夸奖。

县太爷这时狗腿的上前对窦知府道:“大人,下官已经着人把韩二爷的慷慨大义之举给收录入了淮锦县县志,以供后人瞻仰学习。”

窦知府满意的点头,夸赞了知县几句。

韩得平最后带一行人去了弹棉坊观看弹棉花的具体操作过程。

更是邀请窦知府亲自拿木锤捶打了几下工弦,体验了一下弹棉花的既视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其他类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快走吧粉我要命[无限流]

洋葱怪兽

互穿后我把皇帝逼成学霸[古穿今]

马儿跑

千面少女世无双

会飞的小锦鲤

江湖之折花令

水中宿

我的兄弟全部来自异世界

墨夏珏尘

寻龙迷踪

唐家太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