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求怪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二章 集兵攻一处还是分兵以击,三国之续汉雄心,无求怪,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刘达一挥手,两个士卒过来扶起郑雄就往外走。
“将军,将军,我愿给县君抵命,求将军勿杀县君!”
刚才带头说话那个百姓向前冲出几步,向刘达跪下求情。
刘达身旁的太史慈忙拔刀护在身前,见其跪下后才挪身让开。
“我愿给县君抵命,求将军勿杀县君!”
突然之间,几乎所有的吏士和百姓都跪下向刘达求情,求他放过郑雄。
那两个扶着郑雄的士卒此刻也停住了,等待着刘将军的命令。
太史慈见状在身旁低声道“将军,此县令甚得民心,吏民皆愿为之求死,恐不宜杀之。”
刘达何尝不知道,只是好不容易才攻下这座城,如果不杀人立威,又如何震慑余下诸县。
但他对广戚吏民之请和太史慈所言皆无回应,只是那么面无表情地看着郑雄。
周寻这时也接过太史慈的话说道“我同子义之言,此县令甚得百姓拥护,将军赦吏民而杀县令,亦难得此县民心,不如赦之,以全将军仁义之名,徐州余县闻将军仁义,无害百姓,必会望风而降。”
刘达闻言默默点头,觉得周寻说的也对,又看向了于禁。
城是于禁攻下的,人也是他擒获的,总得要听听他是什么想法。
于禁见将军看向自己,心里明白,拱手言道“请将军赦过郑县令,让他将功赎罪。”
英雄相惜,对于郑县令这样不怕死的人,又这么得到吏士百姓的拥护,多多少少也会让人从心里钦佩。
郑雄见到连射伤自己的敌将都为自己求情,一时无言,脸上表情却是复杂。
刘达犹豫良久,其实他此刻心里已经决定不杀郑雄了。
连自己的将领都为他求情,再坚持杀他就没意思了。
“你也听到了,我可以不杀你,但你可愿将功赎罪?”
刘达在一片沉寂之后,上前一边为郑雄解绑一边说道。
郑雄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却没想到自己还能免于一死。
他不怕死,但也不想死,而且从刘达的行为来看,是真的仁义。
“留县县令乃雄同乡,将军若信得过郑雄,雄愿为将军前往说其来降。”
郑雄向刘达躬身道。
刘达一笑“我当然相信,郑县令如此爱民,岂会弃一城之民而独逃,我便在此等着郑县令的好消息。”
郑雄明白刘达话里的意思,这是一种威胁,更是一种劝诫。
于是医师为郑雄简单处理了一下臂上的箭伤,他便单独骑马去留县,劝说留县县令来降。
刘达召来县吏,让他们去安抚城内百姓,并且严令全军不许劫害百姓,违令者斩。
历史上的曹操已经为他证实,光靠威压屠戮并不能让徐州之民臣服,只有行仁义之道,以得徐州民心,才有可能在徐州站得住脚。
曹操两次在徐州纵横,攻下诸多城池,但一路屠戮过多,就算他占了徐州,只怕也难以守住。
在广戚过了一夜,第二日,刘达召集众将商议。
“陶谦分兵屯于傅阳和阴平,你们说我们是该集兵攻其一城,还是分兵以攻?”
刘达在案上展开地图,指着这两个地方问道。
“阴平兵少,我们可以举大军兵围阴平,阴平危急,傅阳必不会坐看阴平困亡而出兵来救,我们再设伏半道截击,败其援兵,援兵一败,阴平必得,然后再移兵围攻傅阳。”
于禁首先指点着地图上的二城提出建议。
这是围点打援之策,阴平只有一万人马,而傅阳有三万人马。
如果自己的近四万人马围攻阴平,阴平断绝粮草供应,傅阳绝对不会坐视不救。
傅阳的兵也不会倾城而出,最多只会有一万人马来救,到时自己再设伏兵,在半道截击,这样取胜的机会就比较大。
“此策虽好,只是即使胜了一阵,而阴平如果坚守不战不降,其早有准备,粮食必丰,若是所围日久,只恐会有所生变,我们不如分兵以击,兵力相当,其必出战,则可速战速决。”
周寻所说正合刘达之意,虽然留了一万人马在兖州,但心中对兖州之势总是有所担忧,因此也想速战速决。
“我觉得亦应分兵相对,阴平只有一万守卒,慈愿率一万人马攻取阴平。”
太史慈拱手请命。
“曼成,你的看法呢?”
刘达看向站在外围的李典问道。
李典相对来说比较年轻,现在又只是校尉,这里的人资格都比他老,因此他一直都不太说话,只是默默听着。
现在听刘达一问,连忙回道“将军,典以为宜分兵以击。若集兵一处,其据城坚守,则迁延日久,我们粮草供应道远困难,若分兵以击,其必心有胜算而出战。我们若连败其二城,则徐州可得。”
“好,既然诸位皆以为当分兵,太史慈,你率一万人马,先下戚县,后夺阴平,夺下阴平后即领兵向傅阳,与我合击陶谦。其他人随我直指傅阳,与陶谦决战。”
刘达直身向诸将下令道。
“诺。”
诸将皆拱手相应。
就在众人刚刚议定之时,士卒来报,说是郑县令带着留县县令来请降了。
刘达让他们进来,果然看到郑雄带着一位腰缠黑绶之人,向刘达拜道“留县县令梁贵听闻将军仁义,对民无犯,特来向将军请降。”
刘达大喜,扶起梁县令道“我为讨陶谦而来,非为屠民而来,民无害我,我亦不会害民,快快起来。”
而郑雄忍着箭伤之痛,听闻太史慈要领兵向戚县,又自告奋勇,要与太史慈同去,劝戚县出降。
若兵不血刃就能得城,刘达当然乐意,当即同意让郑雄同去。
又派于禁领五千兵马和梁县令一起先行至留县,自己率领大军随后出发。
大军出城时,城中不少百姓出城相送,皆赞言刘达之仁。
以往大军若至,百姓多少都会遭受劫略,但现在兖州的兵马因为扬威将军的严令,一件侵害百姓之事都没有发生,这让他们不由不赞。
且说太史慈和郑雄来到戚县城下,戚县就在广戚北面二十多里处,位于东海国和彭城国郡界上。
戚县县令早听说了广戚之事,见大军临城,忙开了城门,带领县中吏士出城请降。
不降也没办法,城里只有几百县兵,哪里能守得住,何必去让吏士枉送性命呢。
而且广戚的郑县令败了之后不被刘将军所杀,那是因为人家得县民之心,有百姓为他求情。
但是他这个县令可没有郑县令那么深得民心,到时候说不定城中百姓还会要求刘将军把他斩了呢!
所以提前出降,至少还能免得一死,说不定连县令之位都还能保住。
见到广戚县的县令郑雄,戚县县令心中暗暗称赞自己,亏自己聪明,主动出降,而不是等着郑雄来劝说才降,这么看来,这县令自己还是能继续当的。
事实正如他所愿,太史慈只是在城里过了一夜,要了粮草,便起兵向阴平去了。
郑雄也回到广戚去,继续当他的县令。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