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得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132章:和解了,农女重生宠夫至上,一九得九,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墨城的石县,沙河县,平乡,大庆,四个乡县忽然停止干戈,争先空后的朝府城跑。
他们看到府衙的官员不在打打骂骂,石县和沙河县的分界虽然还在,但两个地方的人看见对方也不在分外眼红,就连一个劲儿朝节度使司告的状子也忽然没了。
今个儿,几个县的人城门一来就齐齐涌进府城,互相看不顺眼,也懒得争吵,一个个急匆匆的提着包袱,在城里一座客栈等着。
远在牡丹城的节度使司早就接到他们到去商议的消息,结果等了几天不见人,传过去的消息也没头没尾,牡丹城亲自来人了,被当地官员领过来一看,直呼之前说这边民乱如何如何是夸大其词。
“大人现在是来着了,要不然呐,”府城的官员朝府衙的方向抬下巴,“就跟那衙门似的被他们拆了。”
来者好奇“那这些人是怎么回事儿?我还听说你们这边出了个妖女。”
“不是妖女了,”府衙的官儿道,“成仙姑了。大人咱们也进去,进去听听就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儿了。”
几县代表,知县,以及府城的官儿们,全都站着坐着等在客栈。
客栈的老板都成了跑堂,来来回回的上茶,端点心,被平时只听说过有的人物叫住问东问西。
“人怎么还不下来。”
“是不是不在啊?”
“不用去叫,约好的时辰,时辰到了,赵当家自然出现。”
“也不知道来了多少人。”
“叫准备的东西你怎么准备的?”
“跟你们的一样。”
客栈楼上,颜景正隔着距离听了听下面的动静。
客房内的苏清河打开出来了。
颜景正朝赵九儿的房间看了眼,轻声道“还没起?”
苏清河摇头“这个时辰她哪儿起的来,昨天被骂了。”
而且屋儿里的灯火一夜没灭。
苏清河现在就能想象等会儿见到的赵九儿会是个什么表情。
“老大。”
薛洋踩着时辰叫门。
不过叫了半天,屋子里丁点动静都没有。从绥州赶过来的老叔公从楼下上来,拉着张脸道,“使劲儿叫,自己惹的,她还好意思不早早起来解决。”
薛洋不认同道“您老别这么大意见,不关老大的事。”
“她就不该离开绥州,”老叔公气这呢。
“行行行,”薛洋也不跟他掰扯了,使劲儿拍门,喊老大。
咯吱。
赵九儿的表情不出苏清河所料,阴沉的厉害,随时都能发脾气的样子。
苏清河吁口气,轻声道“用热水在洗把脸吧,楼下人都到了。”
赵九儿直接把脑袋栽他肩上。
苏清河抬手想扶她,抬到半路又放下,压着声同她道“我叫平安拿水过来,你先吃点东西。”
赵九儿摇头,仿佛靠他肩上歇一下就可以了。她问薛洋到时辰没有。
“不到时辰怎么可能叫你,”薛洋有情绪。而且她已经好几天没正儿八经的休息,昨天老叔公他们过来,又狠狠把她埋怨一顿。
赵九儿撒娇的功夫一流,这会儿随意在苏清河肩上蹭了下脸,“时辰到了,先办事,在吃饭。”
就算没外人在,苏清河也不适应这样的亲昵,他僵硬着,没推开就进步很多了。这会儿说起正经事,苏清河立马正色道,“下面有官员,你控制一下语气。”
赵九儿窃笑“真正关心一个人,才会从各方面担忧。”
这个是突然冒出来的话,而且不合时宜,苏清河哭笑不得道“是你有所欠缺的地方太多,不得不让人担心。”
切。
赵九儿撇嘴,不跟他争,先下楼办正经事去。
“仙姑。”
石县的耆老一看到她下意识就从凳子上起身。
赵九儿朝在场的人看了一周“别乱叫,这里没什么仙姑,喊我名字或者叫我当家人。”
耆老立马改口“赵当家,听说你们那边来人了,小老儿立马就过来了,这是之前当家的叫弄的文书。”
事关本地大事,其他几县的人见缝插针的积极道“我们也都准备好了。”
赵九儿歪歪头,示意老叔公把东西接住。
“当家的。”
长袖善舞了一清晨的田错给她引荐。
田错先介绍她“这是我们绥州坝山的当家人,赵九儿。那位是绥州苏圣人,苏家的苏清河。”
府衙这边的官员出还没到任的知府外,同知,通判,推官,检校,甚至是司狱。
除此外还有各县的知县。
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大司会审。
赵九儿对这些官员的作用和用处不甚了解,行的也是男子礼。对于他们询问的坝山,绥州,或者是夜闯屯兵所的事都没怎么回答,全有苏清河,和田错在答。
府衙的同知道“听闻只要赵九儿赵当家肯在这里建作坊,几县的人就自愿和解税赋一事?”
讲真,这是他们最关心的,且他们过来也不是看热闹看人的,是来了解事情经过的,若不然这么大的事上司问起来一问三不知,这绝对不行,但也不能一点不管。
“只要赵当家在我们县建作坊,我们愿意和解,”石县的耆老第一个发言。
其他几县也都是这意思。
石县那位之前被赵九儿踢进人群挨揍的知县对赵当家的了解多一些,当即说起赵九儿在绥州的“美名”。
妖女,土匪,财神爷。
这是许多人对赵九儿的认知和评价。
老叔公听的耳朵都起茧子了,他让田错赶紧看几县收拢的资料。
苏清河一边听着动静,一边帮着看。
想要建立作坊是有条件的。
首先就是交通。
因为有些配方不能交给他们,原料得从绥州那边朝外运,交通不方便,那就不用谈。
其次还是原料。
需大批量,消耗人力物力从外运原料,原料产地过远的话,他们这些薄利多销的生活消耗品就很划不来。
再然后,还得看周围的城有没有已经开设的作坊,有的话,一定区域里面不能超过三家。
究其原因是生活消耗品,和规模,以及原材供应。
老叔公不识字,在外地开设分作坊的经验却十足,低声与苏清河交流这,很快把几个县的汇总情况了解清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