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样稀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四百六十章 平辽有标准,逆天换明,样样稀松,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学到了,又学到啦!
对郭大靖的详细解释,何可纲才恍然大悟,没想到就这么点小事儿,东江镇也想得如此周到细致。
郭大靖解释完,又伸手指了指屋角的书柜,说道:“官府发的通告都在那里,何副将闲时可以翻看,对东江镇的了解会更加深入详细。”
何可纲颌首应着,开口问道:“末将看运往前线的弹药物资源源不断,三年平辽之期刚开始,怎会如此着急?”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三年平辽是对朝廷,对万岁的承诺,但我军的实力若允许,当然还是越快越好。”
夜长梦多是郭大靖所担心的,他也没有什么养寇自重的心思。而象祖大寿这样的辽东军头,可能希望永远保持现状,永远能拿着丰厚的粮饷。
毕竟,祖大寿等人只盯着眼前的利益,没有家国之念,而郭大靖的格局不是他们这些人能够想象的。
在郭大靖看来,光复了整个辽东,沃野千里,那就是财富,又何必惦记着朝廷发放的那点粮饷呢?
何可纲点了点头,试探着问道:“不知道郭帅所说的实力允许,是要达到何种程度?”
郭大靖想都没想便回答道:“总兵力在九万十万左右吧,在目前看来,也差不了多少了。”
原来的五协人马已经补充完全,再加上新到的一万辽镇官兵,以及辽东的特战营和飞骑营,离九万的目标也就差一万两三千。
主要是特战营那边,还有飞骑营,离预定的数量,还有些差距。
何可纲心中了然,如果再从辽镇调来一万人马的话,基本上也就达到了大决战的条件。
显然,东江镇也预料到了再调辽镇人马的困难,有后备的计划,并不全指望辽镇那边。
这也意味着平辽大战对于东江镇来说,只是时间早晚的事情,辽镇可有可无。
“如果春耕前不能再从宁远调拔人马,郭某和毛帅已经商议过,以后也不需要了。”郭大靖垂下眼帘,端起茶杯喝着水。
东江镇必须考虑到自家的粮草物资是否能够长久支撑,春耕前调来,自然能够进行耕种,秋天就能收获。
可要错过春耕,那调来的辽镇官兵就是白吃饭,还是白吃两年。平辽又不是非辽镇不可,郭大靖索性就不要了。
至于拔给辽镇的粮饷,自然也要降下去。每月一两四的饷银,直接减去一两,粮食减半,饿不死就成。
估计辽镇明年开春也要想办法屯田耕种,这更好,还能给东江镇省下不少粮草物资。
何可纲听出了郭大靖语气中的不屑和怨忿,暗自苦笑,沉吟了一下,说道:“末将想给祖帅写封信,言说这边的诸多照顾,使宁远的将士打消疑虑,服从调动的命令。”
郭大靖抬头看了何可纲一眼,知道这么说话是好听,主要还是要让祖大寿认清形势,别到最后啥也不是,啥也保不祝
“何副将尽管写信,派人送去宁远。”郭大靖也不怕何可纲是不是有什么别的阴谋诡计,爽快地答应下来,“时不我待,优柔寡断可不仅仅是耽误时间。”
话也不用说得太透,现在你不知好歹,以后连机会都没有,好自为之吧!
没有强硬冷酷的威胁,甚至是带着笑容说出这些话,但何可纲却从中听出了几分寒意。
或许,东江军将士对于辽镇官兵的印象都不太好,就是源自于象郭大靖和毛文龙这样的高层。
何可纲不得不这么想,因为辽镇,或者说袁崇焕,对于东江镇的伤害确实非常大。
尽管在郭大靖的千方百计和殚精竭虑之下,东江镇渡过了难关,并没有象历史上那样饿殍遍地。
但东江镇军民对于袁崇焕的怨恨,牵怒到辽镇,也是有情可原,并是真实存在的。
而且,东江镇对辽镇有过数次牵制援助,可辽镇对东江镇呢,似乎并无半点援手之义。
建虏攻伐朝鲜,并勐攻东江镇在朝鲜的基地时,辽镇选择了袖手旁观,看着东江镇独力血战。
直到建虏退出朝鲜,辽镇也无一兵一卒出动,哪怕是牵制也谈不上。
在建虏对东江镇的辽南基地发起的两次大规模进攻时,辽镇同样也是不动如山,冷漠得如同仇敌。
相反,不管是宁远大战,还是宁锦作战,东江镇都不顾自身困难,发动了牵制作战。这是连袁崇焕都不得不承认,在奏疏中为东江镇请功的真实事情。
当然,对辽镇的鄙夷的篾视,还来源于东江军凭借自己的力量,取得的连番大胜,建立的不世功绩。
幸好,是打散安置的,也分不出原来的建制。何可纲又为并入东江镇的辽镇官兵,感到了庆幸。
如果还是单独建制,相比于东江镇各部,肯定矛盾重重,也肯定不招待见。
也就是说,东江镇的合并应该是最好的办法,既消除两军的隔阂,又能保证部队的战斗力。
唯一有所损失的应该是象何可纲等将领,但要是想开了,也就是暂时的失落。在东江军,才会更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当然,这需要你的努力,需要你的奋斗,天上不会掉馅饼,机会也是给有准备的人的。
郭大靖看何可纲露出略显尴尬的神情,也不再深说,伸手招呼着,来到大沙盘前,指点着说道:“我军的优势在于火力强大,以及有水师的助阵,所以……”
为什么需要将近十万人马,郭大靖才会发动总攻,原因主要在于他不想打击溃战,而是要尽可能地歼灭建虏的有生力量。
“以五六万的主力部队,沿陆路逐步推进,攻打鞍山堡,再攻辽阳城,迫使建虏也集中兵力死守辽阳。”
“三万至四万的迂回部队乘坐船只,走三岔河,沿浑河而上,或直捣沉阳,或于柳条寨附近登陆,占领虎皮驿,切断辽阳与沉阳的联系。”
“平辽的成功,在本帅看来,不仅是收复辽东,更是要把建虏打残,甚至是消灭,才能赢得安稳的经营和恢复期。”
“如果只是迫使建虏退出辽沉,而实力犹存,我军光复的大片地盘又需要分兵守卫,就很容易陷入疲于奔命的窘境。”
“关键是朝廷不会考虑这么多,一旦认为平辽已经成功,粮饷的支持便会大幅削减。我军若与建虏继续征战较量,靠辽东残破之地,恐怕有很大的困难。”
停下了解说,郭大靖看向何可纲,沉声说道:“如果兵力足够的话,在决战之时,便可抽调出一两万的人马,从辽东发动,由本溪进行突破,抄掠建虏的退路。”
辽东的迂回部队,郭大靖觉得只有特战营是不够的,如果朝鲜军队能够出动助战,那他的计划就基本上完善了。
这也是他为什么康慨地供给林庆业和崔孝一武器,并帮助他们训练军队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在大决战之时,兵力越是雄厚,对建虏的打击越大,也越能达成他平辽的标准。
何可纲显出惊讶之色,他没想到平辽也有标准,并不是他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水陆齐发,大军全动,可以想见决战是何等规模,又是如何惊天动地的一场大战。
而他还不知道,动员的不仅是全部作战部队,还将有数万的民兵,甚至可以说是东江镇的全体军民,都将有力出力,为最后的决战作出贡献。
“既是切断辽阳和沉阳的建虏联系,可也被夹在中间,要受到建虏的夹击。”何可纲指着沙盘,不无顾虑地说道:“甚至是本溪之敌也会加入,将是三面受攻。”
郭大靖点了点头,说道:“不错,正是有些风险,才要出动数万人马,步骑炮混合,顶住建虏的三面夹攻。”
何可纲还不是很清楚东江军防御阻击的实力,在郭大靖和毛文龙的估算中,倚托简易阵地和器械,凭借强大的火力,抵挡两至三倍的敌人,还是有把握的。
况且,辽阳的建虏既要抵挡正面的进攻,能够抽调而出的兵力就很有限。
同样,辽阳在遭到重点进攻的时候,沉阳建虏肯定会大力支援,所留的人马也不会太多。
说白了,发动是有时间差的。正面攻得勐,就能吸引大量的建虏集结于辽阳。水路和辽东的迂回行动,受到的阻力就会很校
只要对辽阳的建虏主力造成歼灭性的打击,残兵败将就难以再守住沉阳、本溪、抚顺等地,后续的作战就差不多可以横扫。
如果想得再远一些,那些归附建虏的蒙古诸部,也会生出异心,甚至是反戈一击,立功赎罪。
墙倒众人推,树倒猢狲散,这样的局面出现,一点都不意外。甚至于女真各部也会为了保全自身,而向建州女真捅刀子。
“郭帅的魄力,末将钦服备至。”何可纲吐出一口长气,拱了拱手,说道:“能参与到此决战,实乃末将之幸。”
郭大靖摆了摆手,说道:“此是绝密计划,何将军不要透露。”
停顿了一下,他又补充道:“形势变化莫测,到时候说不定又有改变,一切以实际情形为准。”
让何可纲知道平辽就在这一两年,在给祖大寿的书信中自然有所透露。希望祖大寿能幡然醒悟,抓住这最后的自赎机会。
宁远可以不守,最多留三千兵力,就能使决战的总兵力突破十万,胜利基本上已经握在手中。
何可纲郑重地说道:“郭帅放心,末将岂敢泄露此等重大的军事机密。”
郭大靖呵呵一笑,脸色缓和下来,说道:“建虏虽然显露颓势,但也不会坐以待毙。从情报上分析,今冬发动的可能性很大。目标或许是秀岩,也可能是凤城和镇江。”
何可纲看着沙盘,思索了一会儿,说道:“末将以为,凤城和镇江的可能性最大。秀岩的话,建虏应该不敢涉险。”
在辽南的防线已经推进到营口和塔山铺的情况下,进攻东面的秀岩,建虏就要冒着侧翼的威胁,甚至辽南东江军有可能东进,切断其退路。
而进攻凤城和镇江,秀岩驻守的东江军相对于辽南的重兵集团,威胁则要小的多。
之所以作出建虏要进攻辽东的判断,除了基于各地东江军的兵力多少,还有着历史上的借鉴。
在皇太极继承汗位之初,面临的局势与现在很是相近,也是处于四面的封锁包围之中。
所以,皇太极先伐朝鲜,并迫使东江镇放弃陆上基地,退缩到了海岛之上;
之后又连续进攻察哈尔部,逼得虎墩兔率部西迁,解除了两方面的威胁,打开了不利的局面。
现在,多尔衮已经击退了虎墩兔,尽管并未使察哈尔部遭到重创。但短时间内已经难以造成威胁,并让归附建虏的蒙古诸部稳定下来。
而对东江军的围困封锁,以及朝鲜态度的改变,建虏肯定也要有所行动,争取一个相对有利的对峙态势。
辽南重兵云集,工事坚固,建虏已经退出了海州,就基本上不会再头铁地前来硬碰。
秀岩地区的情况,前面已经分析过,对于建虏的进攻甚是不利。这样排除下来,辽东的凤城和镇江,差不多就是建虏唯一的选择了。
即便不能在辽东给予驻守的东江军以重创,可只要能迫使东江军退却,饮马鸭绿江的话,朝鲜方面首鼠两端的态度,大概率又会摇摆。
也就是说,建虏进攻辽东,还有着政治上的考虑,争取使历史重演,削弱又要成形的反金联盟。
郭大靖笑了笑,说道:“何将军分析得很有道理,对于辽东战局,可有什么建议和看法?”
何可纲沉吟了半晌,说道:“依末将之见,建虏应该是快速发动,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进攻。我军可避其锋芒,为大决战保存实力。”
辽东的根据地没有安置百姓,耕种的土地也不多。就算尽行放弃,退至皮岛,建虏也得不到什么,还是要退回去的。
但建虏的发动既然有政治目的,郭大靖就要力争粉碎,使朝鲜方面的态度不会改变。
82中文网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