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壹方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十二章 一天到晚只出不进,还花钱买这玩,我的九零年代,陆壹方,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二天一大早,杨志就骑着单车出去了。
从村里出来,拐上了泥路,他就用力地蹬脚踏。这条路太烂,听那些有亲戚在省城的乡邻说,省城那都都是水泥路、砖头路。什么时候自己这穷乡僻壤能修个水泥路就好了。
从西乡到潭镇一共5里路,除了一路上泥泞、坑坑洼洼、石头突兀之外,这5里路程中还有两个大坡,爬这两个大坡,好像爬半个山坡一样,所以人们叫第一个坡做半山坡,另一个就叫五里坡。
一般人爬这两个坡,就算有单车,也是推着上,因为太陡,太高。当然,大部分人还是走路的,毕竟有单车的人还是少数。
走完半山坡和五里坡之后,再走一段平路,就到了潭镇,也就是杨志和老曾上回卖对联失败的地方。潭镇是附近十里八乡的中心地,周围乡村以它为中心,向外一圈圈地扩展。西乡和东乡算是离得比较近的了。
十里八乡基本都是山地多,连绵起伏,在这中间的间隙,各个小村落艰难地匍匐在上面。独独潭镇,恰巧落在去往省城的省道路的旁边。因着交通的便利、道路的通畅,潭镇慢慢地发展这个县里最发达的一个城镇之一。另一个是就是县城,没法比。
这也是为什么杨志之前卖柴、卖对联,都第一选择来潭镇,因为潭镇的集市是最热闹的,每逢圩日,各个乡、各个村的人或走路、或骑车,都来买东西。
人们不仅是去集市,还去店里吃点东西、买点书、买个新衣服等。潭镇有一条街,按杨志的看法,那其实是比县城还热闹。
经过上一次卖对联管理处的人那样的奚落,他才知道原来卖不是农产品的东西,还得申请证照。要这么说,想开店,岂不是更难了?
杨志又到这里干什么?
只见他风尘仆仆地骑着车直奔一家修车店去。当然风尘仆仆,一路上尘土飞扬,又是泥又是沙。能不脏吗?
这是一家专門修单车的店,不大。只见一个老师傅在那里补车胎,另一个年轻小伙在那里打下手。
杨志在門外探头看了一会,只见那小伙子双手黑漆漆的,衣服也乌黑乌黑的,脸上也划了好几道修车机油的印记,一时半会还真不敢认。他迟疑地叫了一声“林天!”
林天抬头一看,先是疑惑,再凝神一看,发现是杨志,喜出望外,和老师傅说一声后,连忙放下手中的工具,跑过来用力拍了一下杨志的肩膀,高兴地说“哟,杨老师,很久没见啦!”
“确实!中学毕业后就没见过了。”杨志感慨地说。
林天说道“对呀,以前我们天天放学了就一起去游泳呢!你现在忙什么?”
杨志说“没忙什么。想起前两天碰到你妹妹,她说你现在在你表叔家的修车店帮忙,就过来看看。”杨志确实是前两天逛西乡卖豆腐时碰到了林天的妹妹。
林天说“是呀,没办法,在家里忙完农活后,我爸天天骂我,说我只吃不进,我妈看不过眼,才人托人的,拐了七八个弯,才搭上了关系,说有个表叔在潭镇开修车铺。”
他接着说“我爸咬咬牙,给了点学费,人家才肯收我的。这样好歹有个手艺,挣点钱,以后好歹能娶个媳妇。”
杨志点点头,说道“我也是啊,没钱,娶什么媳妇呢?”
林天说道“你不是当老师吗?当老师多好啊,每个月都有钱。”
“别提了,一个月工资还不如我爸卖豆腐!”杨志说起豆腐,突然想起他来找林天的目的,连忙问“对了,你们这有没有废旧不要的车胎?”
“你要来干什么?”林天纳闷地问道。
“反正有用,要是有的话,能不能问问你表叔,可以给我几个吗?”
林天犯了难,小声说道“我那表叔,比铁公鸡还吝啬,我在这里吃饭,多吃一筷子的青菜,都还黑脸呢!怎么可能给你?”
“那要不我买?”
“那我给你问问。不过也不一定能成,因为他那轮胎还要留着有用的。平时很多亲戚都来问过,他都不肯给呢。”
不过林天的表叔一听杨志愿意付钱买旧轮胎,连忙答应。只是杨志有个要求,说“必须不漏气,如果有漏的,要先补好再给我。”
林天表叔就赶紧选了好几个稍微好一点的轮胎,又检查了几遍,有漏气的就补一下,确定没漏气了,才递给杨志。
平时那些亲戚,个个都恨不得白送,他当然不愿意给。现在杨志愿意付钱,他哪管杨志用来干什么?
杨志付了钱,把车胎斜挎挂在身上,又骑着这哐哐响的单车沿着泥泞的小路回家。
回到家,已经是午后,老杨居然已经回来了。看来确实一家人不能在一地方做买卖,这更坚定了杨志要去东乡卖豆腐的决心。
老杨看杨志扛着几个废旧轮胎回来,问他去哪里捡的。知道是买的之后,老杨气得骂他“一天到晚只出不进,都什么时候了,还往外花钱买这玩意?”
杨志不吭声,心里只觉得好笑,因为老杨的话跟林天老爸的话一模一样。是不是只要是两父子,都看不顺眼对方?真奇怪。
老杨只见杨志停下车子扔下轮胎后,去厨房拿了把柴刀,又走了出去。这小子,性子其实跟老杨差不多,不喜欢耍嘴皮子,别人怎么骂他,他也不会回嘴,只会默默地做事情。
不,他比老杨更沉默,因为老杨至少还会骂儿女。杨志不敢骂人。
杨志走了几百米,来到了旧屋的围墙后面的竹林。旧屋,就是老杨修房子之前和杨志三叔以及杨志奶奶一起住的房子。这个旧屋太破了,老杨迫不得已才搬走的。
老杨修房子搬走没多久,杨志三叔也借钱在几百米远的地方修了个房子,也搬走了。
所以现在只剩下杨志奶奶在旧屋住。但是旧屋太破,屋顶漏雨,墙面漏风根本住不了人。所以杨志奶奶只好住到旁边的柴房去。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