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不是猫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三三章 高深,从大学教师开始,大熊不是猫,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这天晚上,沈光林在和国家队成员们一起庆祝。
林文伟也没闲着,他在公司商量着该怎么开出收买沈老师的价码。
他只是一个职业经理人,又不是老板,自己的权限是有限的。
淡马锡集团确实是新家坡国家资本,有茫茫多的钱。
但是新传媒的财力是有限的,并不能随意挥霍。
但是,只要是对计算机和传媒有所了解的,同时又是汉语言文化圈的人,自然是不会看不到五笔输入法的重要性的。
如果这项发明不重要,国内也不会把它吹嘘成“华夏第五大发明”了。
新家坡从开始发起了语言推广运动,也就是“讲华语运动”。
他们这么做的目的自然是要扭转新加坡华人因各自不同的籍贯而使用不同方言这个根深蒂固的习惯。
现在,他们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但是学校也是教汉语的。
而他们使用的正是中国正在使用的简体字,而且拼音也和国内是一模一样的。
所以,他们的华文媒体使用五笔输入法的概率将会很高。
沈光林的五笔输入法刚发明出来,确实有很多人还没有看到它的美好前景,但是林文伟他们公司的人看到了。
这是一种划时代的发明!
从根本上解决了汉字输入慢和输入难的弊病。
什么叫做又快又准,五笔输入法就是这样的。
“要不,咱们也开万新币?”一位工作人员提议到。
“万新币不是不行,但这项专利是京城大学对称性破却实验室的成果,不独属于沈教授个人的,给他们单位开万新币,那给他本人开多少?”
看样子他们了解的内容越来越多了,为难也在这里。
不过,讨论到了最后,也没有结论,还是要走一步看一步。
沈教授一堂讲座就有万新币,这生意该怎么谈嘛?
先听讲座吧。
讲座安排的是下午靠近傍晚的时间点才举行的。
沈光林在这一天起床有点晚了,甚至过了午饭时间。
昨天晚上确实喝多了酒,又发了会酒疯,回到房间的两个人昏天黑地闹了半夜,临近天亮才沉沉睡去。
甚至,李蓉都开始怀疑人生了,她可是警员出身,身体素质当然是很好的,怎么就跟不上光林哥的节奏了呢,这是她第二次败下阵来了。
她不明白,权力是男人最好的药。
沈光林改变了历史,这种成就感,比获得了权力还让人沉醉。
临起床之前,沈光林又来了一发补强,简直都入魂了。
光林哥好强大,这不是往日的那个他了。
他是不是用药了?
如果沈光林听到,肯定是要辩解的,他当然没有使用辅助!
沈某即使不走正道,走的也是谷道啊,怎么可能用药嘛。
此番停战,沈光林终于要起床开始备课了,然后国立大学的工作人员已经过来搞接待了。
怎么办?怎么办?
这次沈光林不打算继续讲生物了,他准备回归自己的老本行,讲讲化学,哦,不,讲讲物理,就讲最纯粹的理论物理。
他沈某人原本就是学物理的,跟化学和生物都不沾边。
那天也是强行装逼才讲生物,真要讲的细致那他就真的傻眼了。
在纯粹的理论物理界,沈某还是可以一战的。
这次的讲座的地点是在国立大学的学生礼堂进行。
这个会场能够容纳多人,今天依然是座无虚席。
跟上次听讲座的几乎全是物理人不一样,这次听讲座的至少有一半生物人,或者一多半。
大家都不明白,沈教授的研究跨度为什么可以那么大。
国家办事处处的同志也坐在台下,他就是捧个人场。
毕竟,他是学政治经济学的,对物理理论几乎一窍不通。
讲座开始了。
沈光林的装备依然是一瓶枸杞茶水一个,笔记本,一份厚讲义,这次连幻灯片都没有。
大家还想听沈光林继续讲述人体的da呢,毕竟这话题大家好奇的很,谁也不知道他会研究到哪一步。
沈光林终于动作了,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哗哗哗写了一长串公式。
这,这一看就不是生物啊,看起来像是一道有点复杂的数学题。
“我今天要讲述的,就是理论物理届的标准理论模型,有听不懂的朋友们就要抱歉了,科技和知识都不会等人。”
理论物理这才是沈光林研究的领域,是他发家的起点。
目前,小林诚和他的师兄益川敏应已经把标准方程完善好了,只是还没有在《自然》或者《科学》上刊登,沈光林提前把它拿出来讲了。
这次真的对得起那万新币了吧。
其实,标准理论模型要从杨·米尔斯理论开始讲起。
年,杨振宁和米尔斯提出来一个理论,旨在使用非阿贝尔李群描述基本粒子的行为。
到年代,理论物理届引入对称性自发破缺与渐进自由的观念,这才引起了大家对这个理论的重视,然后发展成了标准理论模型。
后来,研究标准理论模型的都获奖了,反而是蒋振宁和米尔斯没有能够凭借这个理论获奖,也是遗憾。
杨振宁毕竟已经获得过一次诺奖了,他可以不在乎,但是合伙人就不一样了。
历史上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也不多。
加起来只有个人,分别是法国籍波兰裔科学家居里;美国科学家莱纳斯·鲍林;美国科学家约翰·巴丁;英国科学家弗雷德里克·桑格。
沈光林就是从杨振宁的杨·米尔斯理论出发,开始讲述起最前沿的科学发现。
现场人,真正能够听懂的,不超过人。
大家听不懂,但又不敢不听。
很多人还在那里埋头记笔记。
现在这堂课确实是听不懂,但是万一以后能够听懂了呢。
听懂了再说吧。
科学,从来都是小众的。
面对理论物理,愿意听的人很少。
沈光林一口气讲了两个小时,然后终于停止了自己的讲座。
这就有点像后世的喧宾夺主,
台下现在仍然是一片沉寂。
因为大家都没听懂,自然不会有更多观点表达出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