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九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百三十九章 应对方法,白衣钟离传,金九四,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书房内只有朱元璋一人,除了偶尔爆开的灯花响声外,屋内只听得到朱元璋踱步的声音。
有的事情能对钟离讲,有的事情则不能。
现在朱元璋忧心的事情不只是钟离知道的关于张士诚称王和准备南下攻占扬州的事情,更不是张士诚兵指运河西朱元璋自己如何配合的事情。
令朱元璋头痛的事情还不少,现在朱元璋忧心的就是粮草、钱粮的问题;本来在张士诚攻占高邮之前,钟离和朱元璋就曾谈过关于西进尽快开辟新的粮源,现在看来,随着张士诚攻占扬州和西进,朱元璋的粮草购买运输肯定越发紧张,原来在扬州一些大粮商手里买粮的办法也自然难以行得通了。
加上现在唐别衣让朱元璋接收了马场,从这个层面来说,可以和巢湖周边的粮产地靠的更近,一个粮食问题,一个战马问题,都能很好的解决了。
但也不是万事无忧的,巢湖周边距离庐州太近了,除了庐州马场进出有险道可用,粮产地就没有这么好了,可以说周边很难看到可以具险以守的地方。
如果刘福涛对庐州的威胁不大,让庐州的朝廷官军得空可以过来掠夺粮食,恐怕朱元璋到时候也没有很好的办法,一旦和朝廷的官军纠缠在一起,那东面未来的危险就打了,甚至可以说把军中粮草的需求前部寄托在这样的地方,实在太过危险了。
还不止于此,朱元璋占领和州后,从和州撤走的官军没有一日不想收复和州的,这也是为什么孙德崖驻守通往和州的鸡笼山到烟墩山一线咽喉要道的原因之一。
孙德崖可信吗?恐怕不能,这样的人为了利益甚至不惜作出出卖和囚禁带他自己一起起兵的郭子兴两次,如果给他足够的利益,朱元璋被他在身后捅上一刀也是肯定的。
综合起来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其一,朝廷未来攻打张士诚时朱元璋的应对,说是应对其实到时候恐怕除了跑就是直接面对面的硬抗,没有什么其他更好的办法;其二,粮草军费的问题,张士诚占据扬州朱元璋的粮道恐怕难以持续;而军费因为战马骑兵的需要或者说唐别衣经营马场的需要,也会大大增加,这让本就不富裕的财政雪上加霜;其三,有消息显示,和州的撤走的官军正在重新集合准备夺回和州,战事未来随时可能再次降临;如果这三方面的困难能分开还好,如果同时爆发,整个朱元璋的军队就有可能崩溃。
主要的困难来自这三个方面,既然有困难,也要分出个主次才行,朱元璋在书房里想的也是这方面,如何把困难主次分开,不至于到时候自己乱作一团无法应对。
现在张士诚正在超扬州方向运动,孔小姐希望自己对张士诚有所策应,但也只能策应,真的出兵支援张士诚可能性不大,问题是如何策应呢?这个不是自己的主要考虑的问题。
其次,朝廷的人马被孙德崖暂时阻击在鸡笼山到烟墩山之外,如果自己出兵往东,或者向西,到时候孙德崖想坑一把自己,那可就没有一点办法了。
第三,庐州马场的战马现在自己无法完全消化,派去五千人协助唐别衣驻防马场,也能解决马场暂时的生存问题;至于粮草问题,一时间粮食也无法生产出来,以防万一,还是要多派些人过去,让驻防马场的和开辟粮道的互相配合,这样才可以让庐州的官军有所忌惮,不敢轻易冒进。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看的话,当前主要的问题还是准备重新攻取和州的官军,而官军要想答道和州城下,首先要过孙德崖这一关,要想让孙德崖坚持,不让朝廷的官军轻易过来,得让孙德崖有信心坚持下去才行。
那么如何让孙德崖能在鸡笼山和烟墩山一线坚持下去呢?
朱元璋在书房里不停的来回踱步,这事情看似好办,又不好办。
朱元璋知道孙德崖最为计较利益,如果写信告知孙德崖自己现在的局面,孙德崖可能会弃之不顾;如果直接须以利益,又担心孙德崖警醒过来,知道自己会有动作需要保证后院的安稳,会乘机漫天要价,到时候自己还是无法动弹,说不定还不得不出一笔血;如果有什么办法能让两人的利益捆绑到一起,说不定孙德崖会下定决心坚守,问题是有什么利益能和他孙德崖能够捆绑在一起的呢?
朱元璋想了又想,已经被马秀英催了两次了,天色不早了,要早点休息才是。
朱元璋在屋内嗯啊的答应了,但依旧无法放心去睡。
朱元璋在桌上拿出一张大纸,在上面写下钱粮、和州、张士诚,又把钱粮、和州、张士诚分别用圆圈圈起来,然后在每个圈引出若干关于三者之间的关系词语。
等把所有的关联线都抻出来后,朱元璋发现钱粮出现问题是粮道的原因,粮道之所以出现问题是张士诚要攻打扬州,而自己又要策应张士诚,让自己策应张士诚的是孔小姐,孔小姐又和张士诚与自己认识,这时候如果让孔小姐去解决张士诚和自己之前的问题恐怕不太现实;而认识孔小姐的还有一个钟离,钟离现在正在自己这个总管府,还是自己的妻弟。要想解决自己和张士诚之间的问题,只要钟离去做些事情就好,说白了就是如何配合的计划和方式。
这个问题算是解决了,下面的关键是和张士诚取得联系,然后确定互相配合的办法,这件事。
下一个就是开辟新的粮道和驻守马场,驻守马场比较枯燥,需要找一个稳妥耐得住寂寞的人,而开辟新的粮道需要敢于猛冲猛打的人,扫清路上的小股敌人占据粮源地。
朱元璋在脑子里把自己的将领扒拉过去扒拉过来,仔细筛选的几遍都没有令自己满意的,当朱元璋想随意挑选一个时,朱元璋突然想起自己的外省李文忠来,虽然李文忠年轻,但人很稳重,气量也很大,驻守马场就用他了;至于开辟粮道之重任,只能交给邓愈了,其他人一是腾挪不开,二十交出去不放心,三是能力也没那么强。
剩下的线就是和州了,与和州关联的线主要是孙德崖和退走的朝廷官军,彼此的任务和责任也都很明确;再有一条隐线是指向的在滁阳的郭子兴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朱元璋迟迟没有好的办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