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268 你们却能到这里赊到一门手艺,替身农妇养娃记,耕泽,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学堂里的夫子一遍遍念经似的教,不是极其认真的孩子,一年下来真认不得几个字。
“我刚刚说过了,我们是针对日常用字教学的,目的在于认字,而夫子那边旨在考学。”周平越说越来劲了,“而且,学院有一套专门学字的好办法,定不会诓你们。”
他可是看过董梅写的什么“拼音”,那个要是学会了,再配上她即将要编撰的字典,那可真的大大缩短了识字的过程。
这点倒是能让人信服,连门牌都是曾大人写的,定不是骗钱的幌子。
“小哥,真的可以先学后交学费吗?”周平解答了这许久,终于有人问到最为关键的问题上来了。
“确实如此。”周平解释道,“不过需要村里作保才可以。”
“这还是骗人的嘛?”
“大哥,若连个作保也没有,那我们如何相信你是真没钱还是假没钱呢?”周平抬了抬手,“这个作保,一则能证明你的身份,二则可证明你是真没钱交学费,待日后赚了钱再交也不迟。”
“况且,曾大人已经跟各村里长打过招呼,只要情况属实,都可以帮你作保。”见大家纷纷点头,周平接着道,“至于要不要还钱,那就看你们的本事和为人了。”
若手艺学成了,快则三月,迟则半年内就能把学费赚回来的。
“我相信,只要赚了钱,是没有人拖欠这点学费的。这学堂本就是在曾大人的倡导下开办起来的,完全为着大家伙能有个一技之长,好的起点,养家糊口乃至发家致富。”
周平暗暗算了笔账,跟婶子的毛衣生意那是没得比,不过跟一般的铺子比起来,这办学还真是可以的。
简单来说,一年可以办三期,一期算二十名学员,一年能收一百六十多两银子,除去开支至少能赚一百两银子。
他真是佩服婶子,凡事到了她这儿都能变成生意,且是不一般的生意。
“是是是,我要是赚了钱,头一个就是把学费还了。”有人应道。
“其实这是极为合理的。”
有位中年男人走上前,看衣着还有点像位夫子,他环视大家,道:“你甭管拿什么凭证,到任何店都赊不来东西吧?”
众人:“那是,那是。”
“但是,你们却能到这里赊到一门手艺,这难道不划算?”那人又道:“人呐,只要有了一技之长,再怎么都不会饿肚子了。”
众人:“这位先生看得通透啊。”
“要我说,这是义举!”
那先生看了看门牌,瞧着院子挺大,能容纳百名学员。
新奇的是,门口还新建了个门房,里外两间,外间摆放一桌一长椅子,从窗户看去,里间似乎摆了一床。门房门口倚着一老头,五十出头的样子,极为精神。
看来这门房是给看门老头准备的,实为细心体贴。
见马车驶来,周平赶忙迎了过去。
其实刚在车里,董梅她们就看了许久,周平的解说实在帮了她大忙。董梅一行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走到了学院门口。
难道这就是那位办学的李娘子?众人心下猜测。
周树根示意门房老头开门,并介绍道:“梅娘,这是高叔,家就住在这附近。”
“高叔好,以后您多费心了。”董梅颔首道,语气极其尊重。
高老头哪里受过这样的礼遇,心下也诧异得很,这么个温柔的小娘子竟然是大东家。
“您放心,我一定看好门。”高老头拿出别在腰间的钥匙,麻利地开了大门。
董梅站在门口,转身瞧着刚才那位先生,看着极为眼熟,问道:“您是?”
那老先生捋着稀疏胡须,笑道,“叫我老赵就行了。”
“娘,我在曾大人那儿见过这位赵先生。”青莲带着妹妹朝老赵福身行礼。
“恕我眼拙。”董梅歉疚道,“您是赵先生。”曾泰跟前的文书,平日里帮着处理一些信函、档案之类的。
这下在场的人又忍不住嘀咕起来,曾大人是真重视这事。
“无事,我是不请自来啊。”赵文书示意董梅应对他人,自个则是进了院子观看去了。
续而董梅环视一圈,方道:“我就是这学院的创办人,李董氏。我身边的这位姜先生就是学院的院长,往后学院的一切事宜都由她负责。”
秋菊朝着大家拱手行礼,今个她盘了一个简单的发饰,干净利落。一身青色长衫,颇有点文人风骨的样子。
众人窃窃私语,大东家是小娘子,大夫子也是位娘子,这样的学堂真能学到本事?
董梅不动声色,接着道:“这两位小先生是我的女儿,以后负责算学和识字。”
“这……这不会是糊弄人吧?”
在场的人再也耐不出了,女先生也就罢了,连女娃娃也能当先生,难不成这么大个院子,是用来骗人的?
“两个黄毛丫头,能当账房先生?”场下质疑声不断。
青莲青柳对视着抿嘴一笑,不气不馁也不言语。
“怎么不能?连老夫都要称她们一声先生。”福临酒楼的老刘特意前来捧场,在镇上的账房先生里,他算是叫得上名字的。
“刘先生?”
“您当真要称……这两丫头为先生?”
“这事我能诓大家?”老刘回了一嘴,忙走上前去。
董梅母女朝他福身行礼,尊称了一声“刘老先生。”老刘忙道:“听说你这快开学了,我这有好几个后生托我来报名呢。”
老刘能来,是她没想到的。她办这样的学堂,对于传统的师承教学来说是一种冲击。
在有些人的观念里,一对一传授手艺才是正道。像他们这样教授手艺,将师傅的地位置于何地。
“报名的事待会说,我今个也是头一回来,看看修缮得如何。”董梅伸手请老刘一同察看去。
围观的人不免好奇,也跟着进了院子参观。
看院子倒像个大校场。而东西厢房的窗户较一般的大了两倍,房内的光线确实亮堂许多。再抬头一看,房间前后各装了两片大明瓦,恰逢今个天气好,阳光透过明瓦直射房内。
室内看起来就是个小型的现代乡村教室那般,前面墙面挂着黑板,放置一长桌子。余下的空间摆放整齐的二十来张长桌,长凳。
一个教室大致能容纳三十人的样子。
东西厢房各备有一个寝室,以备路远回不了家的学员居住。按照董梅的设计,改造成了上下两层的大通铺,挤满睡觉的话,一个房间能睡二十多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