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文暴徒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244章 至关重要的名字!,大明冠军侯,斯文暴徒,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李邦华答应李日宣的原因也不是因为两人的感情有多好?诚然,他们两个是一个家族的,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
但是李邦华没有必要为李日宣的仕途而搭上自己的仕途不是?李邦华非常清楚,如果他拖延告急文书进京这事儿被捅了出去他可就完蛋了。
然而,当李邦华知道李日宣的所作所为的时候,他其实已经没有选择了。
李日宣默许了别人坑害王林轩并且将林丹汗给引了进来,这事儿要是暴露了李日宣的脑袋肯定是保不住了,三族能不能保住还得看崇祯的心情。
李邦华知道李日宣所作所为的时候,他就算是想要家里人在族谱里面动手脚也晚了。
虽然他不在李日宣的三族之中,然而以明代官场的规矩,李日宣犯了这么大的事儿,李邦华是不可能不被诛连的。
就像李邦华在兵部尚书任上之时,李日宣就得避嫌一样,他们两个之间的纽带是剪不断的。
所以,为了自己的前途就算李邦华再怎么不愿意,他也得帮李日宣一帮。
再说了,李日宣的计划也不是完全不可行。拖延侯世禄告急文书进京的速度就能让朝廷的反应慢半拍,林丹汗就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按照李日宣的计划,等朝廷反应过来的时候,林丹汗早就已经将山西破坏了一番了。
就算王林轩再能打又怎么样?
蒙古人对这活儿简直不要太熟悉,这边有人挡着过不去,那就绕道去另一边抢劫。反正他们的机动性最强,没人能追上他们。
至于说等到战争结束,侯世禄被问责的时候,朝廷会不会发现侯世禄的告急文书被拖延了?
这事儿还真不怕!
毕竟李日宣也没阻拦告急文书太长的时间,也就是一两天的时间,所以他动的手脚并不算多,处理后事起来也简单。就算朝廷派人来调查也不可能找到真凭实据,没有真凭实据就算侯世禄再怎么喊冤也不过就是胡乱攀咬而已。
当时的李邦华怎么想这计划应该都是万无一失才是,所以他也就同意了李日宣的计划。
然而,计划在执行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重大的失误!
正是因为他们动的手脚很少,所以并不能面面俱到。他们哪里能想到,从前线发出的第二封奏折就是报捷的啊?
按照正常的思路,所有人都会认为第二封同样是告急的。再加上当时的李日宣正在忙着准备守城,以及王林轩所部没有李日宣的探子,所以李日宣并没有及时得知王林轩已经打赢的消息。
李日宣只是想要陷害王林轩,他不想把自己的仕途搭上。所以在确定林丹汗已经来进攻之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加固城防,免得他把林丹汗请来反倒让自己完蛋。
李日宣这边不知道前线的情形,李邦华就更不可能知道了。
于是乎,本来是为了方便处理后续才没有在驿站上做太多手脚,反倒是帮助王林轩的报捷文书轻轻松松的及时赶到了北京城。
也正是这样,两封发出时间差了近两天,但是到达时间却只差了一个晚上的文书,就这样明晃晃的同时出现在了崇祯的朝会上。
当时,所有人就都知道驿站被人动了手脚了!
到了这个时候,证据什么的已经不重要了。
傻子都知道,对驿站动手脚的人就是将林丹汗引进大明的人。只要找到了这个幕后黑手,驿站那边有没有证据就已经无所谓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李日宣做计划的时候自然也想到了。不过那时他认为最后承担挑起战争的责任的人必定是王林轩,所以他没有在乎这个小小的破绽。可是没想到,就是这个小小的破绽要了他的命!
别人不知道林丹汗为什么来打左云卫?毕力格还能不知道吗?
他之前不说只是因为他不想在明目张胆的情况下将明蒙之间的走私贸易说出来,另一方面也是待价而沽。
走私贸易这事儿整个朝廷的人都是心知肚明的,包括崇祯!
他刚刚继位的时候,或许并不能理解蒙古人和女真人手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大明禁运的精良铁器?但是他现在毕竟已经掌权快三年了,这其中的门道他也有数。
他只是无力打击这个走私贸易而已!
所以这事儿本来就是能说的事儿,只要不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让崇祯下不来台,这事儿就没什么不能说的。
但是!
这条消息又是非常值钱的。
蒙古那边也不是没有有识之士的,就比如这个毕力格就是。
战争打到现在,已经是可以做复盘的时候了。毕力格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和自己的同僚们复盘过了,他们非常清楚自己家的大汗是被人当枪使了。
至于那个握枪的人是谁?对毕力格他们来说并不算难,毕竟当初那些走私商人已经说了,下令打击走私的就是李日宣。
毕力格非常清楚,这个名字的分量!
他是一个汉学家也是对大明非常熟悉的人,他清楚的知道现在的崇祯需要什么?
崇祯需要尽可能的掌握皇权,皇权不仅仅是对京师的绝对控制,也包括对地方的控制。
大明对地方的控制已经非常弱了,李日宣这个名字能牵扯出山西很多的官员以及他们背后的势力。
如果是从前,崇祯或许拿山西那些豪强没有办法。但是现在有了王林轩和侯世禄两员大将以及耿如杞坐镇,崇祯已经有了动山西的能力。
他现在需要的只是一个由头而已!李日宣就是最好的由头!
不仅如此,李日宣还是东林的一员,他的族叔还是李邦华。
这个名字还能进一步的打击东林党。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点对崇祯来说至关重要,那就是李邦华下台的由头。
崇祯自然是不可能将李邦华留在兵部尚书的任上太久的,他整肃京营也有两年的时间了,这件事儿好歹也已经走上正轨。
历史上,李邦华的事儿之所以没能办成,是因为中途来了个己巳之乱,让京营有借口竟拱卫京师不利,以及京营战斗力不行等各种罪责都推到李邦华的头上,所以在李邦华下台之后就再没有人敢打京营的主意。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