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榭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6章 请贤出山,奄遗在明,墨香榭,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双管齐下!
秦邦一方面号召劳工一起把学堂建起来,另一方面邀约唐荆川和陶弘义过来。
学堂是五年免费制,也就是五年出师,至于后面还要不要继续深造,那就是看自己的意愿和经济情况了,要另寻高明了。
学堂的建设规模是容纳人,第一期招生人。
在建设的过程中,已经安排人登记造册,对有意愿上学的孩子摸清楚情况,大约登记了有多人。秦邦又差人到镇江府柳善人办的善童堂那一趟,可以给他分担多个孩子。
只是后来反馈回来的信息,善童堂没有什么兴趣,他说,他们收留的孩子自己能解决,不需要给你们。
后来有些孩子的亲戚得知去学堂,免学费,送去的人家还能拿到粮食,便把孩子接了出来,让秦邦的人带走。
善童堂养的孩子都是无父母的,父母如果有什么遗产也是归善童堂的,还有些打家劫舍,犯了刑的,自己要跑出去,丢些银两给善童堂,就把孩子扔到里面去的。
现在秦邦的人来,原本是考虑到他们做慈善也不容易,照顾不了这么多,想给他们分担一些,但是倒惹的他们很生气,差点出来揍人。只是有些小孩没父母,但毕竟有亲戚,听说有钱有粮食拿,自然去善童堂那里要人,善童堂也只能答应。
秦邦的手下数了数,才不到个孩子,但也只能先这样,安排船先带回去。
张翠乔答应了到学堂里教西洋文,她和徐溪成婚后,并非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跟着相公倒学了很多东西,包括接待东瀛人和一些红毛,有时候帮着做一些翻译。
地理课这一块,汪锃推荐了一人,叫胡敏厚,此人是汪锃徽州老乡,有文化有勇谋,他曾带队到过奄地安和不列颠等地,平常也喜欢写文,记录各地的风土人情,脑子里对外面的世界都很了然。
其他课程,如商贾、武术,格物等,先自己人带一带。
接下来就是邀约陶弘义过来,开设军工课程,再把火箭项目提上日程。
唐荆川是个全能人才,文史、算术、武术、兵法其实都很懂!邀约唐荆川来学堂任教,秦邦自己得要亲自去一趟。
因为他还有一件事情尚未了结心愿,那就是到常州府,去舜山把火器制造所建起来!
他和几位夫人把家事安排妥当,就向常州府出发了。
唐荆川被削籍回家之后,闲暇时间多了起来,他把时间和精力用于钻研《六经》《百子史氏》等书,忘寝废食。
幸好家里还有一些薄产,失业之后可以专心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唐荆川还学射学、算学、天文律历、山川地志、兵法战阵以及兵家小技,在当地把阳湖拳发扬光大了,秦邦在宁波组建的“阳湖营”就是源于他的《阳湖拳谱》。
虽然赋闲在家,但却名声在外,许多文学青年闻风前来,与唐荆川研讨学问,甚至还有道士们也常来和他谈经论道。
当然了,也有些女文青慕名而来,但被他拒绝了。
唐顺之在家里闲居日久,也有御史、江南巡按、内阁学士、工部侍郎等相继荐其复官,都被他一一回绝。
他的回复很霸气,而且还让皇上满意,他说“我大明人才济济、桃李满园,并不缺我一人,更何况我并非良才,只懂些杂家皮毛,不堪大用,今居于山中,诵经论道,为我明祈福,也算尽绵薄之力。”
等秦邦到来的时候,听闻请他去学堂任教,他倒是非常感兴趣的。
华夏文明绵延不绝,讲究的就是一个传承,如果没有传承,人才就断代了,历史就终结了。
其实唐荆川人在深山,心在闹市。
秦邦一五一十地把他建学堂的想法告诉了唐荆川,昔日的唐将军眼前一亮,不禁赞赏道“学以致用,唯有你领会的最为透彻,如果读书,人人都为了中举,哪有那么多官职可安排?即使皇上体恤,勉强安排下去,人一多,就难免互相倾轧,如此以来,举人多了,反而成了害群之马!”
“如若大家都不在乎读书入仕,反倒能社稷稳定,千余年来,尽是因聪明人过多,而又挤在一条船上,才致船覆人亡!文人误国,历来如此!”
“若是有学文史,有学算术,有学洋文,有学奇技,有学格物,有学农桑,人人皆有饭吃,而却不互相冲突,这才是办学之目的,如今你的想法,甚得我心!”
秦邦见唐将军如此夸赏自己倒不好意思了,自己本身是个学渣而已,只是从未来回到历史看了一眼而已。
其实在大明朝,却如唐荆川所言,恰恰是同质化的人才过剩导致了灾难,在海禁一事上,一些文官还不如汪锃有见识,汪锃曾言若是我大明不拥抱全球贸易,必有一日,被洋人欺负而无有还手之力。
仅仅是走私商导致了朝廷收不到税收,禁海派占了上风。虽然禁私商,但又不让办官商,于是海上出现了全球的亡命之徒,盯着大明这块肥肉。
秦邦听了唐荆川的分析,心里一块石头算是彻底落下来了,说明他愿意去学堂任教了!
唐荆川又和秦邦说道“这个学堂是男女混学,还是有专门的女子学堂?”
秦邦一愣,这我倒没有想到!
“唐将军,如今登记下来的都是男童为主,女童为何没有?是因为她们的爹娘不想给她们送到学堂,或许认为女子读书,没有什么用吧,不能参加科举。至于学些女工或针线活,自己的娘教教就可以了,故这次并没有收到女生!”
“那可不行,后面也收些女童吧,若是女童长大了,都是些大字不识的人,如何教育自己的儿女?老祖宗总是说,女人要干的事情,是相夫教子,可是她连名字都没有,锄禾日当午的诗句都念不出,她又能教什么子呢?教出来逆子还差不多!”
“另外也不要有年龄限制,不管是岁还是岁,只要愿意来听课,就让他们来嘛,若是学堂容纳不了,这些年龄大的,每天就在夜间来学一个时辰就好了,认识几个字总比当睁眼瞎的好!”
“还有那些海上跑的人,要来学也可以,读些做人为善的道理,在海上干些正经事,也不至于凭意气用事,一有不满意,就到处杀人放火。坏人也并不是天生的,而只是教化不够而已!”
唐荆川如此一番言论,让秦邦彻底佩服,他这次算是请对人了。
这思想,完全是世纪的教学理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