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方夜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36章 两大历史性发明,三关军,天方夜谈,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第一次训练工作形势分析会召开之后,云生便来到了东山的后勤总营。

该说的都说了,该讲的都讲了,该看的都也带着看了,至于肃泰到底能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领导者,就看肃泰自身的造化了。

云生不想过多地参与其中,毕竟喂大的孩子不会吃饭,扶大的孩子不会走路。

在这江南兵家还没有到来之前,正好有一段空闲期,也正好给肃泰一个自我展示的机会。

而自己则需要做的就是把握大方向,至于一些零小的琐事,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就放手让肃泰去处理好了。

名珠也回来了,这让云生更加安心了。

二人在山谷之中修建了一间小屋,名珠开始凝聚金丹,而云生则开始着手以下三项工作。

第一项工作就是铁钉的制作。

云生自来到洪莽大陆之后发现,木匠们不论是在修盖房屋,还是在制作木器之时,使用的都是几何榫卯结构。

榫卯就是在两个木制构件之间所采用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凸出部分叫榫或是榫头,凹陷部分叫卯或是卯眼,榫头和卯眼相互结合,就起到一定的连接固定作用。

榫卯结构互相结合,互相支撑,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也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优势很明显。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制作困难,费时费力。

针对于此,云生决定开始制作铁钉。

云生先是用手工打制了一批铁钉,大小不同,从一寸至三寸不等。而后云生又用制作了一排泥槽,将已经制好的铁钉放入其中,从而形成范模。

而后生火融铁,再将铁水一一倒入范模之中,待稍微冷却成形之后,再令人用铁钳取出,用冷水淬火,使其成形。

但是,如此制作的铁钉还有些粗糙,特别是钉头不够尖锐。于是云生又找来磨石,将钉头进行打磨。

当然如此制作而成的铁钉由于没有进行过锤打锻炼,所以硬度有所不够。

但是,限于当前的生产条件,云生也只好如此了。

若是将铁钉一锤一锤的敲打而成的话,制作效率就非常低下了,甚至还赶不上榫卯结构。

榫卯构造框架,铁钉固定部件,两者结合,既结实又快捷。

云生示范演练,200多名铁匠杂役观摩。云生将整个过程演练了数遍并一一讲解了注意事项之后,这才交于众铁匠杂役开始制作。

就在众铁匠杂役开始制作铁钉的同时,云生又开始着手进行第二项工作,那就是木犁的制作。

云生自来到洪莽大陆之后,一直没有接触过农业生产。而在这次昆郎盆地的大生产活动中,云生发现昆郎盆地的耕犁非常的落后。

耕犁不仅大而沉重,而且还是最落后的直辕犁。

这也不怪昆郎子民,既使整个洪莽大地都是如此。

为何?

洪莽之人喜欢直线构造,方方正正,不像西方之人喜欢使用曲线或是弧线。

洪莽之人建造的房屋斜线加直线,很少见到有弯曲部分。

洪莽之人制作的木椅,方方正正,直上直下,很少使用弯曲线条。

所以,洪莽之人制作的耕犁都是直辕犁。

云生前世出生于祖国西北的一个小农村,自小家境贫寒,在他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帮助父母耕田种地。

在他十八岁之前,除过学习,便是帮助父母进行农业生产。

所以,云生对农事活动还是很了解的。

云生的眼前放着一具昆郎盆地的直辕犁,云生一边看着耕犁,一边回想着自家小时候的耕犁,而后不断地进行比较。

同时,云生还回忆着历史教课书。

“我记得在唐朝之前,华夏大地使用的便是直辕犁。直到在唐朝中后期,江东一带才出现的曲辕犁,这几乎可以说是跨时代的发明。”

云生将眼前昆郎部落的耕犁扶起,仔细研究。

“首先是要将直辕和长辕改为曲辕和短辕,这样不仅使犁架变小变轻,更能节省人力和畜力。”

“其次是需要增加犁评和犁箭,如推进犁评,可使犁箭向下,犁铧入土则深。若提起犁评,使犁箭向上,犁铧入土则浅。

这样不仅可以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而且还能调节耕地的深浅,便于精耕细作。”

“再次,要将犁铧设计为v形,这样不论是入土的阻力,还是前进时的阻力将大大地减小,有利于节约劳力。”

“还有,要将犁壁设计为斜形,不样不仅能够碎土,而且可将翻耕的土推到一侧,减少耕犁前进的阻力,轻便省力。”

“还有,在辕头之处安装可以自由转动的犁盘。如此,在调头之时,只需要用脚将犁盘踢到另一侧,不仅能够改变方向,而且还便于调头和转弯,操作灵活方便。”

“最后,在犁盘套上铁质的犁铧,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耕地时的阻力,而且还可以延长使用年限。”

有了以上六个方面的想法,云生心情大好,立即砍来树木,拔出“冷月”宝剑和“马蜂”短剑,用“冷月”宝剑砍树削树,用“马蜂”短剑精雕细刻。

三天时间,云生共做了五个耕犁,大小不同,结构有所异常,但都具备以上六处改良的结果。

云生找来三位半大老者,这三位半大老者都是老君湖起义时跟随僧王的东海水师退役老兵。

他们在退役之后,便一直从事农业生产。

由于年龄较大,他们三人自来到三关军之后,云生便将他们安排到度伯的手下,作为勤杂人员。

三位半大老者都是种田的行家,将五把耕犁一一套在战马身上,而后来到一处荒地之中,进行耕地实验。

三天之后,三位老者来向云生汇报工作。

“云生都统,根据我们三人近几日的耕种实验,我们觉得第二把犁更好。”

“为什么?”云生有些疑惑地问道,他感觉应该是第五把犁最好,毕竟是他经过不断反复改进过的。

一位老者道:“云生都统是这样的,虽然后面几把犁更加轻巧,更加省力。

但是,耕犁并不是越轻巧越好,它还需要一定的重量,与土地的坚硬程度以及牲畜的拉力相匹配。

如果犁太轻的话,反而不好控制,容易脱离地面。特别是当牲畜不听话时,更是容易出现滑犁现象。”

云生听后,这才明白,原来万事都不是越极致越好,反而是最匹配的东西最好。

犁也一样,并不是越轻巧越好,一定要与土地、畜力等因素相匹配。

云生点头,决定使用第二把犁。

还有第三件工作,那就是制造水车。

水车在洪莽大陆已普遍使用,并不是什么发明创造。

但是,昆郎盆地两侧高,中间低,在两侧高山的山脚下,有大片大片的土地因为得不到灌溉而无人耕种。

云生第三次改编三关军时所组建的生产队,正是针对这种现象而进行开垦荒地。

但是,荒地易开垦,灌溉却困难。

为了解决灌溉的问题,将士们需从山间小河的上游便开始挖掘沟渠,引流灌溉,费时费力。

但是,如果有了水车,便可以从低处取水,向高处运水。如此,可以使大片的荒地得到灌溉而变成良田。

水车的制作方法很简单,但是工程量却极大,因为一般的水车都是高达20多米,需要消耗极大的工时量。

三件小发明或是小革新或是小改进,云生很是满意,虽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是却能够为昆郎百姓或是三关军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足以令云生感到欣慰了。

但是,云生却没有想到,他的这三项技术革新或是发明成果,却为他以后逐鹿中原、争霸天下打下了良好的后勤保障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科幻未来小说相关阅读More+

璀璨之眼

鹏鲲

大逆转1979

骑着小毛虫

我在人间封神

哈释奇

斗罗之我能听见千仞雪心声

枫奕落

现实世界模拟器

南山北雁

他想绝杀我

夜斩楼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