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不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五百九十一章 先皇不昏庸,寒门母子,东方红不败,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缓冲带吗?
楚清认真想了想,说道:“这……您说得也对,东伦国夹在大宣与沃斯之间,如果两国开战,东伦就是个缓冲带。”
老人点头:“是了,先皇一直以来都把沃斯国当做最大的敌人,原因是,前朝皇帝开疆拓土,攻伐东伦国后,准备一路进军沃斯国;
那时候民不聊生,就是在这样的三角纠葛中,被高祖皇帝借机灭掉了前朝;
高祖皇帝得了天下后,并没有把东伦国全部纳为己有,而是派驻一部分力量在吉州沿线,应该说,现在的吉州有一半属于原先的东伦国;
然后对东伦国采取怀柔手段,拉拢他们,把大量的国力用来抵御和防范沃斯国上,因此,一百多年来,大宣一直享有太平;
可是沃斯始终是我大宣的祸患,高祖时期建立的暗卫队伍便比前朝多了一个分支——密卫,被插进东伦国和沃斯国,监视他们的动静;
高祖皇帝夺下江山时,前朝国库已然耗尽,高祖皇帝又厉兵秣马,国库一直积存不足;
大宣最大的隐患并不是临近的东伦国,而是沃斯国,他们疆域广大,马匹精良,百姓彪悍;
所以,高祖帝之后,历代皇帝一直把征伐沃斯当做毕生之志向,直到先皇时期,国库逐渐丰盈;
可是,先皇那时已过盛年,而大宣的战力依旧没有达到他的预想,咱们兵器不利、马匹也不充足;
所以先皇一直纵着东伦国,因为只要有他们做缓冲,大宣还能继续积累力量,就算是与沃斯开战,他们也不至于倒戈相向。”
不会倒戈相向吗?楚清不置可否。
倒不倒戈,全看值不值得,只要有利可图,翻脸就当白眼狼的大有人在,东伦国不倒戈,想是没到时候。
老人没注意到楚清的表情,继续说着:“只可惜啊,老百姓只道先皇昏庸,好面子,把东伦国当儿子养,却不知先皇的苦心……
这些不说了,咱们还说回密卫和影卫,他们统称为暗卫,是传承职业,一辈传一辈;
由于这种职业的特殊性,他们无法像普通百姓那样结婚生子,只能与女密卫或女影卫成亲,可是男人比女人的数目多,成亲也不易,孩子也就生的少。”
这是必然,双职工嘛,还总得加班,生个孩子都得抽时间。
老人继续说道:“后来,干脆把一些信得过的宫人充斥到密卫和影卫中,作为家眷;
这些密卫,很多人都客死他乡,再不得归,好在能留下骨血,继续充实皇家的暗卫队。”
唉,倒霉催的,干点儿啥营生不好。楚清心中腹诽。
“我的三个儿子,就是密卫。”老人说。
“啊!”楚清大惊!
三胖家,哦不,他们罗家,竟是一门的密卫!
“那您……”楚清的语气中透出敬意,可心绪复杂。
子承父业,在这个世界是必然,可如果承袭的是密卫这种危险、孤独的职业,在楚清看来就让人敬佩而辛酸了。
这不单是对一个职业的必然延续,比如木匠,他们是匠籍,是他们世代必须从事的职业,是阶级规定;
也不单是对一个职业的热爱,比如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一边做着官,一边不忘初心地热爱着书法艺术;
而对密卫不是,密卫是凭借对这个职业的责任心,对国家,或者说对皇帝的忠诚存在的一群人,他们有着世世代代的无奈。
难怪楚清一直只对三胖家的和她婆母有印象,却没见过除了孩子之外的男人,原来,他们是密卫。
老人点了点头:“是,我也是密卫,是孝惠皇太后亲自选拔的宫女,延续密卫的宫女。
我们当时做了假身份来五棵树村生活,因为我们都是宫女出身,都读过些书,便谎称我是举人的女儿,家道败了,来村里落脚。”
孝惠皇太后,当今皇帝的生母?
延续密卫的宫女,老人说起时神色郑重而庄严,可在楚清看来,如果不是心中抱有足够的信仰,根本不会有这般表现。
延续,不就是给密卫发媳妇儿生孩子吗?那这些女人充其量就是个生育机器,可从老人的神情中,楚清看到的却是使命感。
心情复杂,楚清不知该作何想,只是问道:“您找我是……?”
老人的神情变得有些羞愧,也有些惶急:“楚大人,求您保密,我大儿子回来了!”
楚清不明白这话是什么意思:“回来不是好事儿吗?”
老人叹了口气:“唉,这说来又话长了……我的大郎和二郎是双生,若在平常百姓家该是多大的喜事,可是对于我们这样的人家,却是要一手一脚地养大,然后再双双送出去冒险……”
这才像个母亲说的话!
楚清不禁想到,再有责任感、使命感,也是个母亲,亲手把孩子送上危险的道路,真能不心疼?除非不是亲生的!
想到新闻里宇航员被成功送上太空,画面切换到他们的家人那一脸自豪的表情,楚清总会想,镜头之外的这些父母亲人,他们会不会整夜睡不着觉?
总得有人牺牲,总得有人奉献,可是他们的亲人在大义与亲情之间的选择与放弃,难道不是牺牲和奉献吗?
不然,怎会有“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哀怨,“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感叹。
老人的声音继续响起:“弘正三十五年初,我们在沃斯的密卫被杀害,我们家接到命令,要求潜入沃斯潜伏;
想在沃斯潜伏不易,因为咱们大宣人和他们长相上差别太大,通常只有十之一二能留下来,其余的,基本就回不来了;
孩子他爹是南方人,也算是高鼻深目,我的儿子们都随了他,倒是便于混进去;
那时,先皇缠绵病榻,几位皇子各自挑动势力相争,东伦在沃斯的煽动下进攻我大宣南部边境;
于是,他爹带着大郎和二郎借着征运粮民夫的机会离开了家;
他们哥俩相貌几乎难以分辨,可以互为替身,家里多少还能得到些消息,也就是那年,他们爹在东伦染上痢疾,没了;
可是随着先皇驾崩,内乱开始,几位皇子的势力此消彼长,大宣境内的各道关口防守越来越严,他们能传回消息的时候也就越来越少;
再后来,东伦国与沃斯国往来频繁,而对大宣又采取了游击策略,只小规模犯边,而并不大举进攻;
大宣朝廷当时也被皇子们牵制,大臣们忙于见风使舵,密卫的人数本就不多,他们哥俩就被搁置在东伦,进退不得;
直到庆德帝登基第二年情况才有所好转,大郎和二郎随着一股东伦贵族势力投靠进入沃斯;
可是,自那之后,又是三年不得联系,这期间,三胖因为想要打听两个哥哥的消息,也以征兵的名义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