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各半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四十九章故潮信盈虚因月(七),崇祯大明,春秋各半,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遍看史册,就会发现,贯穿整个古代历史的,都是粮食的问题。
金银是硬通货,可也只有在和平时期,才会体现出其价值。
崇祯隐秘的平抑物价,使得关于食物这一方面的物资,价格并不是高的很离谱。
而食物在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之前,是不会有人,有胆子去挑衅现如今的朝廷的,需要赚钱,可以开工厂。
工厂每一年的收益,可要不炒作一点粮食赚的多了。
还没有到少风险。
就因为赚的太多了,所以许多工厂的主人,都心里不是很踏实,什么时候赚钱这么容易了?
只要交够了税收,就不会有人前来吃拿卡要。
很长的一段时间,赚了钱的人,都在想着法子给朝廷捐款。
然而,如今的大明,早就不是以前的大明了,捐钱都找不到门路,只能自己组织一个共同的捐赠组织。
崇祯虽然没有控制所有的商人。
可所有的商人们,却都自觉的不想成为,已经被灭族的八大晋商。
前车之鉴,就在不远处。
人的记忆不像鱼只有七秒,所以暂时来看,做什么生意的人都有,就是你没有几个做粮食生意的。
由于做粮食生意的人少了。
统计一些数据的时候,也就相对来说简单了些。
“大米和小麦,肯定是不足够的,不过多了玉米和土豆,还有红薯之后,大明如今还是有盈余。”
粮食属于民生,晁刚是不懂这些,只能把李长庚,阚玉树,王盈和刚刚到来没几天的史可法都叫了过来。
说话的就是阚玉树,经过了几天的演算。
他总算是算出来了整个雍州的粮食储备和税收多寡,除去当地卢象升的军队开支和当地官府的开支。
忽然发现,遭遇旱灾最严重的地方,居然不缺粮食了。
要知道,朝廷可是连续向雍州输入了不少的粮食的,就是昨年的粮食缺口,都一度过了皇上定下的临界线。
而今年突然就有了结余。
要不是他知道,雍州一年并没有饿死的人,他肯定要怀疑,是不是底下的那些官员又在瞒报死亡人口,从而减少粮食的分配。
无论是在雍州,还是衮州,冀州。
做官最难的就是雍州,土地贫乏,产出不多,更多的财富来源,就是跟随工程队做工。
比不得遭灾最少的两个地方。
虽然不是丰年,可神奇的就在于,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吃到饭。
不由得对于皇上玩的这一手平均,高看了一眼。
崇祯是真的在粮食上面做了平均,而不是只算了个数字,然后做了纸面上的平均,除了粮食,其他的就没有多管了。
“冀州今年的粮食是减产的,百姓们还以为今年的粮价会飞涨,官府不让多购买,许多百姓们都在忐忑中渡过,时间拉长了一点,也就都忘了粮食减产的事情。”
王盈算的是冀州的粮食收入和支出。
相对来说,随着旱灾的蔓延,冀州也不可避免的进入了快要到警戒线的危险区段。
而且在冲着取消了户籍制度之后,冀州的人口密度,可是雍州的两倍不止,为了讨生活,在老百姓的朴素观念中,别的地方会没有吃的。
京师附近一定会有。
要不是官道修通了,物流转运很及时,单凭运河的运输量,在水位下降的情况下,现在已经饿殍遍野。
“就算有着各种杂粮在增产,也刚好达到一个收支平衡,不需要从外面购买粮食,还有就是,海产品的入市,也增加了一些肉类储备。”
崇祯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海产品要是保存的好的话,保质期还是很长的,天津卫不断的下海大型的捕鱼船,同时训练出了更多的渔民。
真的是无本买卖,让大明的税收,看起来支出很大,却还是能够运转的开。
“衮州不是粮产地,种植的有一小半地方都是棉花,要不是登莱造船厂,不断的造出渔船,粮食问题真的很难办。”
史可法不是很清楚,齐鲁之地那么好的种粮土地,为何要种上棉花。
大明都快因为灾情,没吃的了,也而没有见削减其种植面积。
不过对于刚刚起步的衮州,能够达到收支平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这么说,现在只有雍州有粮食储备?那么税收呢?那个地方的税收最高?”
王盈和史可法都不在说话,而是看向了阚玉树。
按理说,应该是冀州和衮州的税收最高,毕竟这两个地方的工厂最多,可实际上却是人口最少,土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产出最小的地方,消费最高。
除了满足食物的需求,雍州的购买力是最大的。
从卫生纸,到铁锅,菜刀,剪刀。
仿佛雍州的贫乏,已经到了见到每一样东西都会买下来的地步。
实际上不难理解。
穷地方的人,穷惯了,忽然手中有了闲钱,还不能购买大量粮食的情况下,购买保值的物资,才是最划算的。
而且都是他们的必须要使用的生活用品。
财富的流通速度快了,自然税收也就上升的快。
“雍州的税收,暂时位居第一,每个月都有三十八万到四十二万之间的金元税收。”
别看只有几十万,要是换算成以前的银子的话,那就是三百多万到四百多万之间的税收,可以说是崇祯之前的大明差不多半年的税收总和了。
而这,现在只需要一个月就能够达到。
“这个月要是过去的话,冀州才会排在第一位。”
王盈算过一笔账,虽然湖广遭灾了,可间接引发的工厂税收,却是在持续的增长中。
每一天,单凭官府下达的物资储备任务,都能够让所有的工厂肥的流油。
崇祯心里默算了一下,粮食两州持平,雍州有点盈余,就是这个金元的税收多了一点,不过看起来虽然多,可对于想要重新营建湖广,怕是还不够用。
招兵是不能继续扩大了,最少粮食储备要上涨一倍才行。
不过所有的工程项目就不能停下来,只有花出去的钱,才是真的钱,当然其中的度还是要把握好。
不然弄成的工程经济,尾大不掉。
大明就别想着爬起来了。
“既然这样,你们都算一下,今年秋收,大明能够得到多少粮食。”
王盈对于这个已经早就准备好了,往年崇祯也会有这样的需求,不过都是王盈一人在做,今年虽然多了阚玉树和史可法。
可有准备的还是只有王盈一人。
“你看看,上面用你的要求,画出来的示意图。”
一张特殊的图纸,很直观的就让崇祯看出,今年的收成如何。
“今年的耕牛多了不少,开荒的荒地也跟着增加,虽然产量下降的厉害,总的来说收成还是不错的。”
崇祯在看,王盈在解释。
第一次看到这样直观的示意图,阚玉树见到过,倒还没有什么,史可法却是一怔。
新出现的表述方式,史可法从当中看到了新的数算形式,不过此时可不是他研究数算的时候。
“也就是说,今年秋收能够大幅度的提升总产量?”
崇祯若有所思的问道。
“是的,只要秋收结束之后,哪怕是皇上想要一口气打下辽东的盛京,也是一点问题都没有。”
王盈俏皮的说了一句,让在场所有人莞尔一笑的话。
大明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解决内部的问题。
只有百姓们吃饱了,才有更多适合当兵的人当兵。
有了火枪兵,打到盛京是个问题?
或许到时候,皇太极自己都会带着人提前跑路。
“晁刚,你派一队募兵部的人和再带两千人,去支援孙传庭,黄得功可以给一个尉长的身份,其他人原地解散。”
崇祯的意思,晁刚心中清楚。
这是在让原地组建军队,虽然原则上还是在募兵部的人手中,可暂时还是在孙传庭的手下掌控。
至于能够募兵多少人,皇上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数据。
想来是多多益善。
“对了,沿海地区有没有发现新的倭寇?”
一直都在关注大明内部,对于沿海有点忽视。
他记得上次,曹化雨接手天津卫陆军之后,得到了一次大捷,还给他送来了一柄倭刀作为纪念。
大明海上力量的虚实,能够被一群狼崽子们堪破,说明这些海盗之中还是有能人的。
“从山海关到威海卫这一段没有听说有海盗登录,过了威海卫就不是很清楚了,不过有那么一大群战舰,想必也没有谁会蠢得去攻打威海卫道淮安府的沿海。”
晁刚思索了一下,最近没有接到任何关于沿海的战报。
在陆地上,他还是很自信,没有谁会是火枪兵的对手。
“有没有航船汇报,这些平时凶残的海盗,到底哪去了?”
崇祯忽然对沿海的倭寇有了点好奇心。
他的战舰都还没有打造完毕,暂时还没有征战海洋的决心,可对于可能出现的敌人动向还
(本章未完,请翻页)
是想知道一点。
问陆地上的事情,晁刚还能说出的东西来,大海之上,他都没有去过,最多就是知道那个地方的鱼很大。
海鲜很好吃。
然后就没有多少印象了。
“这个得问郑芝龙,也只有常年和海盗们打交道的他,能够清楚的知道,海盗的藏身之处。”
晁刚仔细的想了想,脑子里很快就想起了一个人。
郑芝龙崇祯是知道的。
在整个历史上,大名鼎鼎,只是他已经让大明有了兴盛的迹象了,按理说自己的名声郑芝龙也能够听到。
可到目前为止,就连一个捎口信的人,都没有见到。
崇祯都不知道,以后面对这样的一位,在历史上留下威名的民族英雄该怎么对待。
毕竟,据他可怜的知识和认知,郑芝龙不但是会打仗,还是一位正经的海上商人,在商人的眼中,可都是要谈利润的。
自己舍得给出什么?
官职可以,可水军的指挥权就不可以了。
“算了,郑芝龙太远,还是想想咱们自己的舰队该如何组织最好。”
好高骛远要不得,崇祯是很看重郑芝龙的舰队,可在他看来,都不如自己组建舰队来的好。
“皇上,刚刚臣看到关于张国维张部长的一则消息······”
李长庚翻看着最近从孙传庭处传来的以得奏疏。
其中就有一条写着“张国维贪生怕死”。
孙传庭记载的经过很真实,不偏不倚,却让李长庚瞧着不大对劲。
说好的“浩然之气”呢?
说好的“虽千万人而吾往矣”的气概呢?
被一名笨手笨脚的火枪兵,一威胁就差点把自己的老命给葬送在当场,这对于张国维的官声是一个很严重的打击。
“是关于贪生怕死的?”
崇祯自然也看到了这一段话,不过不以为意,能做事,最好事的官员太少了,贪生怕死是个什么罪过?
又不需要他老人家上战场。
各人有各人的能力,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成,毕竟人无完人嘛。
这样的张国维,看起来还真实一点。
“你想说什么?”
崇祯好奇的问道。
李长庚还以为皇上没有看到这一段,只是提了一个醒,让他多注意一下张国维,年纪一大把了,该退就得退。
免得晚节不保。
此时被崇祯问起,却又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连皇上就不在意一位“贪生怕死”的官员,他就算是有再多的顾忌,也得收着。
“没,没什么。”
“张老头也是可爱,估计要是别的人遭到这样的一番屈辱,肯定是羞愤的想要辞官回家,不干了。”
崇祯嘿嘿一笑,仿佛想到了此时,张国维一边干活,一边郁闷的样子。
“让孙传庭多派一点人护着,免得磕了碰了,朕找不到一个可以接手工程部的人。”
李长庚还能说什么?
皇上用的是张国维的才华,而且人家的私德也很不错,有口皆碑的不错。
就凭“贪生怕死”就想换人,又不是“贪赃枉法”,那会那么容易。
是人都有私心,李长庚也想要把自己的一个人送到工程部去,他算是看出来了,那个地方是捞政绩最快的地方。
而且过手的金元不计其数。
就算不贪赃枉法。
正正经经的做事,也都有不少的好处。
于是对于孙传庭看来很大的一件事情,对崇祯来说,只需要点头就能够解决。
“对了,再送他一柄手枪,做为防身用。”
崇祯想了想,还是恩准了一把手枪。
文臣配枪,张国维还是第一人,不指望他去打仗,能够用手枪保护自己就成。
在场的虽有人,都猛然抬头看了看崇祯,随即有低下了脑袋。
如今配枪的可都是武将。
晁刚不知道,皇上开了这个口子,往后产生的后果是好是坏。
可对于武将的冲击,应该会很大。
文臣都能拿得起枪了,是不是以后还要领兵的权利?
虽然现在文武分制,划分的界限很清楚,可以后呢?
崇祯没有想得太多,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随意之举,会给多少人带去不必要的烦恼。
(本章完)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