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再议联金
卷毛狗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八十六章 再议联金,历史的天空之靖康遗恨,卷毛狗狗,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完颜阿骨打和完颜吴乞买等金国大臣们议论了一阵后,一班人逐渐由亢奋中冷静了下来,开始对宋朝究竟有多大诚意表示怀疑。在完颜阿骨打等金国大臣们看来,马政的职务,放在宋朝,实在算不上是大官,就这样一个人物来商议此事,究竟靠不靠谱?再说了,刚才马政说的情况,究竟是马政为了活命信口胡编的?还是宋朝真的派他来和大金商议联盟之事?
完颜阿骨打和弟弟完颜吴乞买及金国其他大臣、大将们,就马政所说的情况,整整商议了一整天,终于决定,先与南朝进行一番接触,看看这个南朝上国,究竟是什么意思?然后根据情况,再作定夺。
完颜阿骨打等人商量的具体办法是,放马政、高药师及其他人回去,但将呼延庆给扣押住,作为人质,另派本国司天台李善庆,随同马政、高药师一同到南朝,由马政引荐李善庆拜见南朝皇帝,以向南朝皇帝讨要个准信儿。
完颜阿骨打派出的李善庆,乃是渤海国汉民。
渤海国始建于698年,是以靺鞨族为主体建立,位于东北地区的辽宁、吉林等地。当时中原尚是李唐王朝。
到了公元926年时,渤海国被辽国所灭,归属于辽国。
李善庆祖上因不愿受辽人统治,遂逃难至生女真部落。后来女真建国,李善庆在金国担任司天台的职务,职能是负责观察天象、考定历数之类。
完颜阿骨打之所以派李善庆随马政前往宋朝,一来是因为李善庆官职较低,议定的事情如有反复,操作起来余地较大;二来是李善庆熟悉汉语,擅长观察天象,能言善辩,与宋国交涉起来,有许多先天之利。
李善庆使宋前,完颜阿骨打单独召见了他,把有关事情又做了一番安排。
随后,李善庆随马政出发,仍由海上,乘船至登州,然后由登州府派兵护送,或骑马,或乘轿,前后半月有余,终于来到了大宋京都汴梁。
马政将李善庆安置于皇家驿馆,自己单独去见童贯,将受命使金的情况,报告给了童贯。
童贯得报,遂又进宫,将马政使金情况禀报于徽宗皇帝。
自此,宋朝朝廷与女真算是接上头了,接下来如何操作,事体重大,徽宗皇帝将此事交给了童贯、王黼及蔡京三人运作处理,让他们专门论证联金灭辽、收复燕云故土的可行性、由此而带来的结果及接下来的具体行动等事宜。
当时的情况比较复杂。朝廷上当权的,正是蔡京、王黼、童贯三人,而这三人又勾心斗角,互挖墙脚,谋取个人最大利益。
那个时候,蔡京得以第三次任相,童贯在其间起了很大作用。以童贯的意思,他帮助蔡京任相,蔡京要帮助他担任枢密使的职务。然而,蔡京任相后,虽然多方运作,让童贯当上了枢密使,但蔡京见童贯权势越来越大,并深受徽宗皇帝宠信,怕自己的权威受到损害,遂又处处牵制童贯。由此,蔡京和童贯,两人貌合心离,关系并不融洽。对蔡京,童贯心也有怨恨,很是不满。
王黼乃是徽宗皇帝的宠臣,担任着太傅职务。这厮极善溜须拍马,他见童贯和蔡京貌合心离,互挖墙脚,遂紧盯着蔡京的相位,琢磨着如何取而代之。
在联金灭辽之事上,蔡京、童贯、王黼所处的位置不同,由此得到的利益不同,故此在观点和态度上也不尽相同。
过去,神宗皇帝在推行王安石变法时,曾许愿过,说将来谁要是收回幽燕十六州,就封谁为王。宋朝的王爷,只能赵家人做,其他人若想做王爷,非得建千古之功勋不可。
童贯是武将,因西北战场上收复失地有功,屡次升迁,升到了枢密使的高位上,属于朝廷最高军事首长。童贯因此野心膨胀,想通过收回幽燕十六州之功绩,更进一步地被朝廷封为王,由此实现他人生的最大价值,好流芳百世。
蔡京是文官,带兵打仗,没他什么事,凭借收复幽燕十六州而封王的,只能是童贯,绝不会是他。另外,蔡京作为宰相,在联金灭辽之事上,自然也要全盘考虑。一来蔡京不情愿童贯立功封王,而来蔡京见国库空虚,边境无备,军力薄弱,联金灭辽,收复燕云,多有变数,故此,蔡京心中,并不赞成联金灭辽的计策。
蔡京的这个意思,在徽宗皇帝最初和他略微谈起此事时,就有所表达。徽宗皇帝因此知道蔡京在联金灭辽之事上的态度,遂在前期向金国派出使臣时,不让蔡京参与此事。徽宗皇帝怕被蔡京从中阻挠,搅黄了这事。现在,朝廷和女真接触上了,但具体操作起来,还是有许多事情需要考量和论证的,蔡京的意见也是需要参考的。所以,这个时候,徽宗皇帝便让蔡京也参与了进来。
此时,王黼正受徽宗宠信,时刻盯着蔡京宰相的位置,故常从中搅局,窃视蔡京的一言一行,但凡蔡京与徽宗皇帝意思不同,王黼便立马进宫,密奏徽宗。因为这个原因,蔡京有所顾忌,在商讨联金灭辽之事上,不敢完全亮出自己的态度。
正是因为蔡京、童贯、王黼之间相互争权,所以,当童贯对收复燕云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时,蔡京往往从中作梗。
为了牵制童贯,蔡京在觐见徽宗皇帝时,假意秉公办事,请求将此事由他们三人协商变为提交到了朝廷上,让众大臣们都来议议这个事情,以求稳妥。
蔡京的理由很充足,因为兹事体大,事关国家最大利益,当慎之又慎,应当多听听大臣们的意见。
对蔡京的提议,徽宗皇帝琢磨了好几日。徽宗皇帝觉得,如此重大的事情,一直隐瞒下去,也不妥当;就如蔡京所言,提交到朝会上去,让大臣们一起议议,说不定又能有许多好的主意,这样才稳健妥当,如此一想,徽宗皇帝遂同意了蔡京的奏请,将此事放在朝会上来讨论。
当此事提交到朝会上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赞成的热烈赞成,反对的激烈反对。
赞成者认为,联金灭辽,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是上苍赋予大宋的重大机遇,此时要是不抓住这个机会,不借助金人的力量,夺回幽燕十六州,估计就永远都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幽燕十六州均在长城以南,与北宋接壤,之间没有任何天然障碍,辽国人可随时入侵;加之辽国骑兵力量强,机动灵活,故此在以往的战争中,北宋深受其害。
自太祖起,因燕云十六州,宋朝与辽国发生了数次战争,均以失败而告终。
宋真宗时,总算是得了一个胜仗,结果却签了一个耻辱的澶渊之盟,北宋朝廷每年要向辽国进贡,由此来维持两国之间的和平。
尽管这个和平维持了一百一十年,但因为付出巨大的贡银,这使得历任皇帝心有不甘。
神宗皇帝就曾许愿,将来谁收回幽燕十六州,就封谁为王。
到了徽宗皇帝时,眼看着经济越来越强盛,放着幽燕十六州不能收回,每年反倒要给契丹进贡财物,这使得徽宗皇帝心里甚是不平。故此,徽宗皇帝心里,还是倾向于联合金人,灭了辽国,夺回幽燕十六州的策略。
赞成者摸准了徽宗皇帝的这个心思,故此极力鼓噪,请求立即执行此项策略,而反对者因从中看到了危机,反对起来更是激烈。
在反对的人里面,尤以太宰郑居中态度最为坚决。
郑居中乃郑允中的哥哥,也是徽宗皇帝最为宠爱的郑贵妃的哥哥。
郑允中曾作为贺辽主生辰正使,曾和童贯一同出使辽国。当时,赵良嗣向童贯献计,要联合女真,攻击契丹,收复幽燕故土。这个情况,郑允中非常清楚,心里觉得不甚合适,操作起来非常危险,搞不好会危急大宋江山社稷,遂将此情况,悄悄告诉了在朝廷中担任太宰、副枢密使的哥哥郑居中。
郑居中听到这个情况后,大为震惊。因为事情并未公开进行,马政出使女真的情况,他也不知道,朝会上也没有公开讨论此事;故此,郑居中以为此事仅是童贯个人之举,并没有给予郑重对待,想在朝廷正式研究讨论此事时,再提出反对意见,予以否决。
郑居中太高看自己了,他不知道,其实徽宗皇帝和童贯是一个意思,也是要联合女真,讨伐契丹,收复幽燕故土的。
现在,殿堂上正热烈地讨论着这个事情。
看到殿堂上一班大臣皆拥护这一误国之策,郑居中大怒,猛然出列,对徽宗奏道“启奏圣上,但凡主张联金灭辽者,皆可推出去杀了!”
徽宗闻言一怔,面有不悦,心里暗道,朕就是主张联金灭辽者,你如此说是甚的意思?!难不成要杀朕啊?故此,徽宗忍住心中怒气,对郑居中说道“联金灭辽之策,卿有看法,但讲不妨,焉何要如此武断,出口伤人?!”
郑居中据理争辩道“启奏圣上,非是臣出口伤人,实乃此策系误国之策。陛下,自真宗澶渊之盟至今,已愈百年。百年来,宋辽两国,兵不识刃,农不加役,虽汉唐和亲之计,也不如我朝的安边之策。如今,四方无虞,却要冒然毁约,轻开战端,对外构衅,恐招致天怒人怨。且用兵之道,胜负难料。若胜,国库必乏,人民必困;若败,贻害不知凡几!启奏圣上,以太祖之武烈,太宗之神勇,收复燕云,尚且数战俱败,今日何可轻开战端?!”
郑居中的话,蔡京爱听,但他不便出面声援,一来是因为以前的时候他和郑居中不和,二来是因为他知道郑居中的话,好大喜功的徽宗皇帝不爱听;故此,虽然蔡京甚是爱听郑居中这番话,却不出面声援郑居中。
郑居中的话,除了徽宗皇帝不爱听之外,还有两个人,甚是不爱听。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