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百川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二卷 雾 第四十三章 网络狂欢,致命访谈,伯百川,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辛馨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警方排查小区内监控,小区出入口监控,并未发现辛馨的身影。
辛馨跑出一楼大厅之后,就像凭空消失了一样。
下午四点,一条新闻的出现,再次让热度蹿升。
标题耸人听闻:杀人狂魔苏言溪坦白杀人过程!
新闻内容表示:苏言溪衣服上的血迹、棒球棍上的血迹、一楼大厅的血迹,已被证实,就是辛馨的。苏言溪正在接受审讯,即将坦白,三个嘉宾都是她杀死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全网欢呼,杀人凶手苏言溪已然正式落网。
警方不知道消息是如何泄露出来的,为了平息舆论,赶紧发案情通告,表示案件还在调查当中,苏某某只是暂时在警局接受询问,后续有调查结果了会立刻向全社会公布,希望不造谣、不传谣,一切以案件通报为准。
那条新闻虽然迅速被删除,但转发、截图早已遍布全网。
更有甚者,根据警方的案情通告,反向推测‘血迹’属实,要不然警方肯定会辟谣,这基本证实苏言溪就是凶手。
与此同时,一篇‘小作文’登上热搜。小作文的作者自称是苏言溪的前同事,因为无法忍受苏言溪塑造的‘虚假人设’,遂发文揭露事实。
前同事在小作文中细数了苏言溪从业以来的累累罪行,直指苏言溪是一个内心阴暗的小人,为了升职,出卖色相,以走捷径的方式站稳脚跟。小作文有图有真相,贴出了苏言溪的诸多‘聊天记录’,从聊天对话中,能看出苏言溪的言语确实放荡不堪。
小作文接着指出,苏言溪入职平台后,不甘做一个普通主持人,想转型流量主持人。她见有料访谈是个机会,于是设计了这一出惊天杀局。她先逼死徐若彤,让有料访谈成为网络热点,再故意抹黑自己,引导自己被网暴,将自己塑造成含冤者和不屈者,然后历经艰辛,查出真相,洗白自己,被网友们钦佩认同。在这个过程中,她利用有料访谈的争议吸引巨额流量,社交媒体账号从最初的几百人关注,到如今的三百多万人,不可谓不惊人,不可谓不成功。
小作文最后指出,苏言溪本来都要转型成功了,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她怎么都不会想到,辛馨无意之中掌握了苏言溪的‘犯罪证据’,以此要挟,上了访谈节目,苏言溪表面上顺从辛馨,背地里却在设计杀害辛馨,辛馨早有预料,留有后手,苏言溪在杀害辛馨的过程中,出了意外,这才被抓。
小作文内容流畅,逻辑清晰,有照片,有语音,可谓实锤遍布。
小作文传播速度很快,其极富翻转和阴谋论的说法吸引无数网友竞相,读完之后,才算真正了解苏言溪这个人,真正了解了有料访谈事件的前因后果。
网友们得知真相后,都觉得被苏言溪戏耍了,从头欺骗到脚,骗的亲妈都不认识了,还差点成为苏言溪转型流量主持人路上的垫脚石,对苏言溪的同情和好感顷刻间转化为愤怒和攻击。苏言溪的个人隐私早已被曝光的所剩无几,那篇‘天煞孤星’的文章再次被扒出,网友们综合分析之后,一致觉得,虽然有料访谈事件是苏言溪一手策划的,但那篇‘天煞孤星’的文章不像是她写的,那篇文章的核心,是表达苏言溪的‘性格’和‘命理’有问题,虽然是从玄学角度来解释嘉宾的死亡,但从结果来看,其核心已很接近真相。
在‘天煞孤星’的文章中,曾提到苏言溪有个活着的奶奶,是她唯一的亲人,在养老院呆着。当时网友们没有过多关注,现在重新将她奶奶拎了出来。网友们表示,如果能证明她奶奶的确在养老院,便能反向证明苏言溪确实父母双亡。网友们还表示,一个将奶奶送进养老院,而不是放在身边照顾的人,必然十分自私,说不定她奶奶就是怕被苏言溪‘克死’,才主动去养老院住的。
苏言溪再次被推向了风头浪尖。
不同于前两次的网暴,这一次,是对苏言溪的网络公开审判。
网友们同仇敌忾,由于苏言溪呆在警局,没法对她‘精神攻击’,只能将矛头转向她的亲朋,首当其冲的便是她奶奶了。网友们各施所长,顺着苏言溪的工作履历,一路往下扒,将苏言溪的老家籍贯,就读过的小学全都扒了出来。
有一名网友自称是苏言溪的小学同学,说他在小学时曾和苏言溪谈过恋爱,两人经常一起牵手在夕阳下奔跑。该小学同学爆料,苏言溪确实父母双亡,是在她六岁时出车祸死的,当时苏言溪也在车上,至于她为什么没死,无人可知,从那时起,苏言溪就被她奶奶抚养了。
该小学同学还爆料,苏言溪生性放荡,从小学就会勾搭男生了,脚踏几条船,将男生耍的团团转,他就是被情感伤害过的人之一。
该小学同学为证自己的说法,贴出了诸多老照片,包括小学校门照、老家街道照等。该小学同学还联系上了同镇老友,拿到了苏言溪的父母照片,贴到了网上。
不久之后,苏言溪的全家照也被贴了出来,其中就有她奶奶。
网友们利用苏言溪奶奶的照片,在省内多家养老院查询核实,硬是通过大海捞针的方式,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得知了她奶奶的姓名,挖出了她奶奶所在的养老院——栖心养老院。
苏言溪的奶奶名叫余月华,现年81岁,在栖心养老院已经呆了三年。
栖心养老院在临市近郊,是一家民营养老院,规模不大,口碑不错。
网友们纷纷致电栖心养老院,求证余月华和苏言溪的关系,栖心养老院为保护隐私,没有明确表示。网友们不断打来电话询问,逼的栖心养老院只能将咨询电话停了,但这样反而激起了网友们的不满情绪。
有嗅觉敏锐的记者和主播已经驱车前往栖心养老院了,到达之后,栖心养老院闭门不见,但当门外人渐渐增多,有影响营业趋势之后,养老院坐不住了,院长挑选了一家知名媒体,利用该媒体发声,确认余月华确实在该养老院,是苏言溪的奶奶。院长表示,余月华前几年做了心脏手术,还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需要护工全天护理,才入住养老院。余月华在养老院这几年里,身体逐渐转好,但她毕竟年纪大了,经不住折腾,希望网友们不要对她过多关注,以免刺激到她。
院长的发声,经过媒体渲染之后,反而让网友们对余月华更加好奇。
有网友发评表示,杀人犯并非一个人的过错,将其抚养成人的家庭同样负有罪责,苏言溪的奶奶肯定不是个好东西,否则不会培养出连环杀人犯的孙女。一人犯错,全家受罚,在现实中虽然不适用,但在网络上绝不能姑息。
此时的余月华正在养老院内静养,对网络上的风言风语完全不知。
三年前,余月华确实做了心脏手术,并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了不给孙女添麻烦,想去养老院住,苏言溪不让,她故意和苏言溪吵架,产生矛盾,才成功入住。她虽然很想念孙女,可从不主动联系,苏言溪偶尔来看她,更多时候,是远远地观望,因为一见面,两人就吵架,主要是为住不住养老院的事。
余月华知道,是苏言溪每月来交钱,还提高了护理级别,并多次嘱托院长,让其好好照顾奶奶,三年来,院长作为传声筒,为两人汇报彼此的情况。
余月华年纪大了,不会用智能手机,不会上网冲浪,不知道外界发生了什么,但这半个多月来,她能从身边护工的神情中感觉到某种变化,没人和她说苏言溪的事,因为院长专门叮嘱过,余月华问过院长两次,院长都说苏言溪一切安好。
直到今天下午,余月华在和一名同院大妈聊天,那大妈刚过六十,会刷短视频,当刷到苏言溪被警察带走的视频时,恰好被余月华看到。那之后,余月华通过大妈的手机,看了诸多苏言溪的短视频和新闻,这才知道孙女惹上了大.麻烦。
余月华给苏言溪打电话,无人接听。
大妈和她说,苏言溪已被警局关押,即将判刑。
院长前来安抚,但这事已经瞒不住了,有一名激进的主播翻墙入院,佯装成护工,偷拍余月华,余月华本就身体不佳,紧张焦虑,外加被主播惊吓,迅速病倒了。
与此同时,警局内,那段监控视频有了新的进展。
警方最初的关注点在视频源头上,但找了半天也没找到,后来将关注点转移到了视频本身上,交由技侦人员对视频分析,看能否发现其他线索。
技侦人员拿到视频后,很快就发现了问题。
视频有剪切痕迹。
细看看不出来,慢速播放也看不出来,只有在逐帧播放,且通过软件处理光影之后,才能发现端倪。在视频第4.02秒-4.03秒之间,0.01秒的间隔内,有一个剪切画面,视频本身比较昏暗,监控时间正常流动,没有丝毫卡顿,剪切画面和播放画面高度一致,几乎无缝衔接,若非专业人士,很难发现。
除此之外,技侦人员还发现了另外的问题。
视频的第3秒-第4.02秒,与视频的第49秒-50.02秒,有某种相似感。
技侦人员将两段1.02秒的视频单独切下,以毫秒为单位,将第一段视频进行了倒放,发现和第二段视频一模一样。
这段1.02秒的视频,恰好是苏言溪手握棒球棍,推开房门的刹那。
也就是说,视频剪切者先将苏言溪从辛馨家中出来的画面剪出来,经过倒放处理之后,再切进开头部分,这就造成了苏言溪是握着棒球棍进入辛馨家中的假象。
这也正是为什么视频开头3秒,苏言溪从走廊中走来时,没看见棒球棍的原因,所有人都以为是视角原因,棒球棍被苏言溪的身体挡住了,实则她根本没拿。
技侦人员表示,这种剪切难度非常大,普通剪辑软件绝对无法办到。
看来是有人蓄意引导,想让网友们觉得苏言溪是杀人凶手。
正常情况下,这段视频能佐证苏言溪是谋害辛馨的嫌疑人。
那么,当发现视频是剪切过的之后,是否能反向证明苏言溪不是嫌疑人呢?
下午六点,警方发布了第二次案情通告,着重澄清了那段监控视频,表示监控视频经过人为剪切,不能作为苏言溪谋害苏言溪的证据,目前苏某某还在接受问询,希望不造谣、不传谣,一切以警方通报为准。
警方的通告并未阻止汹涌的民意,网友们已经在网上对苏言溪展开了审判,一审判决:网络死刑!
苏言溪的奶奶也被审判了:网络有期徒刑,十年监禁!
网友们发明了新的词汇,为此沾沾自喜,一场网络狂欢,从线上逐渐漫延到了线下。由于无法‘处刑’苏言溪,网友们只能以连坐之名,先‘处刑’她奶奶。八十多岁,罹患多种疾病,都无法唤起网友们对余月华的宽恕之心,反而加大了他们的恨意,这恨意不知从何而来,但去处似乎只有一个——栖心养老院。
更多记者和主播前往栖心养老院,有住在附近的好事网友也前往观看。养老院本是个清静之地,短短半天时间,变成了闹市一样,甚至有小贩摆起了地摊。
晚上七点,又一条消息惊爆全网。
辛馨的尸体找到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