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糊又无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三百七十四章 新风潜入夜,改革润无声,红楼:开局把薛宝钗带回家,迷糊又无奈,po18书屋),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从花朝节,也就是二月十二那天开始。

整个大魏朝堂就一直都忙于葬礼。

先是天泰帝,停灵四十九天。

不知不觉,就到了四月底。

随后半个月送葬,半个月回返。

匆匆忙忙,已经到了五月底。

景顺帝死在途中,回来又补停了三十多天,也凑够四十九天。

眼看着,现在已经六月底了。

可是景顺帝刚下葬,太皇太后又薨了。

停灵四十九天,再去孝慈县来回一个月。

这还是因为忠顺亲王谋逆,不用大葬的缘故。

不然这一整年过去,都忙这一家四口的葬礼了。

即使如此,等皇家这四口整整齐齐的都葬完,就得九月底了。

现在半年的时间和精力,全都浪费在了葬礼上。

满朝文武也是身心俱疲,不少大家族的老人都追随皇家四口一起走了。

即使没走的,也都开始请假。

太皇太后薨的第三天,百官穿着素服上朝。

一应仪礼结束,便有科道言官上前道:

“启奏陛下和太后,今年接连国丧,大魏举国哀悼已有半年,如今太皇太后又登极乐,恐民间疲累已极,影响秋收,不知可否依礼从简从速,以养民生息。”

“臣等附议!”

刚一有人提出,说要养民生息,立刻就得到满朝文武的一致支持。

元春很想顺水推舟,但事关一个“孝”字,她可不敢轻易答应。

“此举恐有碍孝道,于陛下名声不利吧?”

这个“吧?”用的很好,百官顿时明白元春的难处。

一时间,早把礼书吃得透透的一众进士,就开始旁征博引,为这事的可行性进行深入论证。

有的说可从速,有的说可从简。

还有的说,接连不断去世,可以按照一场丧礼来办。

言外之意,就是说停灵都不用停,直接送去合葬就可以。

眼见百官积极参与,元春还是没有答应。

“诸位阁老怎么看?”

这样的小事就不用问冯一博了。

一众阁老彼此对视一下,最后还是李守中这个礼部出身的次辅出列,躬身道:

“臣觉得,既然民疲国乏,可适当依礼而减。”

有了足够的台阶,元春才满意的点点头。

她略一沉吟,便道:

“既然都这么说,本宫就从善如流,准诸位所奏,都中三品以上及诰命按礼祭吊,停灵二十一日后,先太皇太后与先文皇帝合葬。”

减了就比不减好,再说这一下就排除了大部分人。

三品以上就是侍郎以上,武勋也是三等将军以上。

满打满算,留下祭吊的就不到五十家了。

至于这些人家,你做了这个位置就得尽这个义务。

何况停灵也从四十九天降到二十一天,已经是天恩浩荡了。

“太后仁德无双,苍生有福!”

“太后仁爱苍生,百姓之福祉也!”

“……”

一时间,满朝文武都松了口气。

见此情形,元春心中微微一叹。

随后,抬手让侍班官员继续。

“山东几府联名上疏,弹劾朝中有人借山东两府大灾,侵占河道、良田无算,导致难民无处安置,逆首借机招募为匪,最终有了通天之祸!其中有……”

侍班官员直接将参与之人,还有所占田亩的数字一一宣读。

刚刚还为精简丧礼之事大为欣喜的百官,此时不少都开始为之色变!

“臣罪该万死!”

“臣有罪!”

“臣治家不严!”

“……”

每念出一个名字,就有人心若死灰的拜倒丹陛之前请罪。

就连具体田亩都调查的一清二楚,他们根本无可辩驳。

没过片刻,丹陛前已经跪了一片。

一开始出来的,心中都是极为惊恐。

但随着人数越来越多,这些人慢慢就都放心不少。

无他,法不责众而已!

若是几家参与,说不得就要抄家流放以儆效尤。

但现在出来这已经二十几家了,看这架势不止这个数。

最重要的,请罪的不少还都是数得着的勋亲贵戚。

就连太后的大伯贾赦,此时都跪在那里了。

你让当初放话会保贾家的太后如何处置得了?

在他们看来,这事最后大不了就是退还田亩,罚俸数月。

再多一点,想必太后都下不去手。

别看太后不让贾家出仕,谁不知道这是保护贾家的手段?

现在好了,我们不对付贾家,贾家自己出事了。

要么你轻拿轻放,对大家都好。

要么就同归于尽吧!

只要你下得去手,大伙也认了。

但若一碗水端不平,那肯定说不过去!

其实,这事元春也很为难。

牵扯到荣府,她很想回护一下。

但事情实在太大,又涉及刺杀景顺帝的马匪。

即使是她,也不敢擅专。

对贾赦贾琏这对父子恨铁不成钢的同时,她就给冯一博去信询问。

可惜的是,得到的回复只有四个字。

秉公处理。

这是元春第一次,不想听从冯一博的建议。

于是她又不死心的和阁老们商量。

结果,得出的意见却都大同小异。

无论是陈勤之,还是李守中,都认为此事涉及先皇之死,绝不能不闻不问。

元春无法,只能硬着头皮在朝会上商议。

其实她不知道的是,这件事她绝对问错了人。

因为这件事,本就是冯一博和陈勤之商议好的。

冯一博说要改革,可不是说着玩的。

改革第一步,向来是整顿吏治。

王安石就是没整顿吏治,最终栽在用人上面了。

那为什么整顿吏治,单纯为了风气吗?

肯定有这个原因,但更重要的,就是要尽量启用自己人。

上次说了,改革最重要的是什么?

冯一博认为是四个字:利益一致。

利益从何而来?

总不能凭空生出来吧?

自然还是要先打倒一批人,再扶持一批自己人了。

有了利益之后,才能劲儿往一处使。

有了利益之后,才能进行重新分配。

对于如今的大魏来说,平民百姓已经被压榨到了极限。

而这些勋亲贵戚占据的资源,就成为最好的目标。

不过,冯一博当然不会傻乎乎的,用改革的名义去整顿吏治,剥夺别人的利益。

那样做的后果只有一个,就是引起巨大的反弹。

到时候的结果就是,入目皆敌。

所以他想到的,就是光明正大的,借大义去打倒一批人。

只要让这些人将职位让出来,将利益吐出来。

用不用改革的名义,其实就没那么重要了。

山东的事,冯一博从来就没想放过。

还是那句话,发国难财的都该死!

而正是这件事,成了他整顿吏治的突破点。

不用先喊什么口号,等别人知道他在改革的时候,已经改完了。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如春雨一样,让大魏不知不觉就完成改革。

这就是冯一博对改革的一个构想。

他当时和陈勤之的密谈之后,一老一少就达成了共识。

陈勤之成为内阁首辅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山东的事。

山东因为忠顺亲王的牵连,整个官场几乎连根拔起。

当时暂时由周边卫所接管。

一边剿匪,一边执行军管。

陈勤之正好借此机会,委派了不少亲信去山东任职。

这些人到了山东之后,接手的第一件事,就是借清丈土地,安置百姓之名,紧锣密鼓的调查侵占河道和民田之事。

至此,改革的第一步已经悄无声息的开始了。

而此时牵连其中的百官,却还都以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正好今日朝会,赶上太皇太后薨了。

一应有职的,不管实职还是虚职全都在朝。

此时,丹陛之前已经跪了近五十人。

其中最多的就是开国一脉的王侯伯子男,将军驸马等家。

其次,就是新贵一脉的将军、都尉、总兵、卫指挥等。

最少的,则是新党中人。

看着跪倒的众人,尤其是贾赦和贾琏。

元春一时无言,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好半晌,她才道:

“可是大魏高官厚禄,养不活诸位?”

“可是乡里良田不足,容不下诸位?”

“可是先帝恩赏太薄,对不住诸位?”

一连三问,让这些人都满脸的羞愧。

尤其是贾赦,此时无比后悔没听冯一博。

冯一博敲打贾琏之后,贾琏就把这事和贾赦说了。

但贾赦自认不过挣了几个辛苦钱,他名下又没留多少地。

再说了,皇家亏欠荣府,就算事发也不算什么。

没想到,今日这奏疏里写得明明白白。

多少是他们占的,又转卖了多少,从中谋取了多少利息。

简直比贾赦自己的账目还要清晰。

不过贾赦此时依旧只是羞愧,认为丢了荣府的面子。

他还是没意识到,即将要面对的到底是什么。

元春见他们都不说话,又恨声道:

“高官厚禄养着你们,皇恩浩荡宠着你们,你们却做下这等,置山东百姓死活于不顾,还牵累先皇宾天之事,该当何罪?”

眼见太后动了雷霆之怒,众人对视一眼,便纷纷开始认错。

“臣等罪该万死,请太后恕罪!”

“臣持家不严,回去定要严惩!”

“……”

这些人,看着各个面带愧色,各个磕头认错。

然而,说是窘迫更为恰当。

他们都觉得丢了面子,却没几个真有惧色的。

见他们有恃无恐的模样,元春恼道:

“本宫真恨不得你们都死了才好!就是不知你们死后,见到先帝又该如何交代?”

“臣等羞愧!”

“太后息怒!臣等罪该万死,切勿因臣等气坏了身子!”

“是啊!太后息怒!”

正常来说,这个时候元春该问政于内阁。

毕竟这样的大事,问问如何处置才对。

可是,她恼火了一阵之后,却幽幽一叹。

“唉!”

随后,不问内阁,也没问冯一博,就自顾自的道:

“本宫相信你们都是无意参与其中,都是逆首处心积虑,才有了这番局面,如今逆首已经伏诛,你们也该痛定思痛,先将良田退还……”

丹陛下的众人一听,都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

这就是明显的“雷声大雨点小”。

先朝他们发发火,再轻拿轻放。

想到这里,众人都不约而同的看向贾赦父子。

贾琏还满脸羞愧,贾赦却有一些得色。

看看,我就知道没事吧?

反正我们的田早就转手了,退也轮不到我退!

可正在此时,元春的话却被人打断了。

“启禀太后,此事虽证据确凿,又牵扯先帝之事,按例,当诛灭直接参与之人,家中男丁流三千里。”

冯一博一开口,众人心中大石都放下了。

听开头就能知道,这是欲扬先抑。

显然是在为他们求情在做铺垫呢!

“然!诸位大人不乏名门之后,功臣之家,不仅对大魏有功,也对于先帝忠心无二,还请太后看在他们祖上,以及多年来各家对大魏的贡献,对诸位小惩大戒!”

果然,这下一众人就更放心了。

前有太后罩着,后有小阁老出马。

就算景顺帝活过来也奈何不了他们了。

然而,就在此时,却听冯一博话锋一转,继续道:

“臣觉得,不如抄家去职就好,还是不要砍头流放了吧?”

嗯?

有你这么求情的吗?

丹陛前跪着的众人全都懵了,一时诧异的看向冯一博。

你要不会求情就闭嘴!

这哪是求情,这是来加码的吧?

可冯一博刚一说完,就有不少人站了出来。

“臣附议!”

“臣附议!”

“臣等附议!”

“……”

没有牵扯山东之事的文武百官之中,快有一半人都挺身而出,纷纷附议。

这里面,有冯一博的同年,刘正、杨明新、周俊、王至善等。

更多的,则是新党中的中层官员,也都纷纷出声。

最重要,这时陈勤之也上前一步,沉声道:

“臣,附议!”

李守中惊讶的看着这一幕,尤其是来回看着自己的徒弟和陈勤之。

他此时才知道,这个徒弟不知不觉,竟已经有了这般威势。

更让他不解的则是,这个徒弟是什么时候,同陈勤之联合起来了?

元春先是一脸惊诧的看着群臣,等反应过来又侧身看向冯一博。

只见冯一博正含笑看向她。

可那一双星眸,却如深渊一般,让她无论如何也看不到底。

她实在不明白,这是她的冯郎吗?

为何他这次不帮自己,还和自己作对?

为何,他要对付自己的家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穿越小说小说相关阅读More+

诸天神话群

左铭左铸

我是超级富二代

枫叶夜

九尾之夜,我截胡宇智波泉

蛋炒青椒

我在斗罗世界当召唤师

死亡吟唱

开局反套路:骗子吓到要报警

此晨

公子拔刀

寒衣公子